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认脑卒中的住院患者184例做为治疗组,应用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选择同期住院患者184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等,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8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2%和26.6%(P0.01);治疗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平均95.9%,而对照组为8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医疗费用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卒中单元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现代卒中单元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40例急性期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现代卒中单元模式和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1)。且ADL、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结合现代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可明显促进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能力及整体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普通模式和卒中单元模式治疗结果的差异,探讨脑卒中治疗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疗效,减轻病残程度,降低病死率.方法 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入住我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00例,按单双数入住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包括病死率、住院时间、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出院时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评分,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组,病死率分别为5.0%和13.5%(χ2=26.66,P<0.01);出院时BI、NIHSS、OHS、满意度评分比较,卒中单元组明显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病房组,分别为(24.1±9.1)d和(25.3±10.5)d(t=2.12,P<0.05),但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模式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治疗和康复,可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与传统疗法相比,不会增加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外科整合在卒中单元救治中的优越性,并观察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卒中医疗网络体系。将符合标准的81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组(A组)及以往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意识障碍程度、并发症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对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结果A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及近期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B组(P0.01),而且A组每提高患者的一个功能单位,所需的费用较B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在卒中单元救治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组织化卒中医疗模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4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实施治疗,中西组再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观察项目有:并发症发生率、Barthe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牛津残障量表(OH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牛津残障量表(HRSD)等.结果 中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中西组MMSE、HRSD出入院差值分别为(11.21±4.76)分与(-17.31±3.72)分,对照组分别为(7.57±2.28)分与(-9.12±2.4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4.76±12.32)分与(25.21±11.69)分,对照组分别为(16.17±6.49)分与(13.77±9.0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出院后2月随访OHS评测,轻中度残障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相对于西医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基层医院建立脑卒中单元模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建立脑卒中单元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试验组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B组(64例)2个亚组;对照组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C组(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D组(62例)2个亚组。试验组按照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和30天时,对两组神经功能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不论A组患者还是B组患者在治疗后14天和30天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及改良的Rankin分级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61.1%)高于C组(39.4%,P<0.05);B组患者总有效率(96.8%)高于D组(70.9%,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按照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费用进行评价. 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31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62例,普通病房69例,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康复训练计划,且无专业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治疗,依患者意愿进行康复.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并比较住院期间的感染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 结果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1.0±8.4)分,普通病房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0.9±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4,P>0.05),出院时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4.3±3.5)分、(7.9±5.0)分,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改善(t=-3.211,P<0.05).卒中单元病房组和普通病房组治疗前ADL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9.4±25.8)分和(51.7±3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3,P>0.05),出院时两组分别为(85.9±29.6)分和(67.1±37.1)分,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ADL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改善(t=3.194,P<0.05).与普通病房组比较,卒中单元病房组住院期间的肺部感染率(8.06%与15.94%,χ~2=3.901,P<0.05)、尿路感染率(6.45%与11.59%,χ~2=4.138,P<0.05)、病死率(4.84%与7.25%,χ~2=4.351,P<0.05)降低、人均住院费用[(17 506.9±954.1)元与(21 096.5±923.5)元,t=-20.786,P<0.01]减少及平均住院时间[(20.5±7.0)d与(31.4±8.1)d,t=-8.196,P<0.01]缩短. 结论 卒中单元模式下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卒中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升高(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3%(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昏迷优于常规治疗,是治疗脑卒中后昏迷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50例只用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3.3%,优于对照组的34.0%(P<0.01);总有效率为93.3%,亦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组吞咽困难评分降低至1.76分±1.06分,对照组降低至2.88分±1.22分(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心(ICU)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其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0天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_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6%,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9.69%(P0.05)。结论 ICU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后,可促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早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出血性中风病人合格受试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脑血疏口服液)310例和对照组(脑血康口服液)130例,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均以中风病积分和脑CT扫描测评。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中风病积分治疗组为(8.56±4.54)分,对照组为(10.67±5.38)分,两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脑CT扫描显示脑内血肿吸收量治疗组为(6.58±5.15)mL,对照组为(7.71±5.20)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性中风的总有效率为87.74%,对照组为73.85%(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风康对脑梗死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观察方法,将25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TG、TC、L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9.19%)明显优于对照组(82.9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5±7.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4±6.63)分(P<0.01)。结论中风康通过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提高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d、90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将北京、上海五家三甲医院收集的3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客观评价两组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的经济成本的差异。结果在住院治疗期间,试验组的治疗费及护理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但在3个月及6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的医疗费用及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以明显地减少卒中病人后续治疗的医疗费用,节约社会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4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人,评价其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71.1%,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对两组患者行改良Rankih(mRS)、BI评定。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的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mRS≤3分的人数逐渐增多,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I分数在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残障等级,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苓散,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以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安全性指标,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P>0.05),两组体重、LVEF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水肿、肝大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可明显减轻病人体重,提高LVE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愈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住院病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94例,早期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2例,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非正规性随意锻炼。结果早期康复治疗可使瘫痪肢体在短期内改善伤残程度。3个月判定疗效,康复组及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4.5%和9.8%,愈显率分别为63.8%和37.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经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再入院率、血脂等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气虚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中医健康教育组(观察组)与西医健康教育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即采取不限制饮食、减少运动量等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采取低盐、低脂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取,每天运动1h~2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气虚证积分、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再入院率为14.0%、并发症为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与62.0%(P<0.05)。医疗满意度评分为(90.82±7.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9.74)分(P<0.005)。结论与现代医学的健康教育内容相比,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气虚型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再入院率和并发症,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