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 方法 28只成年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8周,建立结扎股动脉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单纯股动脉结扎组(L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HL组)和阿托伐他汀(0.3 mg·kg-1·14 d-1,腹腔注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AL组)。存活7 d后,采用血管造影,HE染色和共聚焦免疫荧光术,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情况下,阿托伐他汀应用对侧支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促侧支血管生长分子在侧支血管表达模式的变化。 结果 与L组比较,HL组的侧支血管数目减少,侧支血管生长受到损害,表现为血管内膜过度增生,中膜明显增厚,导致血管腔狭窄,且血管壁细胞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减少;AL组应用了阿托伐他汀,侧支血管的生长较HL组明显改善,发育为管腔较大的侧支血管,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增多,侧支血管数目增加。其侧支血管数目,血管横截面积和免疫荧光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损害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的生长;阿托伐他汀可促进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巨噬细胞的增多,从而改善和恢复侧支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 方法 28只成年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8周,建立结扎股动脉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单纯股动脉结扎组(L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HL组)和阿托伐他汀(0.3 mg·kg-1·14 d-1,腹腔注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AL组)。存活7 d后,采用血管造影,HE染色和共聚焦免疫荧光术,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情况下,阿托伐他汀应用对侧支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促侧支血管生长分子在侧支血管表达模式的变化。 结果 与L组比较,HL组的侧支血管数目减少,侧支血管生长受到损害,表现为血管内膜过度增生,中膜明显增厚,导致血管腔狭窄,且血管壁细胞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减少;AL组应用了阿托伐他汀,侧支血管的生长较HL组明显改善,发育为管腔较大的侧支血管,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增多,侧支血管数目增加。其侧支血管数目,血管横截面积和免疫荧光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损害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的生长;阿托伐他汀可促进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巨噬细胞的增多,从而改善和恢复侧支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及停服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入选的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58名健康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检测血清中NO,可溶性E 选择素(SE)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含量的变化。将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A组27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28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20 mg/d。8周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1周后上述指标及血脂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SE和hs CRP水平(均P<0.01),明显提高NO水平(P<0.01),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0.05或P<0.01);其中B组较A组上述改变更显著(P<0.05)。停药1周后两组TC和LDL C水平均较治疗8周时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两组NO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下降,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SE和hs CRP均明显升高,也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对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较10 mg/d更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而突然终止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1周内完全逆转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停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是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脂代谢的有效药物,通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巨噬细胞的肝X受体(LXR)及其下游的一些目的基因的表达和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LXR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观察巨噬细胞的aopA-I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和LXR以及其下游目的基因ABCA1、SREBP2、CETP、PLTP、apoE、MMP-9和MIP-1α的mRNA及蛋白LXRα、ABCA1、MMP-9和MIP-1α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上调LXRα、ABCA1、SREBP2、CETP、PLTP基因的表达,而下调MMP-9和MIP-1α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强aopA-I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结论:巨噬细胞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下,胆固醇外流增强,这种效应与阿托伐他汀上调LXR及其下游的影响胆固醇代谢的目的基因有关,同时,也抑制一些炎症反应的基因的表达。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其影响巨噬细胞LXR信号途径有关,从而影响泡沫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毅  罗助荣  盖晓波 《中国微循环》2007,11(3):201-202,2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水平,并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XB2、GMP-140的水平,增大剂量效果更显著,而对肝功能及血肌酸磷酸激酶(CK)影响不大。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其抗血小板活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质量前后TC、TG、HDL-C、LDL-C、hs-CRP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3月、6月后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月、6月后TC、TG、HDL-C、LDL-C和hs-CRP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LVEF(%)、LVP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乏力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1例,患者均能耐受,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用药对冠心病患者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与8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TC、TG、LDL-C水平及炎性因子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均治疗前下降,而HDL-C水平则升高.且经过联合用药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炎症因子下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脂水平,提高胆固醇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测定45例常规治疗组和4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病人治疗4、8周后sICAM—1、TNF—α以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并且上述三个因子水平治疗4、8周后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sICAM—1水平降低与TNF—α水平降低呈相关性(p〈0,05),但sICAM—1和TNF—α水平降低与TC降低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1级、低或中度危险组的患者27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水平、体重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收缩压(SBP)明显降低(147.85±5.75 mmHg VS 143.74±6.02 mmHg,p<0.05);舒张压无明显改变(91.52±6.18mmHg VS 91.04±5.95 mmHg,p>0.05),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TC(5.94±0.58mmol/L VS 5.90±0.51mmol/L,p>0.05)、LDL-TC(3.28±0.36mmol/L VS 3.25±0.32mmol/L,p>0.05)、HDL-TC(0.89±0.24mmol/L VS 0.90±0.22mmol/Lp>0.05)、TG (1.58±0.33mmol/L VS 1.57±0.26mmol/Lp>0.05),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75.07±5.09kg VS 74.95±4.96kg,p>0.05).结论 在血脂水平、体重下降前,收缩压已有明显下降,而舒张压下降不明显,说明阿托伐他汀对血压的影响独立于调整血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低剂量即2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剂量即4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1次/d,共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心功能指标院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血流峰值速度比和输出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状况。结果在治疗前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血流峰值速度比、每搏输出量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血流峰值速度比和每搏输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3%,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且每天服用40mg剂量较服用20mg/d剂量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吉非罗齐对高胆固醇血症伴骨量减少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合并骨量减少患者128例,分两组后分别予以辛伐他汀和吉非罗齐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血脂、骨吸收标志物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骨形成标志物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桡骨远端骨密度(BMD)。结果辛伐他汀组平均治疗周期(10.24±1.89)个月,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P〈0.05),同时sCTX降低(P〈0.01),P1NP增高(P〈0.05),BMD增加(P〈0.01),而吉非罗齐治疗后虽TC、TG、LDL-C明显降低(P〈0.05)但sCTX、P1NP和BMD无明显变化。结论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形成和增加BMD的作用,可能与血脂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体育锻炼:是指参加者通过重要性的身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诸多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有一定效果,但其作用方式、具体作用效果并不明确。 背景:体育锻炼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疼痛及骨代谢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尚缺乏循证依据。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体育运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的干预作用。 方法:筛选体育运动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干预组以体育锻炼为主,对照组试验期间无规律运动,主要结局指标为腰椎L2-L4骨密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骨代谢指标(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尿吡啶啉/肌酐、血钙、血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总计纳入2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L2-L4骨密度(MD=0.06,95%CI:0.04-0.08,P < 0.000 01,I2=89%),亚组分析结果为:五禽戏-易筋经、健身操组、复合训练组、递增负荷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他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体育锻炼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程度(MD=-0.93,95% CI:-1.08至-0.79,P < 0.000 01,I2=83%);④运动干预可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及血磷水平,并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尿吡啶啉及血钙水平,但各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Egger’s及Begg’s检验结果表明,纳入研究发表偏倚处于低水平;结果提示,体育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疼痛具有显著干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中医药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补肾壮骨方目前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定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获得了极好的治疗效果。目的:评价补肾壮骨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补肾壮骨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后5组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周围脂肪组织。造模8周后,补肾壮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2.34,1.17,0.58 g/(kg·d)补肾壮骨方,阿仑膦酸钠组予阿仑膦酸钠1 mg/(kg·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灌胃。连续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取右侧股骨观察骨密度及骨微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Wnt1、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造模8周后,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骨小梁数明显降低(P <0.05),提示造模成功;(2)与模型组大鼠对比,补肾壮骨方低、中、高剂量组及阿...  相似文献   

14.
体脂对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及骨质疏松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水平提高,制约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骨质疏松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测量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它的精确性受身体脂肪含量的影响。体脂可以干扰DXA测量骨密度的结果,这可能会导致体脂分布改变显著者(如绝经后体脂分布变化较大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的偏倚,造成此类人群骨质疏松时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本文就脂肪对骨密度测量结果及骨质疏松诊断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0例甲亢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人群的腰椎、桡骨远端及髋部骨密度(BMD),并测定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及骨钙素(osteocalcin,BGP)等指标。比较两组间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甲亢与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骨密度Z值及血CT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P、BGP、PT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甲亢患者骨密度值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明显相关,与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有相关趋势,与病程无关。结论:甲亢患者骨代谢紊乱,呈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趋势,容易导致骨量丢失,且骨量丢失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病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强度运动训练结合仙灵骨葆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骨代谢及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B组切除卵巢1周后灌胃给予1 mL生理盐水,C组切除卵巢1周后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运动速度为20 m/min,每天持续时间为60 min,连续5 d/周),D组切除卵巢1周后灌胃给予1 mL仙灵骨葆胶囊[0.4 g/(kg·d)],E组切除卵巢1周后灌胃给予1 mL仙灵骨葆胶囊+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连续治疗8周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以及股骨、L5椎体BMD、Micro-CT检测与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与B组比较,C~E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L5椎体、股骨骨密度升高,股骨(或L5椎体)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升高,骨小梁间隙与结构模型指数降低,L5椎体最大载荷、最大挠度及最大应力升高,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弹性挠度、弹性模量、弹性应力、最大应力及弹性挠度升高,其中均以E组效果最明显。结论 中等强度运动训练结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可提升去卵巢大鼠BMD,改善骨代谢与骨微结构,提高骨力学性能,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运动干预工程:指运用运动学、生理学、组织学、行为学和保健学等多学科方法,对人或者动物的行为、意识、细胞、组织等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设,然后经过多重性质的广泛证明和实践检验成为理论的系统性工程。骨代谢:指骨的细胞持续进行的细胞代谢,既有骨的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骨髓中红细胞生成细胞、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它是骨改建和重建最为重要的方式。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处于生长发育敏感期的青少年健康日益受到关注。运动可改善骨细胞代谢,但有关耐力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细胞代谢水平影响方面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耐力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细胞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40只大鼠适应性训练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强度耐力运动组、中强度耐力运动组、高强度耐力运动组。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不进行训练干预。各运动实验组训练12周,每周训练5 d,每天训练60 min。每2周进行一次最大摄氧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后2周的训练负荷。小、中、大强度耐力运动组主负荷期的运动强度为分别为50%,65%及80%最大摄氧量。运动训练实验后观察各组大鼠骨密度、骨结构、骨代谢的指标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关于大鼠股骨骨密度、全身骨密度,运动实验后,小、中等强度耐力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P < 0.05);大强度耐力运动组优于小强度耐力运动组、对照组(P < 0.01)。小、中强度耐力运动组运动实验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大强度耐力运动组运动实验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②关于大鼠骨小梁面积,运动实验后,小强度耐力运动组、中强度耐力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P < 0.05);大强度耐力运动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大强度耐力运动组优于小、中强度耐力运动组(P < 0.05)。③关于大鼠股骨组织中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指标,运动实验后,小、中强度耐力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P < 0.05);大强度耐力运动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1);大强度耐力运动组优于小、中强度耐力运动组(P < 0.05)。④关于大鼠血清中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指标,运动实验后,小强度耐力运动组、中强度耐力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P < 0.05);大强度耐力运动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大强度耐力运动组优于小、中强度耐力运动组(P < 0.05)。⑤结果说明,不同耐力运动干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生长期大鼠骨密度、骨结构、骨组织、血清等指标,促进生长期大鼠骨生长,其中大强度耐力运动效果最佳。ORCID: 0000-0003-1455-871X(陈泽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运动是否可增强福善美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18只)和卵巢切除模型组(OVX,72只)。大鼠卵巢切除8周后,测定大鼠第4腰椎骨密度(BMD)和血清雌二醇含量。随后,存活的OVX大鼠分为模型组(OVX)、福善美治疗组(OVX+FOX)、运动治疗组(OVX+EX)和福善美与运动联合治疗组(OVX+FOX+EX),分别给予1 mg·kg-1·d-1福善美灌胃和(或)跑台运动干预治疗12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大鼠第4腰椎BMD;肌电图机检测大鼠左侧股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末端潜伏期(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端肽(ICTP)含量。结果: 卵巢切除大鼠福善美和(或)运动干预治疗12周后,OVX组与sham组相比,BMD显著降低(P<0.05),血清PICP和ICTP明显增高(P<0.05),左侧股神经ML未见明显改变。福善美和运动均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BMD,降低ICTP;福善美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大鼠ICTP,而运动对ICTP无明显影响。运动可明显缩短模型组左侧ML(P<0.05),福善美对ML无显著改善作用。运动与福善美联合对BMD、PICP、ICTP及ML的改善作用较两者单用效果显著(P<0.05);福善美与运动两治疗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各组大鼠左侧股神经MCV和CMAP未见明显差异。2×2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福善美与运动2种处理方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福善美和运动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而抑制大鼠卵巢切除对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Liu Y  Chen Y  Zhao H  Zhong L  Wu L  Cui L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28(4):737-43, 747
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大鼠骨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31只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aline 7只)、Dex-L组(1 mg/kg 8只)、Dex-M组(2.5 mg/kg 8只)、Dex-H组(5 mg/kg 8只);尾静脉注射Dex,2次/周,8周后处死。取胫骨上段制作不脱钙骨切片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取左侧尺骨用于测定钙、磷和羟脯氨酸含量,股骨进行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ex各组体重均显著下降;胫骨荧光周长百分率、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等显著降低,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目显著增加,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减少;Dex-L BMD和Dex-M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Dex各组力学参数显著降低。提示:Dex显著抑制骨形成,降低骨转换,随着剂量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加,BMD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骨内有机质合成降低,非矿化骨形成增加,骨质量降低。以1 mg/kg的Dex对骨的质量影响最明显,该剂量略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但骨形成、骨生物力学性能、骨内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不同剂量的Dex对骨质量的影响不同,剂量与骨质量之间无比例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