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l-α-D-呋哺阿拉伯糖胞嘧啶、尿嘧啶及5’-棕榈酸酯和木糖-5-氟尿嘧啶的合成,产物经元素分析及UV、~1HNMR确定结构。结果进一步证明,Trans规律在核苷合成中是通过形成1,2-酰氧鎓盐的中间体过程。经抗病毒试验,表明α-构型的端基异构体同样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1 前言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课题,已为近代医、药和生物化学界主攻的科研内容。目前,世界各国已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突破。文献记载以 N-甲酰基氨基酸用于肽的合成方法虽多,但均未见其单体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各项常数数据,故难确认这类单体合成存在的成熟性。本实验试着  相似文献   

3.
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以白桦酸(BA)为先导物,将BA的28-位-COOH通过不同的连接基团与硝酸酯或呋咱氮氧化物等NO供体偶联,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MS及1H NMR确证;采用MTT法测定了所有目标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多数呋咱氮氧化物类BA衍生物对肝癌HepG2细胞及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新型氨基巯三唑衍生物。筛选广谱、高效、低毒的临床抗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了3-(2‘-呋喃)-4-氨基-5-巯基-1,2,4-三唑(Ⅵ)及其衍生物4-(5’-硝基糠叉替氨基)均三唑(Ⅷ)以及5-取代苄巯基均三唑(Ⅶ),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所合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所证实,初步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Ⅷ)对所有受试菌株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新合成的化合物(Ⅶa-b)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3-呋喃-4,5-二取代氨基巯基均三唑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临床开发前景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6.
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O供体型甘草次酸硝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癌活性,寻找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方法:甘草次酸30-羧基通过各种连接基团与硝酸酯结合得化合物2a~2d,2a~2d的3位羟基经氯乙酰氯酯化后再与胺反应,产物成盐酸盐5a~5h)用MTT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药理活性初筛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结论:化合物5 c的抗肿瘤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猪脾为原料,用新城疫病毒F素(NDV-F)诱导制备猪脾干扰素(PorsIFN),并与人α-干扰素(HuIFN-α)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的比较,结果PorsIFN在人二倍体细胞(2BS)上抗水泡性口腔炎病毒(VSV)的活性是在猪肾细胞(PK15))上的1.25倍,而HuIFN-α在PK15上的抗VSV活性比在2BS上低1/2,但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对HuIFN-α的敏感性高于PorsIFN。  相似文献   

8.
9.
设计、合成了4个新的N-1-(5′-溴-2′-呋喃甲酰)-N-4-芳香取代氨基硫脲衍生物,8个过渡金属Cu(Ⅱ),Mn(Ⅱ)配合物。配体(H_2A)对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无活性,而其金属配合物则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抗乙肝病毒(HBV)取代非环核苷混膦酸酯有效的结构优化策略。以阿德福韦单L-氨基酸酯和单非甾体药物羧酸酯为先导化合物,结合核苷类似物阿巴卡韦与阿拉莫韦的结构特征,采用亚结构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6-取代嘌呤非环核苷膦酸单L-氨基酸酯、单非甾体药物羧酸酯前药(9a~9l),其结构经1H NMR,ESI-MS,ESI-HRMS确证。采用HepG2 2.2.15细胞株、HK-2细胞株进行了目标化合物抗HBV活性以及肾细胞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9a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与作用选择性(EC50 0.48 μmol/L,SI 763.72),具有较低的肾细胞毒性以及较高的化学与酶学稳定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人干扰素α1和抗菌肽B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HC,并初步研究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重组质粒pHC转化E.coli JM83,温控诱导表达,SDS-PAGE制备蛋白质,病变抑制法测定其抗病毒比活性.结果得到分子量约为21ku的目的蛋白,抗病毒比活性为2.62×106IU/mg.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HC,重组蛋白的构象及C-端的β位酰胺化等因素可能影响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甘草次酸的3位羟基和30位羧基通过脂肪链连接基团引入硝酸酯结构片段,合成了9个新的NO供体型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4a~4f,8a~8c)。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质谱、磁共振氢谱确证。体外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甲基麻黄碱取代桂皮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得到高效低毒的甲基麻黄碱前药。方法:以甲基麻黄碱为原料与取代桂皮酰氯反应成酯。结果与结论:合成了五个甲基麻黄碱取代桂皮酸酯类化合物。其组成与结构经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药理学实验,研究比较了脂溶件的单取代EGCG棕榈酸酯、水溶性的绿茶多酚和脂溶性茶多酚对人卵墨癌HO-8910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单取代的EGCG棕榈酸酯的活性比脂溶性茶多酚强,而与水溶性的绿茶多酚相当,有望作为抑制肿瘤细胞的有效活性组分,在新型抗肿瘤药物开发中存在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蛋白酶抑制剂雷公藤红素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期得到脂溶性的前体药物。方法 经常规提取分离得到雷公藤红素(Ⅰ),通过脱水缩合方法和先成盐后酯化方法合成雷公藤红素衍生物;采用MTT法研究了5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合成的5个衍生物经结构确证为雷公藤红素甲酯(Ⅱ)、雷公藤红素苄酯(Ⅲ)、雷公藤红素正十六醇酯(Ⅳ)、雷公藤红素环氧丙酯(Ⅴ)和雷公藤红素酰胺(Ⅵ);5个衍生物除雷公藤红素酰胺外,其余4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与母体相当,均比阳性对照药顺铂的细胞毒活性强。结论 首次合成了雷公藤红素酯类衍生物,且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新型氨基巯三唑衍生物,筛选广谱、高效、低毒的临床抗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了3-(2'-呋喃)-4-氨基-5-巯基-1,2,4-三唑(Ⅵ)及其衍生物4-(5'-硝基糠叉替氨基)均三唑(Ⅷ)以及5-取代苄巯基均三唑(Ⅶ),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所合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所证实.初步抗茵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Ⅷ)对所有受试菌株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新合成的化合物(Ⅶa~b)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3-呋喃4,5-二取代氨基巯基均三唑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临床开发前景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17.
异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合成7-碱性侧链取代的异黄酮衍生物,对其亲/抗子宫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间苯二酚和取代苯乙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异黄酮衍生物.对所得化合物用雌性小鼠动物模型分别测定了在1.1 × 10-2、1.85 × 10-3μmol/ml剂量时的亲/抗子宫活性.结果合成了22个化合物,其中4个中间体和12个目标物为新化合物.结论所测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弱的亲子宫活性;除化合物6a外,其余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抗子宫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新型氨基巯三唑衍生物 ,筛选广谱、高效、低毒的临床抗菌药物。方法 :设计合成了 3 (2’ 呋喃 ) 4 氨基 5 巯基 1,2 ,4 三唑 (Ⅵ )及其衍生物 4 (5’ 硝基糠叉替氨基 )均三唑 (Ⅷ )以及 5 取代苄巯基均三唑 (Ⅶ ) ,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所合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IR)和核磁共振氢谱 (1HNMR)等所证实。初步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Ⅷ )对所有受试菌株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 ,新合成的化合物 (Ⅶa~b)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3 呋喃 4 ,5 二取代氨基巯基均三唑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临床开发前景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合成并表征6个壳聚糖衍生物N-棕榈酰基-N′-氨基酰基壳聚糖。方法:分别选取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为亲水链,棕榈酸为疏水链接枝到相对分子质量为70 kD和29 kD的壳聚糖上以形成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棕榈酰基-N′-氨基酰基壳聚糖,采用IR,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和结论:合成了6个壳聚糖衍生物,分别为:N-棕榈酰基-N′-甘氨酰基壳聚糖(70kCS-Gly-Pal,29kCS-Gly-Pal)、N-棕榈酰基-N′-苯丙氨酰基壳聚糖(70kCS-Phe-Pal,29kCS-Phe-Pal)和N-棕榈酰基-N′-脯氨酰基壳聚糖(70kCS-Pro-Pal,29kCS-Pro-Pal)。棕榈酰基(Pal)、甘氨酰基(Gly)、苯丙氨酰基(Phe)和脯氨酰基(Pro)的取代度通过1H NMR计算得出。其中N-棕榈酰基-N′-甘氨酰基壳聚糖(70kCS-Gly-Pal,29kCS-Gly-Pal)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硝酸酯类木犀草素衍生物.方法 采用在木犀草素母核C-3′和C-4′之间插入醚键,再在C7-OH上进行亲核取代,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等确证;采用Griess方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NO释放情况,并通过MTT方法初步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所合成的化合物中,化合物3a与3b的NO释放较迅速,且很快就到达平衡;同时,6a~6c系列化合物NO释放平稳,表明对木犀草素邻二酚羟基不同保护结构的修饰,影响了NO的体外释放;5个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硝酸酯类木犀草素衍生物的NO释放量与抗肿瘤活性无相关性,合理的修饰有利于提高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