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管患者的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因治疗需行PICC穿刺的患者,均无法在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25例患者,经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有效解决了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置入PICC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塞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乔爱珍  苏讯  陈玉静  钟慧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013-2014
2008年10月29日~2009年8月19日我们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在血管超声(简称US)的引导下进行了PICC置管,对摸不到和看不见的血管进行穿刺置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肘部血管条件好,可以直视或触及,是传统PICC置管法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仍是不断探索的课题.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对16例直接穿刺困难的患者,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作者使用血管超声(US)系统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为10例高龄患者成功实施经外周向中心静脉置管(PICC),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作者使用血管超声(US)系统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为10例高龄患者成功实施经外周向中心静脉置管(PIC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血管的老年患者,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8月,在血管超声(简称US)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功实施了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2例同期实施PICC置管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32例病人,在非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31例病人置管成功,1例穿刺成功后,因置入导管失败而改为股静脉穿刺,置入到下腔静脉。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作为常规置管的后备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置管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高州人民医院胸外科250例需留置PICC行静脉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对照组采用盲穿 PICC置入法。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所用的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时间(19.536依6.002) min,观察组平均时间(17.800依5.0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时疼痛比对照组轻,观察组置管术后第1天、第3天渗血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可解决外周血管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穿刺困难的问题,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 1年1月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的20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开展PICC.结果 患者均采用巴德4FrPICC及改良型4Fr塞丁格套件.置管成功19例,其中1针成功16例,2针成功3例,失败1例.结论 采用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导丝引导下了解血管走向,扩皮时注意扩皮刀平躺在导丝上,置管鞘旋转进入,患者痛苦小,提高了适用率和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6例重症难置PICC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10例患者,外观及触摸血管状况极差,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结果 1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7 d内观察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技术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受血管条件限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Seldinger)穿刺技术行PICC 置管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穿刺技术,此方法可提高局部血管条件差(如肥胖、水肿、反复治疗等)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且穿刺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不仅方便患者手臂活动,而且可减少手臂弯曲时导管的牵拉感及疼痛感,提高手臂活动时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视锐5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2]行PICC 置管可以很好地做到以上需求。本科2013年4—12月将视锐5超声引导系统与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联合应用到一部分 PICC 置管患者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患者上臂行PICC置入术,已经在国内渐渐推广起来。利用超声引导可以直观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尤其对于肥胖等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降低了其穿刺难度。而且减少了穿刺点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的形成、导管意外拔出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输液的舒适度和安全性~[1]。自此项技术引入本院以来,已成功解决了很多输液困难的问题。近期本院收治了1例三级肥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置入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探讨PICC的扩大应用。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率无差异。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头皮针,改变局部麻醉时机在运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运用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观察组在传统置管的基础上进行“三步法”改进,观察1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点出血及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和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置管后血压、脉搏加快(p<0.05),观察组置管前后血压、脉搏改变不明显(p>0.05),而置管后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血压升高,脉搏加快(p<0.05)。结论 通过“三步法”塞丁格技术置管时,可提高1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降低疼痛,降低静脉炎及患者心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经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根据置管过程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按计划对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分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出院后导管维护健康教育。结果:置管成功率100%,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5例(1.98%),导管阻塞4例(1.58%),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0.40%),导管部分脱出(3~5 cm)4例(1.58%),除1例置管患者因放弃化疗,置管后2 d拔管,其余均正常完成治疗后拔管。结论:对经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