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塞丁格(MST)技术置入双腔PICC与CV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62例和CVC(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组58例,两组均运用MST进行双腔导管的置入;观察两组置管的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PICC组在置管安全性、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上优于双腔CVC组(P0.05),PICC组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P0.05)。结论:双腔PICC和双腔CVC静脉导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但PICC导管置管较安全、留置时间长,对一个需长期静脉输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双腔PICC导管可完成移植前、中、后的治疗并减轻了患者多次静脉置管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8例置管患者中,用于增强剂团注98次,持续化疗泵注射190次,中心静脉压监测3人次,静脉高营养输注4例.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能满足肿瘤患者反复多次团注增强剂、双通道联合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输注等需求.在患者治疗初期,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早期为患者留置导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作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84例HSCT患者在进入层流仓后第1天予以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每Et局部换药、保持管腔通畅、预防感染等护理。结果84例HSCT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最短20d,最长142d,平均留置时间54d。无一例发生血气胸、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插管留置双腔导管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过程中首选的中心静脉插管,而正确的导管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保证了HSCT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5例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操作和维护要点。[方法]25例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均按规范进行置管、维护。[结果]25例一次置管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为病人在用药、抢救、测中心静脉压、高压注射造影剂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ICC于1996年引进我国,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它是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让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的导管置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腔耐高压PICC管留置期间堵管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 24例置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堵塞导管经过复通和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后未再发生导管堵塞。结论 根据堵管的发生原因,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合理使用管路,正确封管;妥善管理穿刺侧肢体,保护导管;注意药物配伍,及时冲管;以及全面评估患者,排除诱因等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堵管的发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还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缩短了的住院时间,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病人行FOLFOX方案化疗(采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给药),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向瓣膜单腔PICC,观察组采用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途径给药。[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人费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每天费用比较,t=47.8,P〈0.001;每周期费用比较,t=19.0,P〈0.001);且观察组因无需另辟静脉通道,无留置针静脉炎及外渗外漏和疼痛,而对照组30.0%发生了留置针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外漏;对照组满意度63.3%,而观察组满意度100.0%。[结论]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具有耐高压、流速大、避免药物配伍不当、无需另行穿刺开辟第二通道进行辅助治疗等优点,且可用于复查时高压注射造影剂,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化疗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病人行FOLFOX方案化疗(采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给药),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向瓣膜单腔PICC,观察组采用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途径给药。[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人费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每天费用比较,t=47.8,P<0.001;每周期费用比较,t=19.0,P<0.001);且观察组因无需另辟静脉通道,无留置针静脉炎及外渗外漏和疼痛,而对照组30.0%发生了留置针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外漏;对照组满意度63.3%,而观察组满意度100.0%。[结论]Power PICC双腔导管PICC具有耐高压、流速大、避免药物配伍不当、无需另行穿刺开辟第二通道进行辅助治疗等优点,且可用于复查时高压注射造影剂,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4Fr单腔导管,针对4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应用PICC出现的问题实施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PICC置管保留时间最短3d,最长达1年2个月。其中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5例,导管异位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尖端置管位置肿胀3例,静脉穿刺处渗血5例。[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由于受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严格做好PICC导管的管理与护理才能延长病人的置管时间,以达到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相关性无症状血栓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为血栓早期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肿瘤中心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80例,在患者置入导管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置管侧肢体、锁骨下、腋下、颈内静脉,了解是否发生无症状血栓,记录无症状血栓出现的时间、统计发生率。结果 无症状血栓的发生率为41%,中位数时间为第8天,其中19%(15/80)发生在置管后7 d,18%(12/65)发生在置管后8~14 d,8%(4/53)发生在置管后15~21 d,4%(2/49)发生在置管后22~28 d。结论 耐高压双腔PICC相关性无症状血栓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能发现无症状血栓。肿瘤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对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的患者应早期进行筛查,为早期治疗护理提供依据,降低血栓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总结头颈部肿瘤患者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护理经验。158例患者置管33-148d,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前端为开口设计,打开拇指夹即会回血,在每次输液前后冲洗每个管腔;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在更换贴膜、冲洗导管、更换正压接头时,都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外露部分予施乐扣固定,以防脱管;每次换药使用洗必泰消毒待干后贴膜;日常维护中,密切观察穿刺侧手臂有无疼痛、肿胀情况;高压注射前检查PICC穿刺点刻度,防止高压注射时的突然异位产生的上腔静脉损伤,并规范封管;认为出院后导管的维护很重要,重点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护理方法宣教。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目的 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符合PICC适应症的50例神经外科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置管后注意导管的维护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50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其中发生4例堵管、1例脱管、1例机械性静脉炎,除外均顺利完成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用于神经外科患者,不仅能让患者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及伤害,保护外周静脉,且“一管多用”能解决患者众多的静脉治疗难题,“一针式”完成患者静脉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9.
总结l例气管切开患者双腔耐高压型PICC反复堵管的护理。要点包括:通过及时判断堵管性质及时处理;定时双管双冲;同时双管双封;双腔有计划性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正压接头;按需浅部吸痰护理,顺利保留了导管,患者住院30天,成功保留导管转社区医院进行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Power PICC)在静脉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异位颈内静脉的调整方法。方法统计采用Power PICC的3258例肿瘤患者导管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中26例异位颈内静脉患者进行导管调整,记录并比较导管在进入机体的10 min内、20~30 min这2个时间段的调整成功率。结果 26例Power 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肿瘤患者中,有8例患者在10 min内调整成功,调整成功率为30.8%,其余18例异位导管在25~30 min调整成功,调整成功率为100%。3258例置管患者中,发生渗液4.48%,渗血3.99%,皮疹9.97%,血栓0.64%,发生一侧堵管116次、两侧堵管42次。结论将Power PICC导管退回到异位起始处前1 cm,抬高头肩部30°,退出部分导丝,使导管在人体温度下软化25~30 min后再进行导管异位调整,能有效地将异位的导管调整置入上腔静脉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