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192例腋窝淋巴绵阴性的Ⅰ,Ⅱ期乳腺癌就年龄,肿块大注,激素状态,组织学分级,病理状态和肿瘤标记物CEA,CA15-3进行单因素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2例以下,激素受体阴性,组织学分级Ⅲ者均主危复发因素。病理切片见坏死或单核细胞增后,肿块切除不完全,CEA,CA15-3持续高浓度或治疗后再度升高者均提示复发机会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民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绝经、绝经年龄、病程、哺乳时间、妊娠次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超、钼靶、MRI分别测值)、病理分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为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228例(64%),无转移128例(36%);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第一胎生育年龄、妊娠次数、哺乳时间、病程、肿瘤大小(B超、钼靶、MRI)、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相关(P<0.05),P值分别为0.007、0.005、0.006、0.022、(0.001、0.000、0.020)、0.009、0.000。结论: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xillary-node-negativebreastcancer,ANNB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NBC标本的MVD,并将所测值与部分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VD与ANNBC患者年龄、内分泌状况、激素水平无关(P均>0.05),而与ANNBC患者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有明显关系(P分别=0.0012和0.0039).结论:MVD是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可以用于筛选高危患者进行综合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1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管腔上皮(Luminal)型、基底样(Basal-like)型及HER-2过表达(over-expression)型,观察不同分型乳腺癌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分期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 1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型、Basal-like型、HER-2过表达型分别占54.4%(98/180)、27.8%(50/180)和17.8%(32/180)。Luminal型、Basal-like型、HER-2过表达型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sal-like型患者术后36和60个月的转移率分别为14.0%和36.0%,高于Luminal型的3.1%、20.4%及HER-2过表达型的6.3%、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al-like型患者术后60个月的死亡率为24.0%,高于Luminal型(10.2%)及HER-2过表达型(15.6%),HER-2过表达型患者术后60个月的死亡率高于Luminal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Lumina1型最为常见,Basal-like型与HER-2过表达型构成比较低,其中Basal-like型患者预后较差,其次为HER-2过表达型患者。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结核较少见,国内外只有少量病例报道。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师认为乳腺癌患者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可高度怀疑为转移。本文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1994—2007年收治的8例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结核病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乳腺癌被认为是局部病变,沿淋巴管转移扩散,且遵循逐级转移即从第一站淋巴结转移到第二站淋巴结,然后再转移到全身的规律。Halsted根治术就是依据这个理论设计的手术方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Fisher提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在病程的早期即可发生全身转移。乳腺癌局部病变的理论便为全身性疾病的理论所替代。并且,依据预后因素用“预后好”或“预后差”的乳腺癌替代“早期”或“晚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阴性行低位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low partial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LPALND)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138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SLNB阴性(≤4枚)并进一步行LPALND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行LPALND的必要性。结果 SLNB 2枚组、3枚组与4枚组发生LPALN转移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枚组与4枚组发生LPALN转移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影像学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行SLNB 1枚阴性患者应行LPALND, 2~3枚阴性患者建议行LPALND,4枚阴性患者可免于行LPALN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不规范性手术后残留实施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制定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至2010年8月间再次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3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再次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性治疗措施及其术后1、3、5年随访资料。结果全组非规范性手术19例占52.78%(原腋窝残留包块再次清扫11例,胸壁复发包块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8例)。原改良根治术11例、Halsted术6例患者术后单纯腋窝复发12例(33.33%),腋窝及胸壁复发性包块5例(13.89%);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加胸壁包块切除术。全组病例腋下共检出346枚淋巴结,平均17.78枚(7~35枚),阳性淋巴结58枚占16.76%(1~13枚),部分病例有淋巴结融合。再次手术后均给予4~6疗程化疗或放疗,少数辅以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术后1年内死亡2例,3年内10例,5年15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2%、58%。结论规范性手术是防止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键措施,对局部复发、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切除患者再次手术有助于控制局部病情的发展,再次手术围手术期规范性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清扫术(ALND)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T1~2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108例患者入组,其中1021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8.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PR、Ki-67指数以及分子分型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HER-2是否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ER表达状况(P﹤0.05);而年龄也可能是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结论肿瘤越大、分化越差、伴脉管瘤栓、ER阳性表达以及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的T1~2期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而年龄≤50岁也可能增加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T1~2期乳腺癌患者是否直接行ALND应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1970年2月~1992年11月,共收治青年女性原发乳腺癌(年龄<30岁)90例,占同期病人的4.46%,其中84例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非青年对照组599例。用Kaplan-Meier估计和Log-rank检验及Breslow检验对四个有显著影响的预后因素(临床分期、淋巴结情况、组织学类型、肿物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调整分析,结果表明青年乳腺癌死亡申显著高于非青年组病例。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复发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自1967~1976年间乳腺癌术后复发53例的资料表明:1.乳腺癌术后远处复发较多,占69.8%。因此乳腺癌治疗除重视区域性治疗外,不可忽视全身治疗.2.约半数在2年内复发,故在此期间应积极配合辅助治疗,定期随访,及时发现,早期治疗。3.影响乳腺癌复发后生存的因素较多,其中局部复发、单个复发、术后或复发后治疗合理,乳腺癌期别低,无病间期长,对雌激素依赖的病例,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孟洁  张瑾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2):1316-1320
年轻乳腺癌(≤35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与年老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预后差。占同期乳腺癌的5%~13%,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乳腺癌家族史阳性,并较多具有BRCA1/2基因突变。由于腺体致密,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其具有更多不利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治疗上应重视全身综合治疗。本文就年轻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早期发现及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非妊娠期乳腺癌(non-PABC)比较分析妊娠是否影响妊娠期乳腺癌(PABC)患者的生存。方法 回顾性分析PABC患者资料,对PABC病例按TNM分期、分子分型、发病年龄和诊断时年份与non-PABC病例进行1:2配对。Kaplan-Meier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Log rank检验进行比较。Cox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PAB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PABC组纳入35例患者(妊娠10例;产后一年内25例),non-PABC组纳入7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8.5和70.7月。PABC组5年DFS为51.6%,non-PABC组为72.8%(χ2=4.72, P=0.029);PABC组和non-PABC的5年OS相似(χ2=1.769, P=0.18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是影响PAB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复发风险高,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早期发现妊娠期乳腺癌,并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53例乳腺癌石蜡包理组织标本DN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DNA倍体性、合成期细胞百分比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5年存活率的关系,其中43例获得可供分析的结果.结果表明:(1)合成期细胞百分比(SPF)与患者5年存活率及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2)SPF和腋淋巴结转移与否结合可更准确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3)DNA倍体性SPF、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之间无显著关系.作者认为:SPF反映了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可做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5年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2月-2004年4月间收治的123例35岁以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3.2%、50.s%、16.7%.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为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情况.结论 本组青年乳腺癌患者,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淋巴结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情况.提高对青年乳腺癌的警惕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自1999年1 月~2009年1 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35例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期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乳腺癌手术至发现肺结节的时间为6~177 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经病理证实,乳腺癌肺转移21例(60.0%),原发性肺癌8 例(22.9%),良性病变6 例(17.1%)。 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中,术后2、3、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71.4%(15/21)、19.0%(4/21)。 从肺转移切除术至再次出现病情进展的中位时间(PFS)为32个月(3~73个月);全组患者生存期为12~103 个月,中位时间43个月。经过单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肺转移术后至病情再次进展(PFS)的因素包括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脉管瘤栓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接受化疗(P<0.05);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的时间(无瘤生存期,DFS)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化疗与肺转移术后生存期(OS)有关(P<0.05)。 但经过多因素分析,上述因素对PFS 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的外科治疗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术后全身治疗对提高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颖  成芳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3):190-193
目的比较男性乳腺癌(MBC)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FBC)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经手术确诊的50例无远处转移MBC患者及512例无远处转移F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 rank检验分析各曲线之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分析方法,对有差异的亚类变量进行生存分析。MBC与绝经后的FBC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及Cox回归分析。结果ER/PR在MBC患者中的表达率高于FBC患者(χ^2=30.651,P=0.000;χ^2=26.909,P=0.000),HER-2阳性表达率较FBC患者低(χ^2=24.274,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BC患者的OS与绝经前期FBC患者相似(P=0.268),但与绝经后FB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回归显示MBC患者比绝经后FBC患者预后差(P=0.000)。结论与绝经前后的FBC患者相比,MBC患者表现出较高的ER、PR阳性和较低的HER-2阳性表达率,且MBC患者的OS比绝经后FBC患者低。  相似文献   

19.
男性乳腺癌26例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6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经细胞学检查或切除活检确诊。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3例,改良根治术22例,乳腺区段切除术1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者25例,其中1例合并乳头Paget's病;粘液腺癌1例。25例行腋窝淋巴结切除的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20例患者行激素受体检测,ER阳性者17例(85.0%),PR阳性者14例(70.0%),Her-2阳性者6例(30.0%)。随访期内,死亡5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1例。结论: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对于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模式,男性乳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2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2例,年龄23~68岁,中位值39.0岁。同时性8例,异时性4例;两癌病理类型不同10例,两癌病理类型相同2例,7例第一癌为导管癌。据本组资料显示,双侧乳腺癌中第一癌以导管癌居多,40岁以下女性患双侧乳腺癌机会大。纤腺囊性增生症亦为双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对一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不仅要注意有无复发转移,亦要注意健侧乳腺有无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