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经微生物检验的病原菌特征。方法 9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均接受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完成相关操作,记录其病原菌检验结果,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90份尿液样本经试验室检验后共检出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高达78.89%(71株),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仅为21.11%(19株),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明确病原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微生物检验并给予针对性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感染控制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明确地检出病原菌,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感染控制治疗,降低了感染的发生概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结果中病原菌分布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均采集尿液实施病原菌分离检验,总结与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病原菌分离检验结果显示单一病原菌感染有50例、混合病原菌感染有10例,两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病原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与屎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而混合感染中两种细菌感染。结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多为单一病原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屎肠杆菌等为主,临床及时做好病原菌测定,针对性用药,可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5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未予以微生物检验;实验组29例,实施微生物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予以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检验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临床合理用药率较高,检验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进行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培养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选择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者80例作为本次检测分析的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取微生物检测,对照组进行快速血清学检测。结果:实现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测的结果(P <0.05)。结论:微生物培养检测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准确率大于快速血清学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的临床标本200份作为实验组,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的临床标本200份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微生物检验,比较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50.94%,血液标本阳性率17.46%,痰液标本阳性率26.83%,尿液标本阳性率41.86%。对照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36.00%,血液标本阳性率8.06%,痰液标本阳性率13.64%,尿液标本阳性率27.27%,组间比较,实验组痰液标本和尿液标本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规范检验步骤,提高检验水平,对疾病预后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6例住院患者进行感染控制,按照控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83)和对照组(n=8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微生物检验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控制情况,对相应治疗方法做出评价。结果对照组发生感染的例数明显多于实验组,其中发生II、III级感染的例数明显多于实验组且感染控制1周后,对照组的控制情况明显差于实验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程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海岩 《大家健康》2016,(6):153-153
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患者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5例,观察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应用微生物检验控制感染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仅经常规治疗,对两组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比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尿路感染中的控制效果,分析微生物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并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300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肠埃希氏菌采取微生物检验手段,对照组大肠埃希氏菌不给予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轻度感染的发生率为67.3%,对照组为3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度感染的发生率为30.7%,对照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重度感染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明显降低尿路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感染预防以及控制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秀芹 《大家健康》2016,(4):139-13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法,实验组采用静脉血采集法,观察两组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常规检验中的 RBC、WBC、PLT、HB、HCT 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另外,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中 MCHC 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与末梢血采集法相比,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采集法效果更好,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尿路感染中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治疗前先进行微生物检验,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微生物检验,直接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企业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中度以及重度尿路感染患者。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提高治疗的准确率,具有较好的感染控制能力,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晓峰  尚伟霞 《当代医学》2021,27(6):107-109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的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本院泌尿科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其泌尿系统的病原菌,比较泌尿系统病原菌的类型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5株(54.17%),革兰阳性菌30株(25.00%),假丝酵母菌25株(20.83%)。革兰阴性菌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菌(76.92%);革兰阳性菌中大部分为鸟肠球菌(40.00%);假丝酵母菌中大部分为白假丝酵母菌(52.00%);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对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敏感度较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与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的是鸟肠球菌;对头孢呋辛、替考拉宁和青霉素G敏感度较高的是白假丝酵母菌。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因此,在对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原菌实施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积极探索其临床治疗措施,为日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在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的24例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病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病例临床较为普遍,治疗中采用西医手术结合中药辅助治疗效果的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泌尿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实验室微生物检验,于清晨采集患者中段尿液作为检验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相关试剂对尿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各类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90例患者尿液样本中共检出1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属中共检出58株,革兰阳性菌属中共检出23株,假丝酵母菌属中共检出19株。由此可见,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及假丝酵母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抗菌药物敏感性最高,鸟肠球菌对舒巴坦及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白假丝酵母菌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青霉素G、替考拉宁、头孢呋辛、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性最高。结论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而言,可在微生物检验中明确病原菌类型,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及微生物检验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的28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菌检出情况、细菌血清型分布情况。结果:286例患者食物中毒后的临床特征以恶心呕吐最为常见,其次为发热和腹痛。分析286例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判断血清类型、病原菌菌属,不仅能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还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在我院实施的相关内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2年来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患者资料114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免疫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而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活体组织检验来进一步确诊,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7.02%、1.75%,其诊断准确率为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检验的误诊率与漏诊率,最大限度提高检验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从而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检验科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接受肾脏生化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而实验组患者使用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然后与两组患者各自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上述三个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的检验方法,使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对肾脏生化检验患者具有更准确的检出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从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人员操作及样本采集等因素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实验组患者进行临床免疫检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检验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免疫检验的控制措施效果较好,且样本采集、仪器和设备等都可能会影响免疫检测质量,所以有效的检测质量的措施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663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微生物检验管理评估方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评估,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率情况、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病原菌耐药性。结果:血常规准确率为82.72%,尿常规准确率为90.48%,病原菌培养准确率为66.98%,脑脊液试验准确率为79.35%,其他准确率为83.53%,总体准确率为82.05%。影响检验质量的各因素占比分别为仪器因素19.00%、检验方法 44.00%、送检时间31.00%、标本保存6.00%。结论: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仪器因素、检验方法、送检时间、标本保存4个方面,病原菌耐药性主要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需要结合患者治疗需求设计针对性用药方案,以降低用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在2010年7月选择在我院检查抽取40例进行调查,患者均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传统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两组的用药量与种类严格的一致。分别记录这两组实验对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测出的病毒数量并探其性。结果观察组检测感染性患者病毒的速度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式的效果,经过记录显示最后的统计学结果,P<0.05,表明测试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生物芯片检测病毒实验结果更准确快速,所以生物芯片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检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