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病人于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拔管反应(SPS)。其中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拔管反应最常见,其发生率为3%~5%。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就心脏介入诊疗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防治和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病人于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拔管反应(SPS)[1].其中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拔管反应最常见,其发生率为3%~5%[2].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就心脏介入诊疗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防治和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贞艳  杜玲  徐黎鸣  李传萍 《全科护理》2012,10(26):2445-2446
总结11例脑动脉狭窄病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分析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与危险因素。认为早期发现并干预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与不适症状,及时识别并处理迷走神经反射,能够有效提高PTAS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26例病人为对象,回顾分析病人病历资料,探讨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心理因素是病人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占比53.85%。对疼痛刺激耐受力低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第二大原因,占23.08%。此外,过度压迫或牵拉、血容量相对不足和空脏脏器刺激也可能引发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占比分别为11.54%、97.69%、3.85%。[结论]应强化心脏介入术病人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并注重补充血容量和疼痛护理,以有效预防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艳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157-1158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常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及术后拔出血管鞘及压迫止血(股动脉)时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般为良性过程,积极处理多可迅速恢复。分析本院在心脏介入诊疗术中、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为疼痛刺激及患者精神紧张,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血管迷走反射的认识,可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综述老年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术前、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提出老年病人机体功能逐步衰退,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有加重病情,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死亡的风险,其防治关键在于积极避免诱发因素,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方法]将312例行心脏介入治疗术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病人提供常规护理,循证组的病人则按照循证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各项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例数及住院时间。[结果]循证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6例(3.2%),对照组24例(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4,P=0.000);循证组病人住院时间(4.1d±1.9d)短于对照组(6.5d±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3,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地降低病人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咽喉部手术过程中迷走神经发射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42例在支撑喉镜下行咽喉部手术的患者采用术前选用足量抗胆碱药物、控制麻醉深度、操作动作保持轻柔、术中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变化等方法,减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5~10 min,放入支撑喉镜时,共发生迷走神经反射32例,发生率为9.4%。结论对咽喉部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时及时处理,可有效控制咽喉手术过程中迷走反射的发生及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股动脉穿刺是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最常用的途径.在术后拔除动脉鞘管予局部压迫止血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表现,有人称之为"拔管综合征"[1].同时在动脉鞘管未拔时,由于病人未遵医瞩活动术侧肢体,鞘管刺激血管而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我科从2000年5月~2005年5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发生高迷走神经反应6例,其中拔管者出现4例,未拔管者出现2例.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介入手术是心血管疾病常见而有效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但术后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可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院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共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166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6例,现对这6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护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朱彩霞 《现代护理》2006,12(7):618-618
股动脉穿刺是心脏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最常用的途径。在术后拔除动脉鞘管予局部压迫止血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表现,有人称之为“拔管综合征”。同时在动脉鞘管未拔时,由于病人未遵医瞩活动术侧肢体,鞘管刺激血管而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我科从2000年5月~2005年5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发生高迷走神经反应6例,其中拔管者出现4例,未拔管者出现2例。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迷走反射亦称血管抑制性(迷走性)晕厥,是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所支配的各脏器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在临床上被称为迷走神经反射[1]。患者有头晕、胸闷、乏力、心悸、出汗、呕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搏弱、心率慢等症状。我科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共灌肠500余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4例,其中1例较严重,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吕桂玲  王静  高义双 《护理研究》2009,(8):2110-2111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接受介入治疗病人的年龄跨度逐步增大,低龄和高龄病人越来越多,由于此类病人血管状态大多较差,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差及沟通困难等原因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反射性低血压、心率减慢发生迅速,如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本研究通过分析病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抢救措施从而确保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在眼科手术中,牵拉眼外肌或压迫眼球等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心率减慢和各种心律失常称眼心反射[1]。主要表现为胸闷、冷汗、恶心、呕吐、心前区紧迫感等,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同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加速胃肠蠕动,病人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认为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局部麻醉高于全身麻醉[2]。国内研究资料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8年5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发生并发症情况,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的并发症有出血或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胸痛、尿潴留.经治疗和护理后,出血停止,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好转,心电图、血压恢复正常,胸痛病人通过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及加强抗凝,胸痛在1 h内缓解;尿潴留病人通过诱导排尿,3例无效,后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结论]护士要了解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雪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19-1820
目的 探讨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对预防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因憋尿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124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术前1d进行心理指导和床上排尿训练;对照组按冠脉介入术前行备皮、碘过敏试验等准备,不行床上排尿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次...  相似文献   

17.
谨防护理操作中的迷走神经反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经常进行气管内插管、吸痰、放置胃管、三腔管、肛管等操作 ,而气管、食管、胃底、肛门等部位的迷走神经丰富 ,若受到强烈刺激 ,可发生副交感神经反射 (即迷走神经反射 ) ,使乙酰胆碱大量释放 ,支气管平滑肌和胃肠平滑肌收缩 ,分泌物增加 ,呼吸循环功能受抑制 ,从而导致恶心、呕吐、流泪、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呼吸抑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严重的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特别是当病人伴有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的情况下 ,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 ,更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现就我院 2个典型病例 ,作具体分析讨论。1 典型病例例 1:患…  相似文献   

18.
吴建华 《护理研究》2010,24(7):1836-183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8年5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发生并发症情况,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的并发症有出血或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胸痛、尿潴留。经治疗和护理后,出血停止,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好转,心电图、血压恢复正常,胸痛病人通过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及加强抗凝,胸痛在1h内缓解;尿潴留病人通过诱导排尿,3例无效,后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结论]护士要了解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总结38例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38例患者中使用大于8F血管鞘者21例;术后拔鞘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23例,其中术后1h内11例,大于1h 4例;37例经过治疗恢复正常,1例发生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所致迷走神经反射需及时诊治,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晓兰  刘乾惠  石娟 《全科护理》2010,8(6):508-509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2009年5月进行的心血管介入术32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处理措施。[结果]326例病人中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共21例,相关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12例 疼痛刺激5例 过度压迫、牵拉2例 血容量相对不足1例 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1例。经过积极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作,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