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及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法观察2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与朗格汉斯细胞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长度显著增加,与正常人对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09,P<0.001).皮损表皮内神经纤维与朗格汉斯细胞的接触明显增多,与正常人对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55,P<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处神经纤维长度显著增加,表明此部位神经纤维增生明显,并且表皮内神经纤维与朗格汉斯细胞的直接接触明显增加,提示银屑病患者神经系统的免疫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选用25例点滴状银屑病患者及8名正常人皮肤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1、K17的表达,以探讨它们与银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K1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基底层以上的棘层和颗粒层中,而在基底层几乎未见表达,病例组表达强度弱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中K17在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中几乎未见表达.在病例组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离基底层2~3层上的各角质形成细胞中.K1和K17在点滴状银屑病皮损中均有异常表达,提示其与点滴状银屑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结合珠蛋白在正常人皮肤中的定位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人皮肤中结合珠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在皮肤中的作用及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及荧光双标记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正常人皮肤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结果 角质形成细胞、毛囊上皮、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腺上皮及小汗腺细胞结合珠蛋白mRNA呈弱阳性至中度阳性表达,真皮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未见阳性表达,而在蛋白质水平,只见到一些树突细胞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证实为朗格汉斯细胞。结论 皮肤是结合珠蛋白肝外表达的又一器官,角质形成细胞等上皮来源的细胞是结合珠蛋白mRNA表达的主要细胞;正常皮肤中只见到表皮中下部、毛囊、皮脂腺导管部位的朗格汉斯细胞胞浆中含有结合珠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中结合珠蛋白mRNA的表达可能与朗格汉斯细胞胞浆中的结合珠蛋白有关;结合珠蛋白可能参与皮肤中的一些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咪喹莫特对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及HaCa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的方法分离纯化LC,以5μg/mL咪喹莫特刺激LC及HaCaT细胞,4h后取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的含量。结果 LC咪喹莫特处理的实验组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含量均较未处理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HaCaT细胞3种细胞因子分泌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咪喹莫特能增加LC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的分泌,但对HaCaT细胞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初步探讨皮肤中MBL蛋白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30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区皮肤(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及30例健康人对照皮肤中MBL的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银屑病皮损区MBL呈现阳性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636 7 ± 0.515 1),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皮肤中MBL表达弱或几乎无表达(分别为0.416 3 ± 0.160 1和0.381 6 ± 0.310 9),银屑病皮损区较非皮损区和健康对照皮肤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24和2.32,均P < 0.05),非皮损区与健康对照皮肤MBL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51,P > 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区、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皮肤中均有MBL蛋白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3 1 ± 0.129 4、0.186 3 ± 0.193 1、0.149 2 ± 0.268 7,银屑病皮损区较非皮损区及健康对照皮肤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2.05和2.28,均P < 0.05),非皮损区与健康对照皮肤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区MBL蛋白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过度增殖与细胞凋亡分化调节异常的关系.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30例,正常人对照28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观察促凋亡分子PDCD5的表达状态,流式细胞仪和计算机CELL Quest软件定量分析表皮单细胞表达PDCD5的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表皮细胞表达PDCD5 mRNA的变化.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增生的表皮组织细胞内PDCD5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表皮单细胞表达PDCD5促凋亡分子的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皮损组织细胞表达PDCD5 mRNA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 银屑病患者局部皮损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与促凋亡分子PDCD5表达的下调有关,与表皮细胞的凋亡及终末分化过程的调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甲氨蝶呤对HaCaT细胞分泌结合珠蛋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血浆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研究表明Hp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1],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合成并表达Hp[2]。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了甲氨蝶呤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分泌结合珠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原癌基因c-fos及c-jun在银屑病皮损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探索c fos、c jun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并通过图像定量分析,对3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c fos及c jun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银屑病进行期皮损中,c fos、c jun表达全层减少(P<0.01),恢复期皮损中c fos、c jun的表达与正常皮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c fos、c jun可能与银屑病角朊细胞分化受阻及表现型异常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及SMADs mRNA的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银屑病患者皮损与非皮损组织以及正常人对照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s mRNA的表达,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定量实时PCR法检测13例银屑病患者皮损与非皮损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对照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型和Ⅱ型以及不同类型的SMADs(SMAD2、3、4、6、7)mRNA的表达.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型、Ⅱ型及各种SMADs mRNA水平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P<0.05或P<0.01).然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型、Ⅱ型及SMAD2、3、6、7 mRNA的表达在非皮损组织与正常人对照皮肤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处存在有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功能下调,提示缺乏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生长抑制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珠蛋白在正常人表皮细胞及HaCaT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正常人表皮细胞及HaCaT细胞中结合珠蛋白(Hp)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及RT-PCR法检测正常人表皮细胞及HacaT细胞中Hp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人表皮中Hp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中Hp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及HaCaT细胞中Hp mRNA表达阳性;正常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中Hp mRNA表达阴性;正常人表皮内可见Hp阳性的树突状细胞。用免疫组化法在每个HaCaT细胞胞质中未见明显Hp染色,但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在HacaT细胞中检测到Hp蛋白。结论 正常人KC及HaCaT细胞有合成Hp能力,正常人表皮LC无合成Hp的能力,在HaCaT细胞中有少量Hp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aspase-3和bcl-xL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及其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和10例正常人对照皮肤中Caspase-3和bcl-xL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人对照皮肤、银屑病皮损及其周边外观正常皮肤的表皮均表达Caspase-3,其中皮损处的表达明显增强(P<0.0001);除皮损表皮中散在表达bcl-xL外,正常人对照皮肤、银屑病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的表皮中不表达bcl-xL。结论 Caspase-3和bcl-xL可能通过诱导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4种血管内皮粘附分子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6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36例健康人的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sICAM-3、sVCAM-1、sELAM)的浓度。同时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36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临床治愈处皮肤粘附分子(ICAM-1、ICAM-3、VCAM-1、ELAM)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4种粘附分子的原位表达呈明显上调(P<0.005),同时患者血清中4种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也明显升高(P<0.001)。经治疗后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4种粘附分子的原位表达明显下调(P<0.05),同时血清中4种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比前也下降(P<0.05);血清中4种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浓度与银屑病疾病活动严重指数(PASI)均呈正相关,但治疗前后sVCAM-1的水平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最大,且与PASI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皮损部位血管内皮细胞上相应的粘附分子高表达有关;血清VCAM-1的水平可以作为反映银屑病疾病活动的一个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CD28/B7在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D28/B7共同刺激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2例银屑病皮损、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银屑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80、CD86的表达水平。15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皮肤和外周血作为正常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银屑病组皮损中CD28、CD80、CD86的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进行期皮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28、CD80、CD86在银屑病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进行期组与静止期组相比,CD28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0与CD86差异有显著性(P1<0.01,P2<0.05)。结论 CD28、CD80、CD86在银屑病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朗格汉斯细胞(LC)的分化发育过程探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从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单一核细胞,经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5d,使其分化发育为L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吞噬功能,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其抗原递呈功能.结果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白介素4+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的LC其表型特征、吞噬抗原的能力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的活性等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 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与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对LC分化发育的影响差异无显着性,提示银屑病患者LC的异常可能不是发生于LC的分化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皮肤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4例,利用Griss化学比色法检测患者皮损组织及非皮损组织中NO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非皮损组织中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存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异常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结合珠蛋白表型与五种皮肤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结合珠蛋白表型在5种皮肤病中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变性的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2% SDS-PAGE),硝酸银染色确定结合珠蛋白表型。结果 正常汉族人结合珠蛋白表型Hp1-1、Hp2-1 Hp2-2型分别为9.9%、46.9%和43.2%,与正常人对照相比,结合珠蛋白Hp2-2型的频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明显增高(59.3%),且有容易伴发肾脏损害的倾向;2-1型在银屑病患者中降低(30.9%);1-1型在湿疹患者中增高(27.4%),且有不容易伴发渗出的倾向,而结合珠蛋白表型在二期梅毒和尖锐湿疣患者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珠蛋白表型可能与这些皮肤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免疫细胞的组分。结果发现银屑病皮损真皮上层中单个核细胞、HLA-DR+(活化)细胞和CD-15+(巨噬)细胞数均比非皮损部位显著增加(P<0.03,P<0.003和P<0.04)。CD-45RO+/RA+(T/B)细胞数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提示银屑病发病与皮肤组织中积聚的免疫活化细胞在局部产生一系列引起表皮细胞异常增殖与分化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