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建立胃肠功能障碍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胃肠功能I-FEED评估结果分为障碍组及非障碍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200例患者中,75例发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50%,年龄大、吸烟史、心血管疾病、术前贫血、术前CA19-9水平高、手术时间长及术前不完全肠梗阻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营养评分是保护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手术预后。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TC)根治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每组各41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腔镜组患者采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前24h、术后24h、术后72h的血清白介素-6、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腔镜组患者的血清CRP、WBC升高程度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腔镜组患者的血清IL-6、WBC、CRP升高程度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出院,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腔镜下TC手术能减轻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感,减少出血量、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血管周围间隙(PVS)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发生术后PVS改变,将80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PVS组38例(观察组)与术后PVS正常组42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肿瘤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脑肿瘤术后PVS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95.38±9.21)min,较对照组(75.36±9.05)min明显延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90.32±45.47)m L较对照组的(247.19±36.75)m L明显增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肿瘤部位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肿瘤体积超过40.0 cm3、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体积、病理级别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胶质瘤患者术后PVS改变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龄、肿瘤位于大脑左侧、肿瘤体积大、病理严重以及术后发生癫痫、慢性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PVS改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加锁髓内钉(PFNA)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PFNA组(54例)和Gamma钉组(46例),分别采用PFNA和Gamma钉治疗,观察2组患者不同年龄段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各年龄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Gamma钉组同年龄段患者(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75岁以上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Gamma钉组(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Gamma钉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防旋能力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生少等优点,且适合各年龄段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01月-2021年01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观察患者ESD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情况并根据迟发性出血的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影响早期结直肠癌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ESD术后92例患者未发生延迟性出血93.87%,6例患者发生延迟性出血6.12%(P<0.05).早期结直肠癌ESD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与病灶的位置、纤维化严重程度、术中出血及操作者熟练度等方面有关(P<0.05);病灶位置和纤维化严重程度是影响早期结直肠癌ESD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能帮助提高临床疗效,病灶位置和纤维化严重程度是早期结直肠癌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刀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胃肠外科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3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术中切除直肠系膜的方法分为超声刀组44例和高频电刀组39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治疗,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221.6±48.7)min、术中出血量(64.2±39.5)m L均显著低于高频电刀组的手术时间(284.3±52.4)min、术中出血量(98.7±49.3)m L(P0.05);超声刀组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7.8±2.7)枚显著高于高频电刀组的(5.2±2.2)枚(P0.05)。2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使用超声刀或高频电刀的第15 min、30 min、45 min的CO、丙烯氰类有害气体,超声刀组患者的CO、丙烯氰类有害气体量均显著低于高频电刀组(P0.05)。2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刀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较高频电刀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减少术中有害气体释放的优势,其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用于全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我科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共施行88例肝硬化巨脾切除术,根据其是否采用了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行全腔镜下脾切除术优化的手术流程分为2组,其中40例未实施脾下极优先脾蒂控制术下的全腔镜脾切除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实施脾下极优先脾蒂控制术下的全腔镜脾切除的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所有数据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回顾性收集。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47±135.8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1.75±144.4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94.69±47.99)min和(232.75±45.2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用于全腔镜下脾切除术安全、有效,脾蒂后方隧道的建立是脾下极入路脾蒂控制法行全腔镜巨脾切除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47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评价手术治疗对其生存的影响。结果196例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手术30例(15.3%),274例异时性肝转移患者中手术103例(37.6%)。同时性肝转移组手术死亡率(3.3%)高于异时性肝转移组(1.9%)(P<0.05)。以2006年6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手术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异时性肝转移组相似(P>0.05),但术后复发率较高(36.7%比20.4%,P=0.030)。49例具有手术指征而未手术的患者其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手术患者(P=0.003)。同时性肝转移组中22例Ⅰ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和8例Ⅱ期手术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相似(P>0.05)。生存因素风险分析发现手术切缘达1cm(P=0.036)和复发后再次手术(P=0.041)时生存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后复发(P=0.023)时生存危险的因素。结论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表2参1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手术及Miccoli手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PTMC患者共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切口长度及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美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coli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完全腔镜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为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共247例为研究对象,对8个可能与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性别、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大小等因素在有脱位组与无脱位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2)、手术方式为后外侧入路(OR=3.478)、人工股骨头直径为22 mm(OR=2.558)可作为预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当股骨头直径大于或等于30 mm(OR=0.635)时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建议术前、术中应将各危险因素纳入考虑并选择个体化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一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76.8岁。随机分为关节组(n=20)和PFNA组(n=23)。采用PFNA内固定23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分析比较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35~105min,统计时间(55.34±12.61)min:关节组65~130min,统计时间(90.39±14.21)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PFNA组术中出血量100~300mL,统计出血量(140±46)mL;关节组200~450mL,统计出血量(300±70)mL:两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④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PFNA组为(86.5±5.4)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6.9%;关节组为(85.4±5.6)分.其中优9例,良8例,可2例,差l例,优良率85.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比较.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梅玫  王宏  孙晶晶 《解剖与临床》2014,19(5):419-422
目的观察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DEX)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DEX组(n=30)和对照组(n=30)。均采用静脉麻醉,将DEX 2 ml(200μg)加入48ml生理盐水中,配成4mg/L的溶液。DEX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10min内泵入0.5μg/ks的DEX溶液,继续以0.5μg·kg^-1·h^-1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的10min内泵入0.125ml/kg生理盐水,继以0.125ml·kg^-1·h^-1持续泵入至关腹前。记录2组术前(T0)、术毕(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30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停全麻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至拔管的时间,术前24h、术后24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T0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降低,而对照组T1-T3的SB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EX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2例(6.7%),对照组9例(30.0%),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1)。结论DEX能改善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1.6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19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3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为(68.0±11.0)min,与开腹手术组(66.0±9.0)min相比无明显差距: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为(43.0±14.0)ml,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155.0±55.0)ml;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腹腔镜手术组为(25.2±6.9)h、(5.2±1.7)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37.6±8.4)h、(8.4±3.3)d。两组短期(3—12个月)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选取同期开腹手术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210min±56minvs160min±32min,P〈0.05);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分别为(2.3±0.8)d、(1.7±0.7)d、(8.8±1.1)d,开腹组分别为(3.4±0.9)d、(2.4±0.6)d、(10.2±1.2)d,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穿刺孔或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微创、疗效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超早期锁孔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锁孔手术组)和对照组(小骨窗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8d观察组患者S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中,锁孔手术与小骨窗手术相比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两种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13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74~88岁,平均年龄80.3岁;18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1.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平均随访12.6个月(5~21个月)。PFN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少(P〈0.05),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较PFNA组早(P〈0.05)。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术,观察组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变化及术后疼痛、水肿、愈合时间、感染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相较于常规纵切横缝术不增加手术难度,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资料,并与既往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做对照。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成熟的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