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活检组织中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表达强度及表达方式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水平,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清中的HBV DNA的含量。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均无相关性(P>0.05)。HBcAg表达强度与炎症分级无相关性(r=-0.02,P>0.05);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28,P<0.01);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3,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为负相关(r=-0.27,P<0.01),其中浆型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1),混合型组高于核型组(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纤维化分期亦呈较弱的负相关(r=-0.23,P<0.01),其中浆型组纤维化分期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5)。HBcAg表达方式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2,P<0.01)。结论区分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无益于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而检测肝组织中的HBcAg则有助于临床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HBV感染肝脏病理变化和生化ALT及病毒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ALT、HBV DNA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8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检测血清ALT、HBV DNA.并进行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ALT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683和0.419),与HBV DNA无相关性.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LT有升高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25.81和12.012),HBV DNA无升高趋势,而随着HBVDNA的升高,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并无加重趋势.肝组织HBsAg、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明显相关性,仍是观察炎症变化的敏感指标,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凋亡与肝组织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肝脏病理及血清转氮酶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取37例CHB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采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iNOS的表达,并常规测定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水平.结果 所有CHB患者的肝组织中均见到不同程度的TUNEL染色阳性.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未见到TUNEL阳性肝细胞.在CHB肝组织中,凋亡指数(A1)与炎症分级(r=0.404,P=0.015)及肝组织iNOS水平(r=0.465,P=0.004)明显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血清ALT水平、HBV DNA以及组织学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肝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之一,细胞凋亡参与了CHB的肝细胞损伤过程,但并不影响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HBV DNA及HBV抗原在血清HBV标志阴性的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对45例HBV血清标志阴性阴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HBV DNA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 原位杂交表明,HBV DNA阳性者7例,(阳性率15.56%),阳性信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核中,少数位于胞浆内;免疫组化染色表明,HBsAg及HBcAg均呈阴性。结论 血清HBV标志阴性的肝炎肝组织中可检出HBV DNA,有利于提高对HB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方法对194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HBV免疫组化检查,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的肝组织G2、G3~4、S2、S3~4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S0组与S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G0~1组与G2~4组、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表达为" "者与" ~ "者血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达S1或(和)G2以上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0U/L组占28.57%,40~80U/L组占53.33%,81~400U/L占80.15%,>400U/L组占77.88%。结论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致性,与肝内HBsAg无关,HBV DNA含量低可能是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高,ASC和轻度肝损害者应争取肝活检,以及时判断肝组织病理程度和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组织内的表达及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CHB患者肝组织内iNOS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肝功能、HBeAg、HBV DNA及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组织内iNOS表达明显增加(P<0.01).CHB患者肝组织内iNOS表达强度与ALT水平、肝组织炎症程度和纤维化分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00;r=0.660,P=0.000;r=0.507,P=0.000).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内iNOS表达显著增高,并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表达增强,与CHB病变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健康对照组10例.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维生素E表达水平,同时检测HBV DNA、HBeAg及肝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明显降低(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血清维生素E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CHB患者血清维牛素E水平与肝脏组织炎症呈负相关关系(r=-0.451,P<0.05),而与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02,P0.05).结论 维生素E作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过程.在肝脏炎症过程中,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能有助于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 平均含量分别为(5.38±1.27)log10拷贝/ml和(6.80±1.18)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较高(P〈0.01).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低,乙肝病毒载量与肝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健康对照组10例.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维生素E表达水平,同时检测HBV DNA、HBeAg及肝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明显降低(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血清维生素E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CHB患者血清维牛素E水平与肝脏组织炎症呈负相关关系(r=-0.451,P<0.05),而与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02,P0.05).结论 维生素E作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过程.在肝脏炎症过程中,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能有助于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健康对照组10例.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维生素E表达水平,同时检测HBV DNA、HBeAg及肝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明显降低(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血清维生素E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CHB患者血清维牛素E水平与肝脏组织炎症呈负相关关系(r=-0.451,P<0.05),而与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02,P0.05).结论 维生素E作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过程.在肝脏炎症过程中,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能有助于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HBV DNA与HBV M、乙型肝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意义 )。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 (FQ PCR)检测 10 5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 ,分析其在乙型肝炎 5项指标(HBV M)中的检出率 ,在乙型肝炎不同类型中的分布。结果 HBV DNA与HBV M对比 ,HBsAg( )、HBe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97% ,HBsAg( )、HBeAb(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75 % ,HBsAg( )、HBcAb( )患者的检出率为 6 0 % ,HBsAg( )患者的检出率为 4 0 % ,HBsAb( )、HBeAb( )、HBcAb( )的 (或HBsAb阳性、HBcAb阳性 )病例未检测到HBV DNA。表明HBV DNA与HBV M的抗原呈正相关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5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 72 2 % ,慢性乙型肝炎检出率为 75 % ,肝硬化检出率为 70 %。血清HBV DNA与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HBV 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乙型肝炎抗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资料,均采用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比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异常率,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s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除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2样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重度病情患者>中度病情患者>轻度病情患者(P<0.05);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CD3+、CD4+、CD4+/CD8+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5),CD3+、CD4+、CD4+/CD8+异常率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1);本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4+/CD8+均呈负相关(r=-0.789、-0.812、-0.706,P=0.012、0.007、0.001)。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FQ-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病情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前S1抗原(Pre S1)、乙肝病毒DNA(HBV-DNA)及乙肝五项指标对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27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28例(轻度、中度、重度分别89、80、59例)、肝硬化48例,分析其血清Pre S1、HBV-DNA载量、乙肝五项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型)、层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对比不同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载量、乙肝五项者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Pre S1阳性率、HBV-DNA载量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P<0.05);肝硬化组血清PCⅢ、CⅣ、LN、HA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者高,且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随病情加重,患者PCⅢ、CⅣ、LN、HA水平上升(P<0.05);随HBV DNA载量增加,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 S1阳性率及血清PCⅢ、CⅣ、LN、HA水平增加(P<0.05);大三阳组Pre S1阳性率、HBV-DNA载量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三阳组Pre S1阳性率、HBV-DNA载量也高于除大三阳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 S1阳性率、HBV-DNA载量与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及血清PCⅢ、LN均存呈正相关,Pre S1阳性率与HBV-DNA载量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Pre S1、HBV-DNA及乙肝五项指标均可较好判断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隐匿性H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FQ-PCR技术对57例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肝组织HBV-DNA定量检测,并将肝组织HBV DNA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血清、肝组织HBV DrqA定量阳性分别为13例(22.81%)、22例(38.60%).13例血清HBV DNA定量阳性患者其肝组织定量亦均阳性,但9例肝组织HBV DrqA定量阳性患者其血清定量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13例血清与肝组织定量均阳性患者比较.显示肝组织HBV 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血清定量水平[(6.62±1.21)拷贝,gvs.(4.03±1.06)拷贝/ml,(P<0.01)].肝组织HBV DNA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并无相关性,10例G2,7例G3,5例G4患者HB'q DNA定量分别为(6.13±1.65)拷贝/g、(5.92±1.81)拷贝,g、(5.83±1.89)拷贝/g,(P0.05),但HBV DNA定量阳性患者均为活动性肝脏病变.结论 HBV隐匿性感染是部分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单纯检测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对HBV感染诊断存在漏诊,对非甲-非戊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FQ-PCR技术开展血清定量尤其是肝组织中HBV DNA定量检测可提高HBV感染的诊断.对隐匿性HBV感染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亦应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32例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HBsAg和HBcAg蛋白和42例HBsAg阳性的肾活检石蜡切片组织及其部分血清HBV-DNA的检测。结果HBsAg和HBcAg在IgA肾病肾活检组织的总阳性率为59.1%,在非IgA肾病中的总阳性率为63.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例肾活检组织中,仅发现有5例(11.9%)在肾活检组织中有HBV-DNA的存在。且5例均为大三阳患者,其病理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轻微肾小球病变1例,基底膜病变1例,IgA肾病仅1例。血清HBsAg阳性的患者,同时进行了42例肾活检组织的血清HBV-DNA检测,其中大三阳患者为12例,其血清HBV-DNA均为阳性,而这12例血清阳性的肾活检组织中仅有5例HBV-DNA为阳性,其余30例血清及肾活检组织中HBV-DNA为阴性。结论HBsAg和HBcAg蛋白在IgA肾病肾活检组织和非IgA肾病肾活检组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HBV感染与IgA肾病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V DNA与两对半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对半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浓度.结果 Ⅰ组(小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61.3%,Ⅱ组(大三阳)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84.3%,Ⅲ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3.3%,Ⅳ组患者无HBV DNA阳性.结论 HBV DNA与两对半对于乙型肝炎诊治具有互补作用,可以指导乙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复制水平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入选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157例患者,其中49例为早期肝硬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对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对49例早期肝硬化患者和108例无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DNA及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硬化的患者,而HBVDNA水平却低于无肝硬化的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