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病又名Mondor氏病,以往对其缺乏认识,报道也少,所以认为是少见病,其实并不少见。胸腹壁静脉是皮下表浅静脉,起自下腹部外侧及上腹部,沿胸腹壁前外侧上行,收集该区域内浅静脉血,至腋窝入胸外侧静脉,而后入腋静脉。胸腹壁静脉与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腹壁上静脉、脐旁静脉丛,乳房静脉丛等广泛吻合,所以它是胸腹壁浅静脉网的一部分。病因及病理:病因不明,少数病人发病前有外伤、胸腹部手术或炎症等病史,可能与之有关,但  相似文献   

2.
下肢浅静脉曲张多指大隐静脉曲张 ,是外科常见病。有学者提出可将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按病因的不同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认为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者该侧下肢深静脉完好 ,因该侧隐 -股静脉瓣关闭不全 ,使血液从股静脉倒流入大隐静脉 ,逐步破坏大隐静脉中的各个瓣膜 ,引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1 ] 。如确诊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有症状、且无手术禁忌证者 ,对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我科自 1993年 1月至2 0 0 1年 5月对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82例行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 1例 ,女 31例 ;年龄 36~ 80岁 ,平均年龄 5 6 …  相似文献   

3.
许志福 《海峡药学》1995,7(1):30-31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以四肢浅表静脉内膜发炎,静脉腔内有粘着性血栓为特点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肢体肿胀、疼痛、沿静脉走行方向压痛,们及条索状肿物,局部温度相对增高为特征,下肢常见于大、小隐静脉及其分支,上肢多见于头静脉、贵要静脉。本病属于中医“痹证”等范畴。1991年6月至1994年1月我们以清热化瘀汤加减治疗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2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还资料: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2岁。发于上肢7例,下肢14例,均为单侧肢体患病;病程最长9则、最短Zd;3例系静脉描液所致,余均无…  相似文献   

4.
大隐静脉为身体中最长的静脉,全长约70~80cm,内径3~4mm,内踝处较粗,小腿中下1/3交界处变细,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缘静脉,经内踝前,沿小腿及大腿内侧面上行;在膝部约居于髌内缘5cm处,最后经卵圆孔的以单支、有时近端分成2支注入股静脉且均在其内侧。该稳股结合点的体表投影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内、中1/3交界点的下方约3cm处。  相似文献   

5.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多发病,有关它的病因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分为静脉倒流性病变和静脉回流障碍性病变(如血栓形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静脉倒流病变的主要类型,病人无血栓形成病史,血管造影没有血栓形成的证据,瓣膜影清晰可见,但逆行静脉造影时,造影剂通过瓣膜向远侧倒流.临床表现为浅静脉曲张、足靴区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传统的大隐静脉抽剥术不适应本症的治疗.作者1989年12月~1995年9月采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此  相似文献   

6.
对下肢浅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659-66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深入研究,尤其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认识,使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曲张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下肢浅静脉曲张已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1 下肢周围静脉疾病的分类 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将下肢周围静脉疾病分为血液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后者主要指下肢  相似文献   

7.
谢春勇  郭兵  谢军胜  陈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43-2144
目的 探讨改良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用此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20例全部成活,无一例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术后随访外形、功能良好.结论 改良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供区原位保留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不影响前臂远端的静脉回流及浅感觉,较传统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有明显优势,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管直肠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类疾病的绝大部分(95%以上)是肛隐窝感染和肛腺炎症所致。肛隐窝感染之后,炎症沿肛腺管和直肠纵肌纤维扩散,如至肛门周围皮下则形成肛门周围脓肿;如穿过外括约肌至坐骨直肠间隙则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如向上穿过肛提肌至骨盆直肠间隙则形成骨盆直肠窝脓肿,有些脓肿由一侧绕过直肠下部或肛管至对侧则形成蹄铁型脓肿。自1981年至今,我们一期手术治疗600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共36条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以评价下肢静脉功能.结果复发原因大隐静脉主干残存3条;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未纠正34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条.本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3条;股浅静脉环缩术27条;腘静脉肌袢成形术6条.均同时施行曲张静脉分段切除或连续皮下环缝术.结论全面评价下肢静脉功能,针对不同病因采用适当术式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20例(2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溃疡周缘环行缝扎术。结果术后2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溃疡2~4周内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随访期内无皮肤溃疡和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由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大多是三个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应针对不同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须采用不同的术式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后的价值。方法对65例(67条腿)既往大隐静脉抽剥术后复发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静脉造影和/或临床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大隐静脉术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65例(67条腿)大隐静脉术后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浅静脉曲张者100%(67/67);伴大腿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58.2%(39/67);伴有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者67.2%(45/67);伴小隐静脉瓣功能不全伴28.4%(19/67);伴浅静脉或/和交通静脉的血栓形成0.4%(3/67)。结论超声可以直观大隐静脉术后复发者的浅静脉、深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明确疾病性质,有助临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共36条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以评价下肢静脉功能.结果复发原因:大隐静脉主干残存3条;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未纠正34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条.本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3条;股浅静脉环缩术27条;腘静脉肌袢成形术6条.均同时施行曲张静脉分段切除或连续皮下环缝术.结论全面评价下肢静脉功能,针对不同病因采用适当术式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共36条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以评价下肢静脉功能。结果 复发原因:大隐静脉主干残存3条;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未纠正34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条。本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3条;股浅静脉环缩术27条;腘静脉肌袢成形术6条。均同时施行曲张静脉分段切除或连续皮下环缝术。结论 全面评价下肢静脉功能,针对不同病因采用适当术式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具有使用方便、组织损伤轻、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我科自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对2 6 6例病人分别在上下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 ,并对留置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作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 6例中 ,男 180例 ,女 86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4 1岁。选择上肢头静脉 82例、贵要静脉 4 3例、正中静脉 31例 ,下肢大隐静脉 110例。1 2 留置针选择 本文采用的Y型静脉留置针均由苏州产 (型号为 2 0G ,直径为 1 1mm ,长度为 30mm)。保护膜采用施东辉公司生产的“安舒妥”Ⅳ 30 0 0贴膜…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的点滴体会福建省人民医院张端文,洪桂英静脉穿刺是临床给药的一种最重要方法,药物准确输入体内后能迅速发生治疗作用,对急救以及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应用本法至关重要。一、部位的选择四肢常用的穿刺静脉如肘部浅、贵要、正中、头、大隐、肢或腕部及手(足)背...  相似文献   

16.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传统的大隐静脉分段抽剥术具有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缺点。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应用英国Diomed公司生产的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6例58条肢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05例,采用下肢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及浅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 105例患者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出现,随访102例2~3年,均无下肢浅静脉曲张和静脉炎复发。结论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外科手术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在青壮年发病且逐渐加重。早期表现为肢体的酸胀不适,浅静脉迂曲成团,随着病情的加重可以出现皮肤脱屑,色素沉着甚至溃疡。以往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剥脱法,该手术不仅创伤大,切口多,术后疼痛明显且术后恢复时间长,常伴有大腿血肿、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腔内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40例,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2例患者共137条患肢确诊为下肢浅静脉曲张,根据静脉曲张病情分别选择静脉腔内激光烧灼治疗或腔内静脉激光烧灼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137条患肢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12个月过程中,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条索或硬结75条患肢,皮下淤血31条患肢,小腿轻度皮肤灼伤3条患肢,下肢肿胀3条患肢,皮肤感觉异常,隐神经损伤1条患肢;全组无切口感染发生,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大隐静脉主干再通发生。4例患者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经再次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1993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患198例,共204条下肢。通过静脉造影确定属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47条患肢,溃疡多发于内踝部,倒流的大隐静脉直接与溃疡相接连。少数溃疡于胫前区。且有曲张浅静脉通入溃疡底部。属深静脉倒流和回流障碍157条患肢,于小腿下段均有倒流交通静脉与浅静脉相通。除根据各种病变类型施行相应手术外,对溃疡主要是切断与其相通的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结果:全组204条下肢平均随访69.5个月。6条下肢溃疡复发,检查发现均为与其相关的倒流静脉未全部处理有关,再次手术后18个月内无复发;其他198条下肢均无复发。结论:定位与溃疡有关的倒流静脉,并予以切断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