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并发症防范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改善情况以及对人工肝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结果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表现为精神好转,乏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下降,白蛋白、凝血指标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血浆过敏反应(6人次)、低血压(2人次)、插管处出血(1人次)。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早、中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提倡尽早予以人工肝治疗。规范、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正确预防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护理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感染内科住院的100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如降酶、退黄、护肝等),进一步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动态改变及自觉症状(如纳差、恶心、腹痛等)的改变状况,并进一步归纳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出现的因素和相关护理防治方法.结果 大部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纳差、恶心、腹痛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较之前明显改善;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率分别是:对血浆过敏11例(11%)、血压降低5例(5%)、插管处出血2例(2%).结论 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大大提高了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名肝衰竭患者其中36名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另外4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出院时疗效的观察,判断PE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周TBIL、ALT、ALB、PTA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出院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是辅助治疗肝衰竭的另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12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10例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药物性肝衰竭,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常见不良反应。【方法】本院180例重症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90例采取护肝降酶及防治并发症等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及常见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治疗组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治疗组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PTA);胆碱酯酶(Ch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治疗组中各型肝炎治疗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效率96.29%,慢加急性重型肝炎91.17%,慢性重型肝炎66.66%,急性重型肝炎35.71%,各类患者疗效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和皮疹、四肢痉挛、鼻腔出血、肢体麻木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亚急性重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80例肝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照组40例未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日、好转率。结果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达到77.5%。结论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52例肝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较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IL-6、TNF-α、IL-12p70和INF-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BA法检测63例肝衰竭患者(29例为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34例为内科治疗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它们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有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均P<0.05),且人工肝有效组下降的更明显,IL-12p70和IFN-γ有一定水平的上升,人工肝组IL-12p70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有效组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保持较高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2p70和IFN-γ治疗后水平下降,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工肝治疗后对IL-6、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而IL-12p70和IFN-γ却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害,有助于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将9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肝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内科基础治疗相似.其中52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85例次,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61.53%,其中早期重型肝炎有效率为80%,中期69.23%,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另外,血浆置换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治疗2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同期随机选择25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经人工肝治疗后,84.6%患者原有的乏力、精神、食欲、恶心、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血清ALT、TBIL、BA、LPS、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TA明显上升(P<0.01).CSH治疗组存活率为73.1%(19/26),对照组为40.0%(10/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SH早期接受人工肝治疗者存活率为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1%(P<0.05),而中期治疗者存活率57.1%与对照组25.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例人工肝治疗无效者中,80.0%因严重感染致病情进展.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采取人工肝辅助支持,同时积极防治感染和处理合并症可提高老年重型肝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84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1.53%。结论:在重型肝炎的早、中期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重肝的晚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肝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肝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95.65%(44/46),较对照组的76.09%(35/46)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较对照组的19.57%(9/46)低(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更低(P<0.05);研究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肝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缓解不良情绪,减少低血压、感染、过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6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率8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末次治疗后均有变化,试验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ELD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中开展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症肝炎并肝昏迷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中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并肝昏迷40例与对照组4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4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6.19%),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每次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内毒素、血氨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肝昏迷好转率(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8.5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置换术为治疗重症肝炎并肝昏迷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血浆置换并联或串联血液滤过治疗肝衰竭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PE)并联或串联血液滤过(HF)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77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E组(39例)以及PE并联或串联HF组(PE+HF组,38例),并与同期住院未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照组,41例)进行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组和PE+HF组治疗后血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性(PTA)均升高,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下降(P<0.05或P<0.01),提示生化指标均改善明显.PE组存活率为48.7%(19/39),PE+HF组为68.4%(26/38),对照组为29.3%(12/41),其中PE+HF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1,P<0.01).且PE+HF组治疗后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明显高于PE组(42.8%比0,P<0.05).PE+HF组内环境紊乱纠正比例(19/23)较PE组(0/21)高(P<0.05).结论 PE并联或串联HF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用PE治疗.  相似文献   

16.
苏英  刘婉姝  高迪  翟庆慧  王会 《全科护理》2014,12(9):798-79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病人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肝衰竭病人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术,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从中得到的护理经验。[结果]42例病人共进行血浆置换107次,治愈好转31例,治愈好转率为73.8%,病人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结论]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胱抑素 C 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接收的5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肝衰竭观察组,另选取25位经我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级和对照组内的研究对象于同日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在治疗中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PE),以观察胱抑素 C 在血浆置换后前后的变化,观察组内另25例患者作为与对照组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体内胱抑素 C、肌酐(Cr)、总胆红素(T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及观察组患者在 PE 治疗前后胱抑素 C 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未进行 PE 治疗的患者,其胱抑素 C 及TB 水平比对照高,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内实行 PE 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胱抑素C 及 TB 水平较治疗前有减少,组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 Cr 及 PT 的对比上,对照组及观察组、PE 治疗前后的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胱抑素 C 的水平与 Cr 及 PT 的水平无相关性,与 Cr 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胱抑素 C 水平不但可以作为肝脏炎症坏死程度的指标,而且可以作为反映肝肾综合征早期敏感指标,在血浆置换中,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会影响胱抑素 C 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行保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28.6%),好转19例(33.9%),无效21例(37.5%);对照组治愈18例(27.7%),好转10例(15.4%),无效37例(56.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肝、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选取收治的76例重症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重症肝炎患者在临床疗效的满意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理心护理对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情绪、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肝功能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同理心护理,术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同理心护理可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