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中国人HCV基因特点进行多肽合成,研究丙型肝炎C区、E区酶标试剂的临床应用以及与抗C 100-3试剂的比较,并以 RT双 PCR的方法建立了HCV RNA的检测试剂及临床应用。结果发现抗-CP试剂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抗C100-3,从临床检测结果看,在自然人群中感染率抗-CP为2.8%,抗C100-3为2.1%,特别在输血后肝炎中,抗 CP阳性率高达 71.7%~75.9%。因此提出对HCV的诊断确立与愈后判断各类试剂有各自的作用,不能只根据某一试剂的某一次结果而简单地否定 HCV感染。HCV RNA测定,建立了5’末端非编码区及非结构区(NS 1),采用双PCR观察结果抗-CP阳性者绝大多数为RNA阳性,并提示将有助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3.
4.
丙型肝炎研究现状张旭东王振香王国华牛爱社张荞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71)河北省易县人民医院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键词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下称丙肝)既往称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自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 相似文献
5.
王建宁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1998,(4)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源性传播,特别易成为慢性感染,特异性表现较少,病情发展较慢。抗HCV抗体或HCV-RNA的检测有助于HCV感染的诊断,如伴有血清转氨酶的异常或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即为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主要用于有血清转氨酶异常的患者,部分患者延长干扰素治疗时间有助于病情长期缓解,联用ribavirin可能会增强于扰素的疗效,晚期患者可选择肝移植。 相似文献
6.
吴月平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4,(4)
检测了56例丙肝患者外周血中CD_3~+、CD_4~+、CD_8~+数和特异性抗体(IgG抗—HCV,IgM抗—HCV),以20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其结果:急性丙肝(HCV—AH)、慢性丙肝(HCV-CAH)、HCV致肝硬化(HCV-LC)组的CD_3~+、CD_4~+,/CD_8~+显著降低,CD_8~+显著升高,HCV—AH,HCV—CAH组CD_4~+显著低于对照组,HCV—LC的CD_4~+略低于对照组;IgG抗—HCV和/或IgM抗HCV在一个或数个ALT峄后的丙肝患者血清中可检出,同时HCV—AH组中IgM抗HCV的检出率高于HCV—CAH.HCV—LC组,而IgG抗—HCV EIA法的OD值则后二者高于HCV—AH,且持续阳性的时间长,提示HCV感染后不论表现为自限过程还是慢性过程,机体均存在细胞免疫紊乱。IgM抗—HCV的检测能早期诊断HCV感染,高滴度的IgG抗—HCV与丙肝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洪涛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0,12(3):195-197
丙型肝炎即最初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直至1989年,应用现代分子克隆技术才鉴定出丙型肝炎病毒(HCV)。其后,又发展了各种可靠的诊断性试验。目前丙型肝炎已成为世界性主要健康议题之一,其为重要的慢性肝病的原因并具有多种多样的肝外表现。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仍是目前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观察,世界人群中1%~2%呈慢性HCV感染,在成人中75%可致慢性丙型肝炎,大约20%~3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发生肝癌.自1986年首次报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初步疗效后,一些资料表明,经干扰素治疗后,血清 HCV RNA和 ALT正常伴肝组织学改善.但是,其中约50%以上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反跳,ALT再次升高或者 HCV RNA转为阳性.仅 20%治疗患者持续有效.因此,干扰素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然而,干扰素仍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唯一的主要首选药物4.其治疗机制并非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细胞内信号转导后,诱导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抑制嗜肝病毒HCV病毒复制,同时扩大对HCV病毒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毒T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NK细胞)反应,达到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HC)86例,经临床观察发现其临床特点是:①潜伏期长短不一,长者120d短者26d,平均40.5±14.5d。②起病缓慢而隐匿。③病状轻,体征不明显,病程长。④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症状、体征不一致,往往不能及时诊治。⑤肝功能恢复慢,ALT、AST有持续升高或反复异常。⑥治疗:用治疗肝炎的常用药物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对缩短病程及肝功能恢复无效。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36例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进行了电镜观察,旨在确定人类丙型肝炎的超微结构特点。所有病例都经各项血清学检查(包括HCV抗体及HCV-RNA的检测)及组织学检查证实。各病例虽均未观察到以往人们在实验性丙型肝炎中报道的那些特殊结构,但在肝细胞及其问质中的确可以出现某些超微结构变化。多数病例(尤其是慢迁肝病例)中可见滑面内质网显著增生;粗面内质网扩张,网池中充满低电子密度絮状物质,偶而形成卷曲的膜性结构;窦周及肝细胞间隙胶原纤维增多;肝窦淋巴细细胞及枯否细胞增多;并常侵入肝细胞间;末见邻近肝细胞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丙肝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 ,它与肝硬化、肝癌密切相关 ,但由于其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较多 ,故对丙肝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对我院 1994年 3月 2 0 0 1年 5月间收治的 46例急、慢性丙肝患者的回顾分析 ,探讨丙肝的防治对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均符合 1995年北京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诊断标准。其中 ,急性 40例 ,慢性 6例。抗 HCV( + ) 4 6例 ,HCV RNA( + ) 2 6例 ,男 3 1例 ,女 15例 ,男女之比为 2 :1。年龄 2 0 75岁 ,平均 3 8岁 ,潜伏期 142 6d ,平均 48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病人长期转归。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使用第二代EIA丙型肝炎(HC)诊断试剂和PCR技术检测HCV RNA,连续对5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PT-HCV)感染者进行15年随访研究。结果在随访的41例PT-HC病人中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的34例占82.9%,其中ALT异常者14例占34.1%,伴有病毒性肝炎症状和体征者12例占29.3%;7例抗-HCV阴性,且HCVRNA阴性,ALT正常。在11例隐性感染者中ALT均正常,抗-HCV、HCVRNA均阴性,且无症状和体征。结论HCV显性感染者转慢率高,而隐性感染者率低。 相似文献
14.
对52例全血前列丙型肝炎的受血者及30例无输血的对照组访检测ALT,抗-HCV,HCV,RNA等项目,运行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52例受血者中有9例符合输血后丙型肝炎的诊断,发生率为17.3%,而对照组30例无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且趋势检验X^2=16.67,P〈0.005,提示输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测了140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的HCV核酸(HCVRNA)和IgM抗体(抗-HCVIgM)两项指标。结果表明,原始诊断为不同临床型的肝炎(HC)患者,8年随访时,HCVRNA和抗-HCVIgM阳性率分别为80.7%和90.7%(u=2.39P<0.05).在原始诊断不同临床型HC转慢者中,上述两项指标均未发现统计学上的差别(均为P>0.05)。HCVRNA与抗-HCVIgM配对比较,符合率为78.6%。基因分型初步结果表明,河北省固安HCV以基因Ⅱ型为主。本研究提示,随访8年的CHC患者绝大多数仍有传染性;本文方法检测的抗-HCVIgM不能代表早期感染标志,但代表慢性感染活动化或带毒,所以,在不具备检测HCVRNA的地方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输血相关肝炎及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手段。本文综述了当前世界HCV疫苗研究的进展,并分析了疫苗研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疫苗研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确定丙型肝炎组织病理学特点,本研究观察了68例慢性丙型肝炎(47例慢迁肝,21例轻/中度慢活肝)及32例慢性乙型肝炎(17例慢迁肝,15例慢活肝)。所有丙型肝炎病例均经多项血清学检查(包括 HCV抗体的检测,应用 PCR 技术检测 HCV RNA 等)证实。大部分丙型肝炎病例(50/68)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而在乙型肝炎中肝细胞脂肪变相对少见(10/32),程度亦较轻。无论慢迁肝还是慢活肝,丙型肝炎中都常见汇管区显著的淋巴细胞聚集,有时形成淋巴滤泡;肝窦中炎细胞浸润也较乙型肝炎明显,尤其在慢迁肝时,但小叶内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常较乙型肝炎轻。这些结果提示,丙型肝炎时肝细胞的损伤可能主要同 HCV 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