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利伐沙班,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训练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D-D水平、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引流量、皮下瘀斑面积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TT、FIB、APTT、PT等指标及D-D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训练联合利伐沙班能显著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黏滞度,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45例,依据术后用药分为利伐沙班组75例与肝素组70例。利伐沙班组于术后6~8h口服利伐沙班10mg/次,1次/d;肝素组于术后12~14h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次,1次/d,2组均连续应用10d。术后第11天行彩超检查观察2组DVT形成情况,比较2组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引流量、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结果利伐沙班组术后发生DVT 5例(6.7%),切口出血2例(2.7%),术后引流量(148.3±20.1)mL,血小板计数(223.0±13.1)×109/L,ATPP(35.4±7.8)s,PT(12.6±0.9)s;肝素组术后发生DVT 6例(8.6%),切口出血3例(4.3%),术后引流量(155.0±29.3)mL,血小板计数(219.5±12.2)×109/L,ATPP(36.7±8.9)s,PT(12.4±1.1)s,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但利伐沙班可口服给药,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对预防老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老龄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共150例,其中41例应用利伐沙班,109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入院后次日及术后10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发现:入院后次日利伐沙班组2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9%;低分子肝素组5例,占4.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0d利伐沙班组4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占9.7%;低分子肝素组10例,占9.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老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相当,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利伐沙班每日用药费用较高,部分患者不愿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用药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行血管彩超及 CTA检查诊断统计 DVT和肺栓塞(PE)例数,评价其有效性。统计两组患者出血事件、额外输血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PE,均无出现大出血事件。而DVT的发生率,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额外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 VTE 发生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背景: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面已得到广大学者研究证实。国外文献指出将疗程延长至35 d可更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国内研究尚未明显结论,且延长疗程后药物安全性是否可靠仍未证实。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利伐沙班疗程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2组均在置换后6 h给药,利伐沙班组10 mg/d,疗程为5周;低分子肝素组4100 U/d,疗程为2周。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复查及随访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并且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症状者,低分子肝素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现深静脉血栓7例(13%),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后静脉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置换后引流量和皮下瘀斑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髋关节置换后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明确的疗效,且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864-186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流变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以及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入选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注射治疗,C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及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术后3 d,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C组患者D-dimer、hs-CRP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 0. 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及利伐沙班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三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可以有效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LMWH)围术期应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B组运用普通血管活性药物,术后14~20d患侧下肢行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A组0例(0%)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为6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295±80)ml,B组(272±80)ml,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结论: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围术期应用可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老年肺癌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DVT,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DVT。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肿胀、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术中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术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有5例出现了DVT;干预组1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发生DVT 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后期康复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确认大宗人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与季节有明确相关性,但没有关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因素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季节的相关性。 方法:对866例行全髋及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1114个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06个髋关节,608个膝关节。其中,男313例420个关节,287髋、133膝;女553例694个关节,219髋、475膝。平均年龄(60.98±0.87)岁。关节置换后3,7,10 d复查彩超检测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行下肢多普勒彩超检查,分析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季节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夏冬季差异最明显(χ2=7.190,P=0.007),春夏(χ2=6.995,P=0.008)、秋夏季(χ2=5.663,P=0.01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季节与关节置换后血栓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冬季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压弹力袜预防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泌尿外科收治的拟行经皮肾镜手术的肾脏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压弹力袜预防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和相关死亡情况。结果弹力袜预防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弹力袜预防经皮肾镜碎石术后DVT发生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就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能有效预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从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临床上正逐步规范用药方案,以取得最佳的预防效果。目的:探索置换后预防血栓的规范化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固原市人民医院骨科2010-01/2011-05接受髋关节置换者11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案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版)》的要求。将上述临床结果与2007-01/2009-12接受骨科髋关节置换后不规律用药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无因注射抗凝药物而产生明显不适症状。两组中均有少量病例在置换后出现不同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不规律用药组和规律用药组D-二聚体检测分别有45,29例阳性。不规律用药组与规律用药组的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置换后4周内,随着置换后用药时间的延长,血栓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置换后12周时规律用药组发生血栓人数明显低于不规律用药组(P<0.05)。提示在髋关节置换后规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240例复杂"股骨或胫骨平台"陈旧性骨折(外伤时间〉3周)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作为观察组,骨折术后48 h始接受常规口服利伐沙班,每日1片,应用4周,期间参考D-二聚体变化,定期复查颅脑CT。选取2005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骨折术后未常规抗凝治疗。统计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观察颅脑出血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颅脑出血发生,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6/120),对照组为30.0%(36/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下肢复杂骨折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