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本地区低视力患者就诊,接受助视器治疗及进行康复训练情况,探讨其就诊率及治疗率过低原因。方法分析本地区12年间982例低视力患者中接受助视器治疗及坚持康复训练数据。结果 55例患者配用助视器,占低视力患5.6%.坚持使用助视器者34例,占配用助视器者61.81%。结论我地区目前没有低视力门诊,,是本地区低视力患者验配助视器并进行康复训练比例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眼科中成立低视力门诊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助视器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尽可能恢复阅读、书写能力,基本做到生活独立,参加社区活动,享受晚年。方法:对132位低视力患者最佳视力眼进行研究和跟踪,根据患者个人需要,分别使用单眼望远镜、放大望远镜、显微镜、视频放大器等训练项目。(1)视觉刺激练习、空间定位练习、手眼协调练习;(2)各种阅读方法识别和训练;(3)认知功能如视觉记忆或逻辑推理等诱发训练。结果:指导和训练后73例视力增加了1行以上(55.3%)41例(31%),能借助助视器进行有效的阅读工作,18例(13.6%)保持不变。结论:通过开发低视力周边的视觉功能进行视觉功能康复,助视器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提高低视力患者的部分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灰背景中孔镜与助视器改善白化病低视力患者视觉质量的价值。方法:对4例白化病低视力患者通过配戴适度直径(1-3.5mm)的灰背景中孔镜减轻畏光与高度散光引起的眩光,同时应用眼镜式助视器,提高静态下的远近视觉质量。结果:所有患者畏光均改善,中心视力提高,视野不受影响。接受眼镜式助视器,远近视觉质量提高,结论:灰背景中孔镜与眼镜式助视器有助于白化病低视力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居家培训在学龄期低视力儿童视觉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6例学龄期低视力儿童按完全随机对照顺序编号,分成A、B两组,A、B两组儿童均进行助视器辅具适配和视觉康复训练,回家后,A组联合居家培训,B组单一观察。所有受试儿童均接受常规"一体化教育"和"随班就读"模式,在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前,均接受了"特殊教育及训练",进入普通学校后,按他们不同需求不断提供设备、咨询及服务,进行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通过问卷和现场考核等方法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低视力儿童对助视器接受程度、助视器使用率、简单自理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情况。结果助视器接受程度及使用率,A组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自理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情况,A组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助视器适配前后比较,患儿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配后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均优于适配前,在班级排名均有所靠前。结论学龄期低视力儿童视觉康复的首要方式是尽早使用助视器,最大程度地利用残余视功能进行视觉康复训练,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适配联合居家培训疗效优于单一适配,居家培训可以提高助视器使用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龄期低视力儿童的学习能力、生活质量,减轻低视力儿童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冯长壮 《海南医学》2002,13(1):27-28
目的 了解本地区低视力的发病年龄、病因及助视器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480例低视力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助视器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归纳、分析。结果 本地区低视力的发病年龄为3-95岁,低视力的第一病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其次为角膜白斑、屈光不正。助视器的使用不受年龄的限制,绝大部分低视力患者能利用其残余视力,借助各种助视器能明显提高视力。结论 低视力患者佩戴助视器不受年龄的限制且能明显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性视觉康复训练,观察组编制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并实施相关训练策略,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并观察两组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视力0.05~0.09(11.11%)和0.10~0.29(30.56%)者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和47.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0.30~0.49(33.33%)和≥0.50(25.00%)者显著高于对照组(13.89%,5.5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总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视力儿童视力采取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助视器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一例RP家系的患病家谱、患者的生活视力以及验配助视器后的效果。结果该家系4代人中患病12例,其中3人日常生活视力均≤0.12,应用2.8×2.8倍眼镜式远用助视器后,其康复视力分别达到了0.4、0.4、0.6,摆脱了低视力困扰。结论助视器可提高RP患者的生活视力和生活质量,其临床价值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促进儿童低视力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84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低视力儿童分为两组,每组各92例,观察组儿童给予助视器训练、视功能训练及生活技能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治疗和干预,观察并测量干预前后儿童的矫正视力及远点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在康复训练干预1、2和3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干预后的远点为(115.8±42.0)cm,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87.6±3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于提高低视力儿童的视力和身心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助视器在Stargardt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Stargardt病一家系的患者家谱、患者的生活视力以及验配助视器后的效果。结果该家系5代人中患病19例,其中4例日常生活视力均〈0.3,应用4倍手持单筒望远镜后,其康复视力分别达到了0.5、0.5、0.6、0.5,摆脱了低视力困扰。结论助视器可提高Stargardt病患者的生活视力和生活质量,其临床价值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觉障碍原因及患者与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VRQL)情况,观察相应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必要时验光)及Humphrey300视野等检查分析500例POAG患者(890眼)的视觉障碍情况,采用调查问卷和评分的方法了解患者VRQL及自我评价。根据检查和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健康教育宣讲、助视器验配等。结果: (1)青光眼患者的VRQL和自我评价均明显下降;(2)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占97.99%,且51.61%的屈光不正眼未得到合理的矫正),其次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占26.29%)、并发性白内障、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等;(3)低视力患者44例(占9.89%),其病因是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32眼)、各类眼底病变(23眼)、各类角膜病变(11眼)等(10眼);(4)经康复指导及矫正屈光不正等措施,患者的自我评价及VRQL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1);(5)对25例低视力患者进行助视器的验配,其中,21例患者达到脱残标准(脱残率84%),所有患者的近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结论:POAG患者的视觉障碍较为严重和普遍,需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康复指导(尤其是准确矫正屈光不正)等可显著提高患者的VRQL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视觉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的低视力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康复训练以后的低视力儿童视力恢复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视力康复训练的100例儿童视力均有所提升,部分儿童的视力提升到0.3-0.5。从患儿的远视力、视力调节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视觉记忆能力几个角度观察儿童的视力评分分值,经历康复训练以后,患儿的评分分值明显提升,(P0.05)。结论经过视觉康复训练以后,儿童的视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恢复,由此可见,视觉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助视器在视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0例视残患者配戴唐山市睫明助视器厂生产的眼镜式远近两用助视器进行康复。结果.28例有残余视力的盲人(40.0%)配戴眼镜式助视器后,脱盲率达100.0%,42例低视力患者脱残率为(83.3%)。结论:眼镜式助视器可提高视残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低视力的范畴、流行病学的论述,指出临床低视力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主要采用国际标准远、近视力表检查,并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制定的盲及低视力标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而优于或等于0.05者为低视力。结论对低视力患者配戴合适的助视器以提高工作、学习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低视力的研究现状与康复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丽  刘华 《医学综述》2008,14(12):1850-1852
通过对低视力定义、分级、我国现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论述,指出低视力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成人及儿童低视力的病因,配合助视器的使用的老人及儿童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型助视器的研制和开发,为低视力患者的康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规范化轮椅技能训练在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规范化轮椅技能训练,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MBI和WS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轮椅技能训练在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讨儿童低视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此研究中所探讨的56例研讨对象均随机挑选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低视力康复患儿中,患儿均接受散瞳验光等检查,采用助视器提升视力,达到康复的目的,分析其康复效果。结果:56例患儿经助视器协助康复后,均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其康复有效率为100%,其中包含34例显效,占比为60.71%,有效共22例,占比为39.29%。56例患儿接受视力康复训练,主要因患儿用眼距离近,视野可见范围小,均属于眼球震颤患儿,戴镜最佳矫正视力在0.3至0.1范围中,给予直柄放大镜2.5、3、4X或木马放大镜2.5X后,其视力康复≥0.5,阅读距离提升至20cm左右。结论:儿童低视力康复可给予助视器进行康复,疗效突出,可确保患儿用眼条件,所以,早发现、早诊治,对患儿视力和身心健康均存在较大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及评价助视器验配对提高视力残疾患者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分级标准,选取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验配助视器的100例视力残疾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明确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提高的程度.结果 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为视网膜病变(25.00%).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94.59%,脱残率达82.43%;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大于或等于0.50的病例占佩戴近用助视器总数的92.31%.结论 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视力残疾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提高视力残疾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村视力残疾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力残疾的病因及临床常用助视器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WHO(1973)制定的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在广西12个县市选取视力残疾(盲及低视力)患者共203例,分少儿组和成人组,经严格眼科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病因统计分析;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康复的程度.结果少儿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先天性眼球震颤占31.68%,成人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高度近视占21.11%.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44.4%,脱残率达85.41%;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0.5的病例占总数的86.84%.结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是少儿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高度近视是成人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盲及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脑血管疾病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在早期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训练每个时期配合适宜的心理治疗,观察并记录在心理干预情况下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1~2个康复疗程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利于调整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完成各项康复训练任务,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低视力患者进行康复增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康复中心2006年5月-2009年7月收治的70例(低视力110眼,盲30眼).低视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佩戴助视器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康复经验.结果 经过康复治疗后,107眼矫正远视力恢复到有用视力,有效率为97.27%,103眼矫正近视力恢复到有用视力,有效率为93.64%.结论 对于低视力患者佩戴助视器,有助干患者视力恢复到有用视力,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