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方药组成为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绛雪园古方选注》云:“建中者,建中气也……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戍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  相似文献   

2.
黄芪建中汤应用于精神疾病时宜紧扣小建中汤证;黄芪建中汤之药物剂量,除黄芪多在45~90 g、饴糖多在45 g之外,其余多接近经方一两相当于15.625 g之量,低于此量则疗效欠佳;关于黄芪建中汤之药材选择,芍药用白芍为好,因白芍功擅益阴养血,且具酸收之能;然对于市售之雪白片剂,用之宜慎,因此多系药商用硫磺重度熏染所致,宜选原个药材色浅白、暗黄者为佳,自己切制。饴糖于市肆时或有售,宜选购优质者冷藏备用。  相似文献   

3.
小建中汤,因其能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而名"建中",全方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饴糖、大枣组成。本方多次分见于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临床同治外感与内伤脘腹痛,效验甚佳。  相似文献   

4.
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功能温中补气,补虚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绍兴当代名医陈祖皋先生应用该方时将饴糖易为怀山药。黄芪建中汤以怀山药易饴糖后,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温中而不燥、润养而不腻、阴阳并调、柔肝缓急之功,善于治疗胃虚兼肝胃不和之胃脘痛、痞证、便血等脾胃病。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均源于张仲景,为建中系列方。三建中汤法是治疗五脏虚劳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后世《脾胃论》甘温健脾、补土升阳的理论渊源。建中汤法,即建立中气,补益中气之法,是内科脾胃病及其他各科病见脾胃虚损证的非常常用的治法,应用非常广泛。1三建中汤方组成与主治证候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使辛温发表之剂变为温中补虚之剂。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强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其建中法将"保胃气"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创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治疗虚劳里急,虚劳里急诸不足证及虚寒腹痛。小建中汤主要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而兼伤寒表证;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证;虚劳病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黄疸"病属脾虚气血不足证;房劳过度所致诸证。黄芪建中汤方较小建中汤补虚作用更强,阴阳俱虚偏于脾胃气虚者应用黄芪建中汤疗效颇佳。大建中汤适用于素体虚、病情急且重、腹痛较重的患者,即中阳虚弱而脘腹冷痛,阴寒内盛而上逆之人。三建中汤选药精准,配伍巧妙,扶正祛邪,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7.
对心悸的小建中汤证与炙甘草汤证的脉症及用药进行分析,认为二种证型均有阴血不足之病机,其中小建中汤证为阴血不足兼阳气相对偏亢,炙甘草汤证则为阴血不足、阴病及阳而阳气亦见亏虚;小建中汤证之心悸失治日久,阴血匮乏,阴虚则阳无以化,则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证之心悸,此两种心悸证型在症状、病机上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8.
童舜华 《山西中医》2006,22(2):9-10
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功能温中补气,补虚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魏荔彤说:“气虚者加黄芪,津枯甚加入参,以治虚劳里急。此言里急非单指里急之谓也,乃虚劳诸不足腹痛之谓也,故名其方为建中,正以扶持其中气,使渐生阴阳,达于营卫,布于肢体也”(《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的三首建中方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创立了建中法。该法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颇具价值。而历代医家多分别对其三首方剂进行探讨,作为建中法的专门论述则属少见。即便是对其方剂的探讨,也存在分  相似文献   

10.
小建中汤证涉及上中下三焦,多个脏腑,病机根本在于中气不立,进而导致四维皆病。针对此等上下交损之证,张仲景重用甘药,创立“建中”一法,通过立中气,调和气血营卫,使肝胆脾胃气机升降复常,继而回归阴平阳秘,五脏和合状态。小建中汤中生姜、大枣、炙甘草皆入脾经,同主中州,是圆心的角色,也就是车轮的轴,同时生姜味辛主升,大枣质醇主降,配合桂枝、芍药助戊己之土恢复健运,营卫相谐,中气轮转,布散有道,阴阳制衡,也是五脏生克制化的必要条件,是五脏安和的基础。小建中汤其实为治中气不立的母方,是恢复中气升降功能的根基,辨证时抓住疾病的本质,可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法度为常,用药可变。“建中”之“中”反映了小建中汤的本质,中气立,则营卫协调,四维皆建,人体内外和谐,阴平阳秘,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均是对“建中”法的延伸。脾胃居于人体五脏之核心地位,脾气充则五脏受荫,脾气虚而百病由生。因此,善治脾胃者,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治五脏。  相似文献   

11.
刘亚光 《中医研究》1993,6(4):27-28
中者,脾胃,建中,即建立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水,气血生化之源,是气机升降,阴阳协调的枢纽。以仲景小建中汤为代表的建中法,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益阴和阳,调和营卫之功,可使脾胃之气健复。因此,建中对于脾胃阴阳气血的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脾胃与五脏六附四肢百骸在生理病理上却密切相关,故不少疾病常可从建中入手而获效,此即“治脾胃而安五脏”之谓。从广义来说,仲景之大建中汤及理中汤等亦具建中之意,然其立法与此有别,本文不拟涉及。兹就建中法的临床应用,试举数则如下。建中达邪  相似文献   

12.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系仲景用治虚劳的著名方剂,具有温中补虚,缓急和里之功,适用于治疗脾胃阳虚而致腹中时痛,痛时喜温喜按而痛减,舌淡苔白,脉细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病症。小建中汤由桂枝倍芍药加饴糖而成,变解表之方而为温中之方;主药饴糖,甘温补中、配桂枝、甘草、生姜,则辛甘温阳,调和  相似文献   

13.
冯诗瑶  王新  王诗源 《新中医》2019,51(8):64-67
简版:[摘要]对心悸的小建中汤证与炙甘草汤证的脉症及用药进行分析,认为二种证型均有阴血不足之病机,其中小建中汤证为阴血不足兼阳气相对偏亢,炙甘草汤证则为阴血不足、阴病及阳而阳气亦见亏虚;小建中汤证之心悸失治日久,阴血匮乏,阴虚则阳无以化,则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证之心悸,此两种心悸证型在症状、病机上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脉息术由李树森老师提出,一分钟内脉搏与呼吸次数的比值小于4者为少气。肺司呼吸的功能和心主血脉的功能均依赖于胃气,少气中的气是指胃气。皮肤病虽发于体表,但病之根源在于内,病机主要为气血不和、脏腑失调而生湿、生风、化燥、致瘀、化热、伤阴等,少气为其本。根据少气者补之以甘,少气必建中理论,用小建中汤治之。小建中汤方中饴糖温补中焦,桂枝温阳益气,调和营卫;芍药益阴血,饴糖配伍大枣、炙甘草,甘温养液,充养胃气;桂枝、生姜配饴糖、炙甘草,辛甘化阳,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芍药伍炙甘草,酸甘化阴,养营通脉。六药相配,使胃气得复,气血得充,荣卫得和,阴阳调和。男子以气为用,女子以血为用,对于有明显“虚劳里急”的男性患者宜用黄芪建中汤,对于少气并有血虚的女性患者宜用当归建中汤。  相似文献   

15.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饴糖、生姜、大枣等组成。功能温中补虚、益气养血、敛阴通阳、和里缓急。经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笔者运用本方于临床,治疗多疾尤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投之较多,效果满意。兹举验案五则,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谈论扶阳问题,首先要知道阳气在人体哪里?《内经》言人体阳气在胃脘,《素问·阴阳别论》说:"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因为脾胃主四肢,故《素问·阳明脉解篇》说:"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内经》没有一处讲阳气在肾,故张仲景多用大小阳旦汤(桂枝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四逆汤(太阴病主方,亦云小泻脾汤)温中扶阳。  相似文献   

17.
王军 《中医研究》2010,23(9):70-71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该方由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冠心病、颈椎病等,疗效较好,兹举案例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军 《中医研究》2010,23(10):63-64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有“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之说该方由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冠心病、颈椎病等,疗效较好,兹举案例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建中汤以生姜合桂枝,伍以大枣、白芍、甘草、饴糖,诸药共建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故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建中者,建其脾,由桂枝汤倍白芍加饴糖而成.酸以敛阴,阴收则阳归附,甘以润土,土润万物生,中气必自立,而谓建中.此汤寓发汗于不发汗之中,日小者,取名为小建中汤.其主要运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皖痛、腹痛、泄泻、呕吐、反胃、便血、水肿、痰饮等病证.  相似文献   

20.
方名释义     
<正> 小建中汤《伤寒论》本方由芍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饴糖六味药物组成.治疗虚劳病人感受风寒而不能用发表剂的证候,有补虚散寒、温建脾胃的作用,脾胃居中焦,故名“小建中汤”.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本方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物组成;用于卫气虚而表不固所致之自汗证,有补气益卫,固表止汗作用.因能补气固表,好象屏风能抵御风邪不使侵袭人体一样,名“玉屏风”者,则言其方之珍贵也. 二至丸《六科准绳》方中用女贞子、旱莲草二味,炼蜜为丸.主治肝肾阴型之证,功专益肝肾,补阴血.因女贞子于冬至日采集,旱莲草于夏至日采集入药,所以称“二至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