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素素B1诱发鲫鱼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含5-30ppb黄曲霉毒素B1(AFB1)饲料连续喂养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诱发鱼肝癌,24周后处死,实验组16尾鲫鱼中有5尾出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诱发率为31.2%。对照组鲫鱼均未见肝脏组织癌变。AFB1诱发的鱼肝癌为灰白色肿块,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围绕血管排列成巢状或实质团块状。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癌,苯巴比妥钠(PB)和四氯化碳(CCl_4)促癌,建立了一种新的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模型,并用病理组织学、形态定量测算及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癌变过程中变异肝细胞灶/给节的发生和发展及其与肝癌的关系。结果表明,PB和CCl_4能使变异细胞灶的数目和体积增加,而且可促进肝癌的发生。作者还发现,嗜酸细胞结节与高分化型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含5-30ppb黄曲霉毒素B1(AFB1)饲料连续喂养鲫鱼(CarassiusauratusL)诱发鱼肝癌,24周后处死,实验组16尾鲫鱼中有5尾出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诱发率为31.2%。对照组鲫鱼均未见肝脏组织癌变。AFB1诱发的鱼肝癌为灰白色肿块,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围绕血管排列成巢状或实质团块状。  相似文献   

4.
5.
肝癌癌变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短期饲喂大鼠黄曲霉毒素B_1诱发肝癌,并应用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形态定量及电子显微镜术观察肝癌前病变的发展及其与肝癌的关系。发现诱癌早期肝小叶周边首先出现嗜硷性小肝细胞增生,进一步形成增生灶,嗜硷性增生灶和嗜酸性增生灶都可癌变。本文还探讨了与癌变有关的酶组织化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7.
8.
9.
亚酸酸钠等五种化合物对黄曲霉毒素B1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人肝癌组织中黄曲霉毒素和肝炎病毒基因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组织中的黄曲霉毒素B1,嵌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组织中的HBVDNA和HCVRNA。  相似文献   

15.
用大鼠31只,喂食纯品AFB_1诱发肝癌观察其癌前病变及肝癌的组织发生学。其癌前病变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58.06%);嗜酸性细胞增生灶(51.61%),用IIP-AFP多呈阳性,嗜碱性细胞增生灶(29.03%),IIP-AFP呈阴性。诱发出肝癌11例(35.48%),多中心起源7例、单中心起源4例。Ⅰ级分化9例,Ⅱ级分化2例。大细胞性肝癌7例,作IIP-AFP3例,有2例阳性,小细胞性肝癌4例,2例作IIP-AFP,1例阳性。6例肝癌作电镜观察显示大细胞性肝癌分化较好、小细胞性肝癌分化较差的亚微结构。其核仁均质化较为特殊。作者提出了AFB_1诱发肝癌的组织发生的设想,并认为肝癌的多中心与单中心起源均可存在。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有机锗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肝癌作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锗对AFB_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酶变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WBC吞噬率、ANAE及MII等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提示有机锗具有抑制AFB_1的致癌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恢复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B1在c-myc基因和p450IA2基转染的基础上,转化体外原代大鼠肝上皮细胞的可能性及其部分分子机理,首先构建Xm-6/c-myc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Alexander细胞,免疫组化实验证明重组的c-myc基因可行肝细胞中表达,随后分别将c-myc和人p450IA2表达载体转染无血汪原代接着的新生Wistar大鼠肝细胞,结果发现p450IA2基因可代谢活化5n  相似文献   

19.
肝癌发生中乙肝病毒感染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Lu P  Kuang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40-342
目的研究肝癌发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黄曲霉毒素(AF)的作用。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对73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699例HBsAg阴性人群进行了10年前瞻性研究,同时按1∶5的病例对照模式,随机对队列中30例肝癌和相应的150例非肝癌人群进行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成物(AFB1Alb)测定。结果(1)HBsAg阳性组平均年肝癌发生率为824.13/10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10万,相对危险度(RR)为1161,其他肿瘤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比值比(OR)为347,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V感染及AF暴露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两者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覃国忠  严瑞琪 《广西医学》1990,12(3):141-142
在1984年,我们首次发现绿茶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作用有显著的抑制效果。随后,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绿茶,时间一效应关系,阻断AFB_1诱发肝癌的长期动物实验等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绿茶的防癌作用非常显著。但在这些研究中,绿茶用量均为5%。为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