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二、三跖趾关节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只足标本上观察了第二、三跖趾关节的动脉供应,其中20只足标本还观察了关节的神经支配。每个关节规律地有背胫、腓侧,跖胫、腓侧和跖趾关节后五部分动脉关节支。作关节移植时,若以一条跖背动脉为蒂可有胫侧6支以上或腓侧7支以上的动脉关节支供血。神经蒂可选用趾背总神经或趾底总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吻合血管的胫腓关节移植修复肘关节缺损并重建肘关节屈伸功能的新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年尸体 10具 2 0个下肢标本、5个上肢标本 ,观测胫腓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及切开部分胫腓前、后韧带后胫腓关节的张合范围 ,模拟上胫腓关节移植修复肘关节缺损、重建肘关节部分屈伸功能的手术。结果 :胫腓关节腓骨侧关节面呈梨形凹状 ,面积 (199.70± 43 .3 )mm2 ;胫骨侧关节面呈卵圆形凸状 ,面积 (13 7.2± 45 .4)mm2 ,胫骨侧关节面上缘有一关节唇样增厚。自下而上切开胫腓关节约 3 /4的胫腓前、后韧带 ,使该关节有约 75°的张合范围。胫腓关节移植可重建肘关节的 60°~ 75°屈伸范围 ,可用部分股二头肌腱及腓骨肌腱膜加强重建关节的后方与侧方稳定性。结论 :胫腓关节为微鞍状关节 ,胫腓关节移植修复肘关节缺损并重建肘关节的部分屈伸功能具有可行性 ,临床应用 1例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关节支。趾趾间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结论: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丰富,但跖侧多于背侧,腓侧多于胫侧,故这些部位手术时,切口尽可能在背胫侧,以减少对关节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认识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探讨早期 僵硬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固定于自制生物力学加载支架,用逐级定量的方法对第1跖趾关节进行力学加载,测量跖腱膜离断前后第1跖趾关节背屈活动范围的变化。 结果 跖腱膜离断前第1跖趾关节背屈为(68.34±3.05)°,跖腱膜离断后背屈为(78.50±3.77)°,较离断前增加了(10.16±2.10)°(t=11.83,P<0.05)。 结论 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有重要作用,损伤后要尽可能修复;某些足部疾病的治疗如需离断跖腱膜,尽量做部分离断;跖腱膜切开术可能是治疗早期拇僵硬可以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第1跖趾关节及拇趾趾间关节的血供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拇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拇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拇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拇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节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学特点为基础,探讨改良的第2跖趾关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掌指关节的缺损情况,采用改良的第2跖趾全关节复合组织移植7例、第2跖趾半关节复合组织移植5例修复手部创伤后掌指关节的复合组织缺损。 结果 12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掌指关节的功能恢复较满意,X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关节退行性改变。第2跖趾的半关节移植组功能恢复优于全关节移植组。 结论 改良的第2跖关节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足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20例成人第2、3跖趾关节和近侧趾间关节的结构、动脉供应和神经支配。根据关节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供体关节的解剖学方法,移植关节动力系统和稳定系统的建立方法。每个关节有关节囊支、髁支和干骺支三种动脉分支分布。跖趾关节移植时可采用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大隐静脉-第1跖背静脉作为血管带,近侧趾间关节移植则利用趾底动脉或趾底固有动脉、趾背静脉作血管带。神经蒂选用趾背神经或趾底神经。  相似文献   

8.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9支、外径0.1~0.3mm(混合支0.5~0.8mm)的分支,至关节面以近0.8~1.5cm与以远0.3~0.8cm之间的跖趾关节及背侧肌腱和皮肤。结论:以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为蒂,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其皮瓣可依据受区需要,设计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植物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 ̄9支、外径0.1 ̄0.3mm(混合支0.5 ̄0.8mm)的分支,至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病例,男性,61岁,因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包块1年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屈伸活动时局部酸痛,无畏寒发热史,无潮热、盗汗症状,疼痛逐渐加重,以夜间为甚,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渐隆起。否认肺结核病史。 检查:体温37.2℃,一般状态好,营养佳,心肺未见异常。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皮肤色泽正常,内侧可见约2cm×2cm大小局限性隆起,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中,无波动感及触痛,皮温不高,胸部X线片未见钙化点,血常规及血沉化验均正常,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带血供改良跖趾关节全关节及半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总结该改良关节置换不同术式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测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血供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测量。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改良全关节及半关节重建修复掌指关节14例,其中全关节8例,半关节6例。术后均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第2跖趾关节的血供丰富,血管、神经位置恒定。临床应用14例,其中12例于术后5个月~3年2个月得到随访,第2掌指关节均获得较良好的功能恢复,带关节囊半关节移植效果最佳,全关节移植次之。结论:改良的第2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第2掌指关节的不同术式,能有效地恢复第2掌指关节的功能。熟悉关节的解剖特点、改良的手术方案、神经关节支的修复及全面的关节结构功能重建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In most individuals, plantar to the first metatarsal head, a more or less well developed crest separates the two furrows for the medial and the lateral sesamoid bones. In some instances, the absence of this crest has been observed in a previous study. This observation may be related to a pathological and/or an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For the present examination, we have assumed the ontogenetic hypothesis. Twenty-two feet were examined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from week 12 to 38. The feet were prepared for examination using methods of plastination-histology. Sesamoids have already developed from the joint capsule by the first stage (12th week). Attachment bundles of collagenous fibers have deeply penetrated the cartilage of the sesamoids on their capsular side. Only some inner fibers of the muscular tendons join the sesamoids on their plantar side. The intersesamoid ligament is blended into the synovial tendon sheath of the flexor hallucis longus. The plantar crest has already developed in the fetal cartilage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head as a strong ridge. With further growth, the surfaces become inwardly taper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idge through the sesamoid bones, so that in the end the ridge results in a more or less clear crest. If the tapering of the furrows for the sesamoid bones proceeds too briskly or too far, this can result in an absence of the plantar crest. If the absence of this crest stands in rela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a Hallux valgus, this result would be a first indication of an developmentally based cause for this wide-spread disease of the foot.  相似文献   

13.
The variations which occur in the medial and lateral ligament complexes of the elbow were investigated. These occurred frequently with the standard appearances occurring in no more than half the specimens on the medial side and one quarter of those on the lateral side. Surgeons who regularly perform elbow arthroplasty must be aware of these considerations, especial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unconstrained prostheses which rely upon the ligament complex for their postoperativ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4.
15.
文题释义: 肘关节三联征:桡骨头骨折、冠突骨折伴肘关节后或后外侧脱位于1996年被Hotchkiss命名为“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国内习惯称之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常合并外侧韧带复合体、内侧韧带复合体起止部位的撕脱损伤及冠突骨折周围前关节囊破裂。由于近年来在恐怖三联征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预后也相应地比过去好很多,国内很多专家建议直接将其命名为肘关节三联征。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指由于外侧尺侧副韧带(外侧尺骨副韧带)损伤导致后侧半脱位或肱桡关节脱位,但不破坏近端尺桡关节,在1991由O’Driscoll等首次描述。目前对其的经典解释为:因摔倒致肘关节在轴向载荷下开始屈曲时,在身体在接近地面时肘关节受到外翻、旋后和轴向的应力综合作用,引起肘关节后脱位;同时导致的软组织损伤用“Horii环”解释:软组织破坏开始于外侧,并随着半脱位程度的增加向前后向内侧推进。 背景:近年来肘关节三联征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 目的:简单介绍肘关节三联征的定义、相关基本解剖及稳定结构、损伤机制、分型,深入探讨其治疗方案。 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的文献,以“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elbow joint,Fracture disloc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肘关节骨折脱位”为中文检索词,查阅大量近年肘关节三联征的相关文献,全面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策略。 结果与结论:对于肘关节三联征损伤患者,术前必须仔细检查,认真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打印3D模型,准确判断肘部骨性结构和韧带损伤程度;术中通常先通过单独外侧入路或内外联合入路重建桡骨头的稳定性、修复冠突骨折及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后,然后行肘关节稳定性检测,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复内侧韧带复合体或应用铰链式外固定器来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术后积极行早期康复功能锻。通过上述系统治疗可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肘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ORCID: 0000-0002-8244-4769(李宁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及术后肘关节功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手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住院行手术的3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Mehne和Matta分类法A型11例,B型8例,C型4例,D型5例,E型4例,F型4例。行经尺骨鹰嘴手术^、路切开复位重建双钢板内固定、髁间行螺钉固定,手术后软组织条件好即行肘关节功能练习,对伤后待术时间、骨折分型与手术后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标准,优11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1%。结论尽量缩短伤后待术时间,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合适的内固定,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肘关节功能恢复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