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初治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初治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毒性反应。方法对2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0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THP-ADM方案化疗1~2周期。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1D95的平均剂量为70.48Gy,GTV1V95的平均体积为98.46%;靶区内GTV1、GTV2、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48Gy、66.98Gy、60.10Gy和51.18Gy。本组有2例、16例、5例和1例患者分别出现0、1、2和3级的皮肤急性放射性反应;有4例、6例、13例和1例患者分别出现1、2、3和4级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性反应;其中1例合并联合化疗患者因严重口腔粘膜炎中断放疗1周。其他合并化疗患者在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正常放射治疗。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期13个月。无1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IMRT在初治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初治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9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分析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59例鼻咽癌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90.1%和74.9%。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疗终残留、治疗模式、颅底骨质破坏、咽后淋巴结转移和颅神经损伤对预后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疗终残留、联合化疗和颅神经损伤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远期疗效较好,能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魔十字调强适形放疗操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鼻咽癌魔十字调强适形放疗操作技术,供放疗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复发鼻咽癌35例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疗效及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7月就诊的35例复发鼻咽癌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7个月(6~264个月)。单纯鼻咽局部复发10例,合并颈部淋巴结9例,单纯淋巴结复发2例(咽后外侧淋巴结1例、乳突根部淋巴结1例),单纯海绵窦复发4例,鼻咽合并颅底、海绵窦、桥小脑角及颈动脉鞘复发6例,单纯颈动脉鞘复发4例.其中合并化疗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局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放疗疗效以及相关副反应.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TV中位体积为43.68cm^3(5.91~181cm^3).GTV的D95为69.20Gy,V95为97.64%,平均剂量71.56Gy。急性反应轻,罕见Ⅲ度以上皮肤黏膜反应。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年总生存率73%。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4%。5例死于鼻咽大出血。[结论]IMRT是复发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疗效可靠,耐受性好。死亡原因主要是鼻咽大出血。GTV体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丽君  黄生富 《肿瘤学杂志》2015,21(11):917-921
摘 要: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调强放疗技术在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方面的价值已得到肯定。在关注疗效的同时,也应关注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鼻咽癌靶区定义的发展过程,探讨进一步优化鼻咽癌临床靶区设置,进一步减轻放射损伤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优势已得到公认,本文综述鼻咽癌容积调强放疗和普通调强放疗由于单次照射时间的明显不同,其剂量学分布、生物学行为、临床价值的差异,了解容积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易俊林  高黎 《中国肿瘤》2006,15(12):814-825
文章从调强放射治疗的优势,以及鼻咽癌靶区的确定及勾画入手,分析总结调强放射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对其发展趋势影像介导的调强放射治疗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69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均行调强放疗,再程放疗pGTV总剂量为49.5~77.4Gy(中位剂量为66Gy),每次分割剂量1.86~2.5Gy(中位2.1Gy)。48例接受1~6个周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截止末次随访日期,死亡24例(34.8%)。1、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2.9%、81.8%、81.8%和88.8%、65.5%、6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程放疗方式(P=0.004)和再程放疗总剂量(P=0.011)与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首程放疗方式(P=0.004)和再程放疗总剂量(P=0.004)。放疗期间的急性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IMRT是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首程放疗方式和再程放疗总剂量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50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全程IMRT治疗(IMRT组),同时50例行常规放疗(CRT组)。所有的L—N2-3病例均接受(顺铂或奈达铂每天30mg/m^2)同步化疗,分别于d1-3,d22-24,d43-45进行。肿瘤疗效参照WHO标准,急性期反应评价参照RTOG标准。[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放疗,近期疗效IMRT组CR率为98.0%,高于CRT组的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IMRT组口干反应较CRT组轻(P=0.000),两组骨髓抑制无显著性差异(P=0.308)。[结论]IMRT可以一定程度提高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且降低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IMRT)在复发性鼻咽癌中应用的剂量分布、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005年1月~2006年7月,12例经鼻咽部活检病理证实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采用全程IMRT,计划靶区(P1V)处方剂量为60Gy~76.44Gy(中位剂量69.72Gy),分次量1.87Gy~2.32Gy。结果:PTV的中位体积为145.55cm^3,D95均值为59.5Gy,PTV接受的平均剂量及分次剂量均值分别为68.35Gy及2.13Gy;治疗结束时近期疗效为CR6例,PR4例,总有效率为83.3%。经3~17个月(中位10.5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存活,1例出现鼻咽部再次复发,1例出现左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出现双颈、锁骨上淋巴结复发以及纵隔淋巴结、肝脏转移。治疗过程中除部分患者出现体重下降,轻度的口腔粘膜反应、粒细胞减少等,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中应用有较好的局控效果,能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法 5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放疗至50 Gy时和放疗结束时,治疗组鼻咽部肿瘤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黏膜炎、皮肤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Ⅰ/Ⅱ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77,P=0.029;χ2=5.436,P=0.020;χ2=5.436,P=0.020).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提高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对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毒性反应。方法对38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大体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给予SMART,2.5Gy/次,共28次,总量70Gy。亚临床灶和预防照射区接受常规照射,2.0Gy/次,共28次,总量56Gy。均照射1次/d,5次/周,总治疗时间为38d。腮腺功能测定采用99mTc核素显像法,采用摄取指数(UI)和分泌指数(EI)验证SMART对腮腺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临床靶体积(CTV)的D95为53.8Gy,平均剂量57.0Gy,95%等剂量线(54Gy)可以覆盖98%的CTV。大体肿瘤体积(GTV)的D95为64.5Gy,平均剂量67.2Gy,90%等剂量线(63Gy)覆盖98%~99%的GTV。健侧腮腺的平均剂量为23Gy,实际腮腺功能测定显示健侧腮腺功能变化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患侧腮腺的UI、EI疗后比疗前分别下降43.6%和26.3%(P<0.05)。全组患者黏膜和咽部反应较重,但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为89.5%(34/38),有效率为100%(38/38),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SMART技术无论在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鼻咽癌患者共110例,其中单纯调强放疗48例为对照组,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62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随访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3~4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48%、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调强放疗治疗,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更好,能显著提高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且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布野及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投照方式、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单纯放疗和放、化疗结合的耐受性。[方法]2003年12月 ̄2005年12月15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前7野IMRT。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1)、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2)、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70Gy、66Gy、60Gy、50Gy,共32分次。88例患者行联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靶区内GTV1、GTV2、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5Gy、67.0Gy、60.1Gy和51.2Gy。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2年局部区域无进展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7.4%、94.9%和93.6%、89.4%及96.4%、92.7%。放化综合治疗组的口咽、黏膜反应及血液系统毒性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患者近期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口干症状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结论]IMRT使靶体积照射剂量提高,而周围器官受照剂量降低,对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放化综合治疗对控制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差异。方法将6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33例)和调强放疗组(27例),观察放疗中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口干,口咽黏膜炎,急性腮腺肿胀等急性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口干和急性腮腺水肿等急性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对口腔黏膜炎调强放疗并无优势。结论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皮肤反应,口干,急性腮腺水肿等早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重点分析复发患者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以评价治疗计划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9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NPC)患者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并对12例局部治疗失败患者进行剂量学分析。结果 全组1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1% 、99.3%;全组2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6.5% 、98.5%。共有12例局部治疗失败,且均为野内复发。结论 目前的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能够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靶区覆盖情况好,同时有效保护了邻近危机器官。野内复发提示更小范围的合理化靶区设置和原发肿瘤局部加量照射有望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在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对患者CT模拟定位扫描后行靶区勾画和制定IMRT计划。验证后CT校位时进行第2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其变化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原发灶31例,淋巴结60例(其中ⅡA区淋巴结28例,ⅡB区淋巴结25例,Ⅲ区淋巴结1例,ⅤA区淋巴结6例)。两次扫描时间间隔9~27 d,中位时间18d。31例原发灶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13.629 cm^3,平均值1.523 cm^3,其中3例原发灶较第1次扫描时缩小,8例无明显变化,20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9)。对于60例淋巴结,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 cm^3,平均值0.399 cm^3,其中47例无明显变化,13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5)。无论原发灶、淋巴结还是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两次测量差值与第1次扫描时大小有显著相关性,而两次扫描时间间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RT制定时间间隔对肿瘤体积大的影响较大,但是否肿瘤体积增大会影响IMRT的疗效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扩大GTV与CTV的范围降低肿瘤体积增大对疗效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正常组织损伤,在IMRT计划制定期间行诱导化疗来降低影响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链式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及微波热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分期均为Ⅲ~Ⅳ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微波热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2年局部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2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中,链式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及微波热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和2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74例初治鼻咽癌IMRT局控率及11例确诊为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6%、5.6%、6.4%。局部复发时间:放疗后11~61个月,其中9例(9/11,81.8%)3年内复发;余2例复发时间分别为53个月、61个月。11例局部复发病例中10例(10/11,90.9%)为原GTV区域野内复发。不同T分期及临床分期之间局部复发无明显差异。11例局部复发患者,7例接受了放疗为主的二程综合治疗,仅1例筛窦边缘复发的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其余6例,1例死于二程放疗后鼻咽大出血,5例均于二程放疗后1年内再复发。[结论]鼻咽癌IMRT后局部复发率低,局部复发形式以GTV高剂量区野内复发为主;局部复发与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复发患者二程调强放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