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病理检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肿瘤切缘阳性率、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年,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远期预后与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2种不同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镜下不同的手术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将其分为尾侧背侧入路组(23例)和经典中间入路组(18例)。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尾侧背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上优于经典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背侧入路操作简单,层次清晰,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对结肠癌患者疗效、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1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腹腔镜下微创CME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尿管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吻合口渗血、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随访36~72个月,平均(50. 34±4. 34)个月,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CME治疗结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远处转移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快等优势,而且能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3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44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163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为腹腔镜组,181例行开腹根治术为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短期手术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穿刺口和切口的种植转移率、远期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情况、清除淋巴结数、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局部复发率、种植转移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治疗组优于开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其短期和长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可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ME组(n=34)和对照组(n=34),CME组行CME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CME组平均手术时间(158±38)min、住院时间(13.4±4.0)d、肛门排气时间(2.3±0.5)d、术后前3 d引流量(123.3±20.5)mL、引流管拔除时间(12.3±2.5)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术中出血量(112.3±35.5)mL与对照组(146.6±36.7)mL相比显著差异(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TNMⅠ期淋巴结清扫数目(13.6±4.7)个与对照组(12.2±3.4)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MⅡ期(18.6±6.7)个及Ⅲ期(22.6±8.6)个均显著多于对照组(15.2±4.8)个,(16.8±6.7)个(P=0.019 0,0.002 8)。CME组术后复发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6%)(χ2=4.569 9,P=0.032 5)。结论 CME不增加结肠癌根治术的风险,且能更大范围清除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30例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根据入路方式分成头侧组(n=63)和尾侧组(n=67)。头侧组行头侧中间联合入路腹腔镜下CME,尾侧组行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CME。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引流量、恢复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标本切除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尾侧组手术时间较头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头侧组明显降低(P 0.05); 2组其他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血清IL-6、TNF-α、CRP、Cor、NE、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尾侧组各指标均低于头侧组(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侧中间联合入路与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疗效相当,但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减轻术后炎症与应激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胃癌患者临床应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8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 d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少于开腹组,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WBC、CRP、TNF-α、IL-6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22.8%,低于开腹组的5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减少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术后生活质量等。方法 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14年5月~2016年12月因宫颈癌行手术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100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FACT-G评分。结果 腹腔镜组前50例手术时间为(280.0±32.5)min,长于开腹组的(190.0±2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中按照时间顺序后50例手术时间为(200.0±22.6)min,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出血量(125.3±48.2)ml,少于开腹组的(230.0±70.2)m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腹腔镜组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淋巴囊肿发生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5.00%,高于开腹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FACT-G评分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不同手术入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组,其中40例患者术中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设为改良组;另外40例患者术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左结肠后间隙打开时间、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远期预后情况,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下切缘距离及术后排气时间方面,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及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改良组发生7例(17.50%),传统组发生8例(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可有效缩短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时间,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上较传统中间入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手术要点及短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两孔法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指标和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5.6±3.1)cm、手术时间(126.0±27.8)min、术中出血量(21.2±14.9)mL、清扫淋巴结(33.8 ± 11.2)枚,阳性淋巴结75%分位数为1枚(0 ~ 9枚)。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0.6)d,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1.3 ± 0.6)d,首次进半流质饮食时间为(4.1±2.3)d,术后并发症5例(淋巴漏3例、腹腔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9±4.5)d。 结论 两孔法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术中淋巴结清扫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胃-结肠静脉干。  相似文献   

12.
The UICC requires investigation of a minimum of 12 lymph nodes for adequate lymph node staging in colorectal cancer. Despite that, many authors recommend investigation of a larger number, and different techniques, such as fat clearance, have therefor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 a novel technique involving ex vivo lymph node staining with intraarterial methylene blue injection in colon cancer. We compared 14 cases in which methylene injection was used with 14 cases from our records in which convention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he lymph node harvest differed highly significantly (p<0.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average numbers of 28+/-7 and 14+/-3 in the methylene blue group and the unstained group, respectively. The largest difference occurred in the size group 2-4 mm (191 vs 70 lymph nodes). In 6 cases in the unstained group additional embedding of fatty tissue was necessary to reach an adequate number of investigated lymph nodes. Methylene blue injection is a novel and highly effective method that will improve lymph node prepar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镂空法”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78例T1~T3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5例、女73例,年龄41~78岁。178例患者均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淋巴结的清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100例纳入传统组,采用 “镂空法”78例纳入镂空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食管吻合口瘘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镂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5.28±1.77)枚、右侧为(3.33±1.36)枚,传统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1.79±0.96)枚、右侧为(1.05±0.88)枚;同侧组间比较,镂空组均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10、12.841,P值均<0.01)。镂空组78例中,喉返神经损伤共3例(3.85%),其中轻度损伤2例(2.56%)、中度损伤1例(1.28%);传统组100例中, 喉返神经损伤12例(12.00%),其中轻度损伤8例(8.00%)、中度损伤4例(4.00%);镂空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低于传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75, Z=-1.936, P值均>0.05)。 镂空组肺部感染7例(8.97%)、传统组为20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镂空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在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胃癌早期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胃癌D2根治术后在2012年1月~2016年1月复发的178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按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2年)组119例和晚期复发(>2年)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复发时间下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等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早期复发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11.72±5.85)个月,晚期复发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31.00±7.6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手术类型、原发肿瘤直径、肿瘤Borrmann分型、原发组织分化、原发T分期、原发N分期、受检淋巴结个数、原发淋巴结转移率、原发手术切缘、原发脉管有无癌栓、有无癌结节、术后至第一次化疗时间、术后有无4~6周铂类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复发形式及无病生存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类型、受检淋巴结个数、原发脉管有无癌栓、N分期及术后至第一次化疗时间是胃癌复发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手术类型、受检淋巴结个数及术后至第一次化疗时间是影响胃癌D2根治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N分期及脉管有癌栓是胃癌D2根治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比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法和上静脉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的患者7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49~66岁,平均年龄50.89岁;体质量指数(BMI)21.78~27.45 kg/m^2,平均BMI 24.79 kg/m^2;病程7~20个月,平均病程10.97个月;病灶位于结肠肝曲23例,升结肠23例,盲肠30例。依据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法及肠系膜上静脉优先入路法行腹腔镜手术根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个数及中转开腹例数;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引流时间、引流量、镇痛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短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优先入路方式相比,动脉优先入路方式清扫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个数均显著增多,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长,引流量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镇痛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短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能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从而彻底清除癌症病灶,保证肿瘤的根治程度,减少术后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未增加更多的手术风险,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6.
We reviewed tumors from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ces in outcome. One group (85 cases) survived more than 8.5 years without tumor recurrence; the other 85 cases had recurrent disease within 2 years. Histologic and immunocytochemical studies on all cases were performed without patient identifiers and prior to review of clinical prognostic factors. As expected, lymph node and estrogen receptor status differed substantially between the groups, but menopausal status and family history for breast cancer did not. We noted that 27% of node-negative patients died within 5 years, and nine patients with four or more tumor-containing nodes were symptom-free for over 8.5 years. Histologic grade (degree of tubule formation) and nuclear grade (including mitotic rat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groups, as did vascular invasion, including both lymphatics and blood vessels. Prognostic value attached to tumor border only when fat was invaded without fibroblastic or inflammatory response (P = .012). Subgrouping cases of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was prognostically informative in the B subgroup, 69% of whom were in the rapidly recurrent tumor group.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for c-erbB-2 was positive in 19.3% of cases, but was equ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two outcome groups. We conclude that traditional histologic parameters are highly informative, and that c-erbB-2 studies do not increase the value of histologic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可诱导 T 细胞共刺激分子 (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 ICOS) 在结肠癌组织中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 院进行手术切除结肠组织的 206 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取其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 使用荧光 定量 PCR 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可诱导 T 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 关系及远期生存的相关性。 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 ICOS 表达水平 (8. 73 ± 2. 25)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 (18. 54 ± 3. 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肠癌组织中 ICOS 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 远处转移、 临 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有关 ( P < 0. 05), 与年龄、 性别、 肿瘤部位、 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ICOS 表达在 206 例结肠癌组织的中低表达 117 例, 高表达 89 例; ICOS 高表达和低表达与临床病理 因素进行 Logistic 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COS 表达与肿瘤大小、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有关 (P< 0. 05), 与年龄、 性别、 肿瘤位置、 分化程度无关 (P > 0. 05); 随访截止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 206 例 结肠癌患者存活率 83. 01 % (171 / 206), 死亡率 16. 99 % (35 / 206), 中位生存时间为 (23. 5 ± 3. 3) 个 月。 ICOS 高表达的 89 例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27. 4 ± 3. 2) 个月, 95 % CI 为 2. 234 ~ 6. 147; ICOS 低表达的 117 例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16. 3 ± 4. 3) 个月, 95 % CI 为 1. 458 ~ 5. 237, ICOS 高表达结 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 ICOS 低表达者 (P< 0. 05)。 结论 ICOS 在结肠癌组织中呈较低表达, 其表 达水平与患者远期生存呈正相关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