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布剂“喘敷灵”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喘敷灵”巴布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黏附力为指标,优选巴布剂基质,进行制剂工艺研究。结果:中药“喘敷灵”巴布剂的提取、浓缩工艺、制剂工艺研究通过小试、中试后,表明该生产工艺稳定可行。结论:中药“喘敷灵”巴布剂采用水溶性高分子复合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喘敷灵”巴布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黏附力为指标,优选巴布剂基质,进行制剂工艺研究。结果:中药“喘敷灵”巴布剂的提取、浓缩工艺、制剂工艺研究通过小试、中试后,表明该生产工艺稳定可行。结论:中药“喘敷灵”巴布剂采用水溶性高分子复合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巴布剂的研究及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国内巴布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巴布剂的特点、基质的选择、制备工艺、巴布剂的质量评价、临床应用、中药巴布剂、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新方向。巴布剂是适用于水溶性药物的外用制剂,与其它外用制剂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连在复方中药制剂提取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延讯  郭春景 《光明中医》2008,23(5):595-596
目的:减少黄连在复方中药制剂水提取损失率。方法:由于黄连的有效成分及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易与中药的其他特殊成分,生成沉淀物,对黄连在水提取中,易产生沉淀的制剂工艺中的关键条件的进行初步实验,分析。结论:黄连在复方中药制剂提取,通过控制制剂工艺中的关键条件,可以减少或避免黄连在复方中药制剂水提取中与其他中药成分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伸筋草软膏剂的制备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本复方提取的最佳条件;以静置观察(24h)、离心(3000r/min)10分钟的乳膏初步稳定性和外观为指标,优化成型工艺条件。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制得O/W型乳剂型基质中药软膏剂。结论:中药复方伸筋草软膏剂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中药巴布剂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就中药巴布剂的基质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包括:基质处方设计、基质原料选择、基质配方研究以及基质的成型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和影响成型工艺的因素等方面,结合作者的实验进行综述.同时,对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结合作者的实验研究与体会,对基质处方设计思路,基质原料选择方法,基质配方研究,以及基质的成型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影响成型工艺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形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龙血竭巴布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巴布剂初粘力、持粘力及综合感官评分作为质量测定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巴布剂的成型工艺,并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制备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最终确定制剂的最佳组方配比为:NP-700∶PVP-K90∶甘油∶水=5∶5∶30∶30。结论所优化的巴布剂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中药巴布膏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阅近年来中药巴布膏剂实验性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该制剂的基质研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膏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药复方制剂制备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索,提倡复方制剂制备工艺研究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组方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剂型,优选合理的制备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软肝胶囊的制备及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确定制剂的制备工艺,建立质控标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制备工艺合理,性质稳定,质量可靠,临床总有效率91.23%。结论:软肝胶囊为中药复方制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药巴布剂与其它中药常用剂型的比较研究、基质的研究、制备工艺的研究、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与开发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了综述,指出中药巴布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贴膏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五年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药巴布剂的基质、制备工艺、透皮促进剂、质量评价、临床作用、临床应用与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论述近5年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雪上一枝蒿巴布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制雪上一枝蒿巴布剂。方法:以综合评分和粘着力为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巴布剂基质配方优选,将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巴布剂。结果:确定最佳条件为明胶:西黄蓍胶:聚丙烯酸钠:甘油:聚异丁烯:高岭土=3.0:1.0:1.0:4.0:0.2:0.4。结论:该制剂制备简单,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保障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尤为重要。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的政策、工艺、装备现状,运用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观分析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模式,突破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难点,提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开发的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霞  阳长明  陈浩  孙立霞  刘乐环  吴晨悦  王玲玲 《中草药》2021,52(19):5807-5813
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决定着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探讨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对科学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一种快速、有效、方便、安全的治疗感冒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弥补传统中药的诸多不足,科学组方后着重对制备工艺进行探讨。方法:首先提取挥发油,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最佳工艺。结果与结论:复方柴胡颗粒符合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马钱子巴布制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粘着性能的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制剂处方。结果巴布剂的优选处方为:马钱子浸膏10%、薄荷脑2%、甘油20%、高岭土25%、西黄蓍胶10%,其余为卡波姆和聚丙烯酸钠(二者之比为10:1)。结论筛选的处方合理,制备的工艺简单可行,制备的马钱子巴布制剂符合制剂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敷胸巴布贴制剂的皮肤刺激和致敏性。方法:对脱毛大耳家兔一次性和多次性给予敷胸巴布贴制剂、空白对照剂、敷胸膏传统剂型和阳性对照物2,4-二硝基氯苯,评分标准按"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空白巴布剂而对皮肤无刺激性反应,敷胸巴布贴制剂对完整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敷胸膏对完整皮肤应用1h有轻度皮肤刺激反应,24h后皮肤恢复正常;二者对破损皮肤均有轻度刺激反应,但是敷胸巴布贴制剂比传统膏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要小。在临床应用时,应尽量避免在破损皮肤处使用。敷胸膏应适当减少使用时间,以免出现皮肤致敏及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两种巴布剂基质的体外经皮渗透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所制备的中药巴布剂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改进的透皮扩散试验仪进行经皮渗透实验,经高效液相测定吴茱萸所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一定时间的经皮累积透过量,并进一步考察两种巴布剂基质的经皮渗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