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另收集本院2015年2—11月入院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归为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相关抢救临床指标、抢救效果评价、抢救不良事件发生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科停留时间、辅助检查耗费时间、急诊科至进入手术室时间、入院后至进入手术室时间与抢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高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早期漏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分析在严重创伤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按急救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死亡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接诊严重创伤患者时,及时按急救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群体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群体性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群体创伤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观察记录流程再造前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有效抢救时间缩短,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均为P〈0.05,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群体创伤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多发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诊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抢救后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死亡率少于对照组,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对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化护理措施对急诊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50.3±5.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9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和抢救技术的满意度分别为93.3%和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化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急诊患者抢救的效果,大大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在患者临床急救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优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救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后半年生活质量( ADL)评分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急救过程中30 min好转、60 min显效率及急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急救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后半年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治疗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急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救效果,减少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并利于患者预后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APACHEⅡ评分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措施中的应用。方法将急诊科重症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对照组行常规监测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护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达85.51与对照组71.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9,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为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在治疗与护理中特点进行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重症患者的严重程度,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同时体现护理专业的知识价值和技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另选取2012年以前实施常规护理流程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病情缓解时间、急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病种知识缺陷、分诊经验欠缺、处理流程欠缺、项目记录遗漏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008年10月在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根据院前急救流程救治的62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53例非流程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ISS、AIS及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62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23%;对照组53例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11.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在现场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置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从急诊至确定性治疗科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环节的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死亡病例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救护理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救护理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严重创伤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急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死亡病例和对急救护理的满意度.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急救护理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救护理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冯云 《妇幼护理》2024,4(7):1679-1681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干预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急诊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缝隙 一体化创伤急救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危机管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成功抢救率、临床各项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成功抢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诊到病房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确诊 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外伤急诊患者行基于无缝隙一体 化创伤急救配合危机管理干预,能提高成功抢救率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临床各项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费用及病情稳定、并发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抢救时间、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病情稳定人数、死亡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手术中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MI急救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一般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胸痛、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针对AMI患者有较好的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及操作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采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各项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急救后1个月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分。结果研究组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精神面貌、健康状况、支持帮助、心理状况、活动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中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救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抢救的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院优化流程护理实施前收治的AMI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后收治的AM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救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急诊用时、急救总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院内复发率、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AMI患者采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救流程干预,能够缩短急诊时间和急救总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唐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我院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效果、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术后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改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