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文生  李楚瑜 《华夏医学》2003,16(4):489-49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TUVP加TURP联合治疗BPH患者75例。结果:75例手术成功,术中出血少,无TURS发生,随访1~24个月,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治疗BPH操作较简易、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用改良经耻骨上膀胱内摘除前列腺149例,效果满意。体会:要减少术中出血,预防术后继发性大出血,关键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正确及时处理,术中应用综合止血方法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耻骨后保留尿道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探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理想开放手术方法。方法:将3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5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6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留置尿管时间、最大尿流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保留尿道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84.2±34.5)ml与对照组(356.6±38.4)ml相比显著性减少(P<0.05)。保留尿道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7±1.2)d、留置尿管时间(5.6±2.7)d、平均住院日(20±0.5)d及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尿流率指标变化、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少,避免尿道损伤进而减少术后膀胱痉挛疼痛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性功能,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理想开放术式。  相似文献   

4.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地前列腺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微粒子捕捉酶免分析法,检测前列腺增生症66例,前列腺癌15例及正常组60例的血清FPSA,TPSA浓度及其比所,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6.
扩大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经耻骨后在前列腺背膜“T”形切口后,在背膜下钝性分离前列腺与尿道间组织至增生腺体切除。结果:既能发除侧叶又能同时将突出膀胱内的中叶切除。结论:由于保持了尿道与膀胱颈的完整性,故术中,术后出血和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7.
自开展前列腺手术以来,术中术后止血问题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师高度重视和感到棘手的问题,目前虽然临床上应用TURP、激光治疗仅、射频治疗仪、电解治疗仪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新技术,但随着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增多,许多医院限于条件,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仍是主要手段,我科采用先缝扎前列腺供应动脉、立止血纱布块填塞前列腺窝的方法行前列腺切除术67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李贵龙  梁定兴 《海南医学》1995,6(4):242-243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方式中以耻骨上膀俄内前列腺摘除应用较为广泛,现将我院1988—1994年22例治疗掉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2例中,年龄最小5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70岁。前列腺重量最小30g,最大106g,平均重量58.8g。出血量最少100ml.最多300ml,平均出血140ml。术后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最短1天,最长3天,平均转清时间2天。拨除尿管时间最快4天,最慢13天,平均7天。住院天数最短16天。最长48灭,平均住院25天。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天后肢道狭窄或膀联颈硬化,无尽失禁。2.手术方法在连港瘀股外麻醉产,作市膻长中切口,尤显霍公冽炼两…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1990年3月—1994年3月行耻骨上膀胱颈环形切口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86例,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86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9岁。均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其中伴发尿潴留46例;肉眼血尿或膀胱内凝血块12例;膀胱结石18例。肛门指诊:前列腺Ⅰ°增生32例;Ⅱ°增生  相似文献   

11.
12.
曹传勇  袁汉尧 《河北医学》2002,8(4):323-32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Antigen .psa)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本地区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5例前列腺癌、2 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血PSA浓度并与 6 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 (PorstateCancer,CaP)组病人血清PSA为 38.15± 2 9.76 (X±Sng/ml下同 ) ;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 ,BPH)组为 6 .2 8± 5 .2 0 ;健康对照组为 2 .75±1.0 2 ,三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将PSA值与年龄作相关分析 ,得r=0 .5 2 ,P <0 .0 1。结论 :血清PSA可作为诊断和鉴别前列腺增生和良性前列腺癌增生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 ,本地区正常男性以PSA≤ 4ng/ml为正常参考值 ,但在分析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时 ,其正常参考值应适当上调  相似文献   

13.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适用于腺体较大及并发膀胱病变的患者。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广为应用[1] ,然而术中止血困难 ,术后出血及尿道狭窄时有发生 ,因此 ,必须改进手术方式 ,提高手术质量。我院 1996— 1999年采用前列腺窝折叠缝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5 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 ,年龄 47~ 87岁 ,Ⅱ度前列腺增生症 17例 ,Ⅲ度 35例 ,残余尿 6 0~ 35 0ml,前列腺体积 40~170ml,平均 6 5ml;17例肾功能不全 ,2 1例曾行保留导尿 ,8例曾行前列腺射频治疗 ,5例有慢性前列腺病史 ,2例行经尿道前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1995年4月~1998年2月,用改进的方法为73例前列腺增生症和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了前列腺切除术.虽然患者年龄高(48~84岁,平均69岁)、多病,但由于改进的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出血、减少了术后感染,75例中仅1例切口血肿,其余均一期愈合,术后排尿通畅.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联合部切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张英杰,袁九银,王栋,窦启锋,常连胜,秦维康近年来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trophy,BPH)的治疗方法较多,其共同的目的是改善患者排尿障碍。1986年Shafik[1]首先报告应用前列...  相似文献   

17.
<正> 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的手术疗法,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仍以开放式摘除为主。由于重视术前术后的管理,术式的不断改良,已成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我院于1973年~1987年共行开放式前列腺摘除102例,耻骨上经膀胱摘除72例,耻骨后前列腺摘除30例,年龄在55岁至78岁,无1例死亡,输血最多900ml,平均400ml。一、术前准备术前认真控制泌尿系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6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铬制肠线“8”字缝扎前列腺窝缘4,5,7,8点处,12点处作纵间断裂缝合,结果:经上述方法缝合后可彻底阻断前列腺动脉供应,并隔离前列腺窝和膀胱,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亦不增加膀胱颈挛缩,结论:采用“8”字缝扎腺窝,纵形间断缝合缩小尿道内口的方法是前列腺切除术中止血和预防继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报告65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症采用Madigan术式并加以改进,结果疗效满意,该术式保留尿道完整性,术后恢复快,失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对15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检意外发现前列腺癌5例,发病率3.3%,均为高分化腺癌,再次行双睾丸切除,随访2~5年,1例失访,余4例均无癌存活,结合文献就偶发癌的特点及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