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严格精子形态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受精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常规1VF受精率的影响。方法:IVF前3个月内分析拟行常规IVF的精液标本156人份,进行常规精液分析、严格精子形态分析。观察156个常规IVF周期,按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为3组:A组,≥5%~≤10%,45周期;B组,〉10%~〈15%,68周期;c组,≥15%,43周期。比较各组间的MⅡ卵受精率。结果:A、B、C组相对应的各组卵子受精率分别为78.88%、86.24%、92.1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在A组中出现1周期,获MⅡ卵5个,卵子全部不受精外,其余各组各周期受精率均≥30%。结论:在常规IVF中,精子的形态对卵子的受精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在精液精子密度≥20×10^6/mL,活动率≥5%,a+b级精子≥5%;或精子密度〉5×10^6~〈20×10^5/mL,同时a+b级运动精子〉20%条件下,正常形态精子≥5%,可选择常规IVF治疗;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高,卵子受精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吕福通  莫毅  邓雪连  林发全 《广西医学》2013,(12):1608-1609,1615
目的了解男性科门诊患者的精子质量状况。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h)技术,检测223例男性科门诊患者精液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b级精子、精子活率,并将其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3例患者的精子密度为(79.60±33.26)×10^6/ml、a级精子为(14.79±11.99)%、a+b级精子为(48.51±15.96)%、精子活率为(71.80±15.79)%;其中正常组121例占54.26%,异常组102例占45.74%。正常组精子密度、8级精子、a+b级精子、精子活率均显著大于异常组(P〈0.01);异常组102例中,精子活力低下80例占78.43%,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异常16例占15.69%,精子密度降低6例占5.88%。结论男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精子质量存在明显异常,异常者中以精子活力低下为主。  相似文献   

3.
男性不育患者精子质量和血清抗精子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子质量(密度、活率及活力)及其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动态观察精子的密度、活率及活力。结果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密度、活率、a级精子及a+b级精子均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57.66±11.88)×10^6/ml,(71.24±10.45)%,(39.47±8.24)%,(66.22±10.38)%v(s12.28±9.09)×10^6/ml,(34.46±10.02)%,(7.46±6.48)%,(21.03±11.21)%,P〈0.01。不育男性AsAb阳性组上述各指标也低于AsAb阴性组(P〈0.01)。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密度、活率及活力均下降,同时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也可影响这些指标。  相似文献   

4.
影响宫腔内人工受精结局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受精妊娠结局的各种因素。方法收集1155个宫腔内人工受精周期,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组的妊娠结局;按照处理前精子密度分为4组:精子密度≥40×10^6/mL;30×10^6/mL≤精子密度〈40×10^6/mL;20×10^6/mL≤精子密度〈30×10^6/mL;精子密度〈20×10^6/mL。比较4组间的妊娠结局;依据处理后每高倍视野精子数目分为两组:≥40条/HPF组和〈40条/HPF组,比较两组间妊娠结局。结果1155个周期共获得127例妊娠,妊娠率为11.0%。促排卵组妊娠率(13.91%)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9.13%)。处理前精子密度〈20×10^6/mL组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当该组处理后精子≥40条/HPF时,妊娠率(12.50%)较〈40条/HPF组(1.33%)显著增高。结论促排卵周期会提高宫腔内人工受精妊娠率;精子密度是影响宫腔内人工受精妊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男性不育患者服用营养素前后精子质量,血清及精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176例。按照WHO精液分析方法进行精液常规检验。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和精浆中MDA含量。本实验采用服用营养素前后自身对照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服用营养素前后患者精子密度均值分别为(31.96±11.09)×10^6/ml和(49.45±13.07)×10^6/ml;精子活力均值分别为(27.31±15.91)%和(33.03±23.85)%;精子畸形率均值分别为(39.85±8.47)%和(22.99±9.89)%。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明显高于服用前,精子畸形率明显下降(P〈0.05)。精子活率高于服用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营养素前后血清中MDA含量均值分别为(0.166±0.081)nmol/L和(O.105±0.016)nmol/L;精浆中MDA均值分别为(0.186±0.087)nmol/L和(0.091±0.013)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营养素可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并使血清和精浆中MDA含量下降。本试验结果为男性不育症的诊治和寻找男性优生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对生育组(n=14)、不育组[(n=48),少精子症(精子密度<10×10•mL-1)11例、弱精子症(a+b级精子百分率<50%)25例、畸形精子症(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14%)12例]进行精液参数检测,瑞-姬染色检测精子凋亡率。结果:不育组及不育组中的少精子症组精子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生育组(P<0.05);弱、畸形精子症组精子凋亡〖JP3〗率与生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密度异常组(精子密度<20×106•mL-1)精子凋亡〖JP〗率明显高于密度正常组(精子密度≥20×106•mL-1)(P<0.05);a+b级异常组(a+b<50%)精子凋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精子形态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14%)凋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不育组精子凋亡率高于生育组,尤其是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蒋玲  杨玲竹 《中原医刊》2011,(21):49-51
目的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丈夫及正常生育男性进行精液的常规分析及精子形态学分析的检测,并比较两组数值间的差异,为诊断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病因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方法对两组间精液量、pH值、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活力、正常精子率、异常精子率、包括头部畸形、体部畸形、尾部畸形、混合性畸形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①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活率[(60±16)%vs(43±18)%)],精子活力(a+b级)[(43±20)%vs(38±22)%],正常精子率[(70±11)%VS(32±10)%],研究组的精子活率、精子活力、正常精子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精子形态分析:正常形态精子[(32±8)%vs(25±13)%],异常精子[(68±8)%vs(74±13)%],研究组的异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明显升高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则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异常精子又分为头部畸形[(33±9)%vs(34±13)%],体部畸形[(7±6)%vs(7±6)%],尾部畸形[(10±5)%vs(22±5)%],混合性畸形[(14±8)%vs(14±8)%],两组精液形态分析中头部畸形精子百分率、体部畸形精子百分率和混合性畸形精子百分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尾部畸形精子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丈夫精子活率降低,精子活力降低,正常形态精子减少。②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丈夫精子形态检验中正常形态精予减少,畸形精子增多,尾部畸形精子百分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关系。方法对96例进行IVF—ET男性患者的精液在密度梯度离心及上游处理前后分剐检测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及精子形态,其中精子形态用Diff—Quik染色后检测,以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5%为A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5%且〈10%的为B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10%为c组。分析各组间卵子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及妊娠率间的差异。结果处理前后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及精子形态均有显著性提高,而不同形态组间卵子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并上游处理后的精液密度、活力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有显著性提高,有效地保证了体外受精的进行,并且可以弥补男性患者精子形态畸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杨东  鲜红  腾文顶  何生燕 《四川医学》2009,30(12):1887-1889
目的了解成都市正常育龄男性精子质量状况,促进优生优育工作。方法对836例育龄男性完整精液标本进行分析,并根据年龄分为〈25岁、25-29岁、30-35岁、36-39岁、〉40岁5组,分析比较各组精液参数。结果836名育龄男性精液量(2.85±0.92)ml,pH值(7.46±0.16),精子密度(77.15±53.88)×10^6/ml,精子活率(67.36±18.41)%,a级精子(30.08±12.90)%,a+b级精子(49.81±14.92)%。其中正常组515例(61.60%),异常组321例(38.40%)。异常组中,225例精子活力异常(70.09%),215例精子活率异常(66.98%),86例精液量异常(26.79%),54例精子密度异常(16.82%),8例pH值异常(2.49%),7例无精子(2.18%)。结论我市育龄男性精子质量基本处于WHO规定的标准内,但精子活力下降比例较高。在不同年龄分组研究中25-29岁年龄组精子质量好于其他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精子质量呈下降趋势,在育前保健中应重点针对精子活力下降状况,开展保健服务,以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弱精子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疑难病,在不孕夫妇中发病率约占40%-50%。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变,少弱精子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许多幸福家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根据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手册》精子密度低于20×10^6/ml为少精子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停飞后7天对飞行人员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 22例男性飞行人员,平均飞行时间(1691.76±804.19)h。禁欲3~5天,然后分别于停飞后1天之内以及脱离飞行环境后7天留取精液标本,记录精液量、液化时间、pH值,利用WEILI-9000电脑精液自动分析仪检测其精子密度、各级精子活力等常规参数。结果停飞后1天之内精液常规参数检查结果:精液量(3.30±0.69)ml,液化时间(33.3±13.7)min,pH值(7.3±0.2),精子密度(76.24±7.73)×106/ml,a、b、c、d级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7.64±12.49)%、(14.10±5.84)%、(49.39±12.27)%、(8.52±1.14)%;脱离飞行环境后7天精液常规参数检查结果:精液量(3.0±0.8)ml,液化时间(32.5±10.6)min,pH值(7.5±0.3),精子密度(77.43±5.65)×106/ml,a、b、c、d级精子百分率分别为(40.88±10.17)%、(24.25±4.51)%、(28.02±10.89)%、(6.85±5.58)%。脱离飞行环境后7天,精液pH值、a、b级精子百分率较飞行后1天之内显著上升(P〈0.01),c级精子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精液量、液化时间、pH值、精子密度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脱离飞行环境后7天可显著改善飞行人员精子活力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形态变化对顶体酶的影响,探讨精子可能的发生过程。方法选择30份精液标本,要求患者为继发不育,精子密度≥20×106/ml,活力≥50%,禁欲3-5d,手淫取精。精液液化后,一部分行计算机辅助精子动态分析,一部分行精子顶体酶检测,一部分离心沉淀瑞-吉染色后行计算机辅助精子形态学分析加人工校正,统计分析精子顶体酶与精子头部解剖参数的关系。结果精子顶体酶与精子头部的长宽比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0.580,P=0.048),与顶体比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r=-0.614,P=0.034)。结论精子的顶体酶是伴随着精子细胞向精子的变态过程中,形态上逐渐拉长变细,胞浆逐渐浓缩丢失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聂菲  廖苏才  卢琦  张洁 《海南医学》2014,(13):2016-20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前后精液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拟行精索高位结扎术的不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围术期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的各项参数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精子密度、(A+B)级活动力精子及活率分别为(102.7±12.5)×10^6/ml、(56.3±8.7)%和(62.1±10.3)%,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精子数、活动精子数及活力指数分别为(41.8±10.1)×10^6/ml、(201.5±67.1)×10^6/ml和(29.5±1.3),也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治疗后的精液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白细胞定量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对137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检测,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进行精液白细胞定量测定,采用清华同方CASAS-QH-Ⅲ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进行精液质量分析。结果: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异常组与对照组精液pH、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异常的隐性感染组与确证感染组精液pH、b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与白细胞定量呈正相关(rs=0.561,P〈0.01);正常组不育患者精液白细胞含量(〈1×10^6/ml)与异常组(≥1×10^6/ml)不育患者精液pH、a级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浆弹性蛋白酶及白细胞含量可能与精液质量及不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DNA前C区A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对所有试验对象检测肝功能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杂交(PCR-ELISA)定量检测HBV-DNA并进一步检测HBV前C区A1896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有18例HBV-DNA阳性,其中15例发生A1896位点变异,变异率为83.3%(15/18)。ALT升高组的18例中,血清HBV-DNA阳性13例,阳性率72.2%,平均浓度为9.62×106(1.10×103~1.09×108)拷贝/ml,A1896变异13例,变异率为100%(13/13)。ALT正常组的20例中,HBV-DNA阳性5例,阳性率25.00%,平均浓度2.55×104(3.28×103~4.61×104)拷贝/ml。A1896变异2例,变异率为40%(2/5)。两组比较无论在HBV-DNA阳性率,还是A1896位变异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较高的A1896变异率,ALT升高组HBV-DNA阳性率和变异率均高于ALT正常组(P〈0.05),提示HBV A1896位点变异与肝脏病变活动加重和ALT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E-2100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PLT)计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4组患者共160例,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109/L、(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每组40例。分别通过XE-21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法)和荧光染色激光散色法(PLT-O法)和显微镜计数PLT。结果当PLT<20×109/L时,PLT-I法与镜检法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O法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介于(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时,PLT-I法、PLT-O法与镜检法PLT计数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PLT低于20×109/L时,XE-2100血液分析仪PLT-O法比PLT-I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苏亮  罗平  罗江霞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091-1093
目的探讨精液常规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5例患者的178个IUI治疗周期,检测记录每个周期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并根据妊娠结果分成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对主要精液常规参数精子密度、精子形态及精子总数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IUI治疗178个周期,临床妊娠34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9.10%(34/178),IUI治疗累计临床妊娠率为27.20%(34/12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精液常规参数无明显差别;精子总数<100×106或精子密度<20×106/ml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精子形态对IUI临床妊娠率无影响。结论不孕夫妇进行IUI治疗,当精子总数≥100×106或精子密度≥20×106/ml时才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