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选择性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两组,开腹胆囊切除(OC)组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40例,于术前1 d,术终、术后第1、2、3天检测血WBC、IgG、IgM、IgA、C3、SIL-2R、IL-6、CD3、CD4,分析它们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血WBC及IL-6的变化OC组明显大于LC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SIL-2R及CD3、CD4的变化不明显.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对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OC明显大于LC.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L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50)和OC组(开腹胆囊切除术,n =48),两组麻醉、术后处理一致.分别于术前24h与术后3d、7d动态监测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 IL-4水平依次显著降低,而术后3d IL-2、TNF-α、CRP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术后7d IL-2、TNF-α、CRP水平均明显回落(P<0.05),但OC组术后7d IL-2、TNF-α、CRP水平仍明显高于术前,仍略高于正常范围,而LC组则明显低于术前,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内(P<0.05),且LC组术后3d、7d IL-4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小于OC组,术后3d IL-2、TNF-α、CRP水平升高幅度显著较OC组小,术后7d IL-2、TNF-α、CRP水平降低幅度显著较OC组大(P<0.05).LC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固体食物进食时间均显著较OC组短(P<0.05).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固体食物进食时间与术后7d血清IL-2、TNF-α、CRP水平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可一定程度降低机体因手术操作、疾病而产生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剖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和剖腹胆囊切除组(OC)。术前和术后24、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评估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结果 LC组患者术后4、24、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OC组(<0.05)。两组患者术前CRP、IL-6和IL-10术前无明显差异(>0.05),而术后24 h均有显著增多(<0.05),且OC组CRP、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LC组。术后72 h LC组及OC组CRP、IL-6和IL-10均有所下降,且LC组CRP、IL-6和IL-10均降至术前水平(>0.05),而OC组72 h时CRP、IL-6和IL-10对比术前和OC术后72 h组均增多(<0.05)。结论与OC相比,LC对高血压患者可能通过小的手术创伤,使创口局部细胞因子释放减少,进而减少痛觉信息从外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4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8 d,实验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均接近术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IgA、IgG、IgM,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 年8 月~2023 年8 月本院收治的 130 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肝功能不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70).对比两组在应激反应、胃肠功能、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 3 d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慢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会提高其应激水平,但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与单纯慢性胆囊炎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可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与5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LC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O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OC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L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对机体损伤较OC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急性胆囊颈部嵌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10年1月急性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OC组60例,LC组42例.结果 OC组及L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50±14.35)min和(100.50±22.08)min(P>0.05);术中出血量( 82.70±17.95)ml和(49.00±13.17)ml (P< 0.05);术后引流量(122.00±31.55)ml和(82.00±22.87)ml(P< 0.05);住院时间(10.60±1.95)d和(7.00±1.24)d(P< 0.05).结论 随着手术熟练程度及手术技巧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颈部嵌顿结石是切实可行的.而且LC与OC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以及腹壁创口小、瘢痕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LC)与开腹手术(OC)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阐析腹腔镜手术的医疗效率。方法采用GIQI生存质量指标测定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4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LC组和OC组术前平均GLQI指数分别为110分和109分(P〉0.05)。Lc组患者术后2周时的GLQI指数为108分,下降不明显(P〉0.05),手术5周以后,GLQI指数和主观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心理情绪状态各方面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OC组患者术后2周时GLQI指数为101分,降幅明显(P〈0.05),术后5周时GLQI指数为108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手术10周以后,GLQI指数和上述3项分值均明显超出术前水平(P〈0.05)。手术10周内,LC组GLQI指数显著高于OC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较开腹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医疗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cholecystectomy,OC)的护理及卫生资源节约情况。方法回顾分析97例胆囊切除术病例,将其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住院日、术前住院日、术后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身体恢复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住院日、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1.4±3.0)d和(15.±4.2)d(P<0.01)、(6.1±0.9)d和(10.7±2.4)d(P<0.01);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身体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C卫生资源利用率较OC高,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观察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与直接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整体效果,以确定实行胆囊切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需要做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并在保证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随机分为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与OC(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并对其治疗结果、手术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总体疗效,LC组略优于OC组;手术情况的比较,LC组优势明显,<0.05;手术后至出院时间,两组分别为(5.2±1.4)与(10.5±1.5)d;住院费用两组分别为(6875.3±1007.5)元与(5303.2±1136.8)元,且两组均有有显著差异(=8.791,<0.01);患者满意度对比,两组分别为95.23%和80.95%。结论综合所有的对比指标,包括总体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总体治疗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乳剂(TPF-D)对老年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老年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乳剂营养支持治疗1月,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及CD3^+、CD4^+、CD8^+、CD4^+/CD8^+比值等细胞免疫指标,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4^+/CD8^+比值等细胞免疫指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老年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胸腺肽α1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 1.6mg,/d,皮下注射,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D4^+、CD8^+、CD4^+/CD8^+、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CD4^+、CD4^+/CD8^+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P〈0.001),CD8^+明显降低(P〈0.001),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死亡率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胸腺肽α1能改善此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对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8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病例组接受放疗治疗(6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的1周,病例组的CD4+细胞百分率、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CD4^+细胞百分率、DTER、RBC-C3bRR逐步升高、CD8^+细胞百分率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道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在刚结束放疗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个月后,红细胞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逐渐改善.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w及2w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排斥组手术后1w、2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稳定组手术后1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手术后2w则下降至手术前水平(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1优势应答。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PP患儿T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相比,CD3^+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51.4%的MPP患儿CD4^+/CD8^+在1.0-1.9的范围之外。急性期MPP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表达水平下降,与急性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细胞亚群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CD4^+T和CD8^+T细胞IL-18Rα表达明显增高(P〈0.01),T细胞亚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表现为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手足口病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6例手足口病患者以及1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ˉCD8^+、CD3^+CD4^+CD8^+、CD3^+CD4^+CD8ˉ与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者组CD3^+、CD3^+CD4ˉCD8’、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值分别为0.008、0.050、0.025)。CD3^+CD4^+CD8^+、CD3^+CD4^+CD8ˉ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775、0.149),以上各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在年龄与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者CD3^+CD4ˉCD8ˉ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CD3^+、CD3^+CD4ˉCD8^+异常变化提示其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子宫肌瘤、子宫癌前病变患者相比较,探讨LAIR-1表达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LAIR-1在196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阳性率均高于子宫肌瘤(P<0.001;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 <0.001;P <0.01).平均荧光强度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01).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5).结论 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上调,提示LAIR-1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246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手术组。微创组(n=124)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传统手术组(n=122)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微创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和术后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35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并与2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另外检测10例因患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作为对照。结果:所有肝癌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7d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而手术组明显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可以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