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出了肉疙瘩。肉疙瘩刚开始很小,绝大多数患者不会有什么不适症状。肠息肉很常见,多为单发或者多发,按病理类型可以分为腺瘤样息肉、潴留性息肉、凳}生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息肉五种。虽然这五种息肉里只有腺瘤样息肉会恶变,但偏偏是这种息肉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对肠息肉决不能轻视。  相似文献   

2.
杨锋 《自我保健》2007,(4):60-60
大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上的一个或多年隆起性的肉疙瘩,好像是长在肠管内的“蘑菇”。早在1982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将大肠息肉分为新生物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其他五类。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最近因腹痛和腹泻等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是“肠息肉”,我紧张极了,肠息肉会不会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不适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此前,新浪微博的一则新闻引起大家的注意:"超9成大肠癌源于息肉癌变""大肠癌是我国死亡率排第3位的恶性肿瘤",引发了有关肠道健康话题的讨论。肠息肉是什么?如何保护肠道健康呢?肠道息肉,简单地说,就是肠道上长的肉疙瘩,用医学术语解释,就是肠道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前,统称为肠道息肉。  相似文献   

6.
大肠上长息肉不是什么新鲜事,要是大肠上长了成百上千个息肉绝对让你看傻眼。不久前,一男子就遇上了这种倒霉事,从结肠到直肠1.5米左右的肠黏膜上密布着数不清的息肉,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恶变。由于息肉实在太多了,没办法一一切除,医生只能把整条大肠都切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胃肠镜检查中息肉检出率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20年1月~2021年5月天津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胃肠镜检查的216例糖尿病患者电子胃肠镜检查报告,分析胃肠息肉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息肉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有关,结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胃息肉,胃息肉患者71.4%同时存在肠息肉,其中50岁以上人群,胃肠共患息肉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胃肠镜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不容忽视,发现胃息肉更要警惕肠息肉的发生,50岁以上要常规行胃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位女同事,她很担心儿子找不到对象,原因是她丈夫的家族有肠息肉的遗传史,而且父辈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都已死于肠癌,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有肠息肉,并且都做了手术。虽然目前的身体就态都挺好的,但她总觉得,肠癌的阴影总是笼罩着家里。其实这倒不必恐慌,虽然肠息肉演变成肠癌几率很高,但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是会远离肠癌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你是否还在为肠镜报告上的"息肉"担惊受怕?你是否还在疑惑这个"息肉"到底是什么?是肿瘤吗?需要治疗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大肠息肉的神秘面纱。什么是大肠息肉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大肠息肉就是大肠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大肠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生》2012,(1):39-39
柯大夫:我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已将近一年,有时甚至大便里面有黏液。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有充血水肿,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吃药后不见好转,后来另一个医生认为我只是肠易激综合征。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9月我院内镜下肠息肉切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普通护理基础上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良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肠息肉肠镜下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9例小儿肠息肉患者,时间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给予患者肠镜下切除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围术期精心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研究中,0例患者出现手术意外,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康复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感染,给予其对症处理后,该名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至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2天,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小儿肠息肉采用肠镜下切除术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手术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思民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76-2777
如何运用合理的方式降低肠息肉的出现几率,如何对肠息肉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是摆在现今医学界的现实问题.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出现肠息肉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其中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病史等.对该类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方式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肠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队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肠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989年5月~1990年4月,参加浙江省嘉善县大肠癌筛查的10个乡镇30岁及以上人口为研究队列,按是否具有肠息肉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从1990年5月~2000年1月进行随访,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结直肠癌发病率进行分析,并作相对危险度(RR)估计.结果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年龄因素后,肠息肉史仅在男性结肠癌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有肠息肉史者结肠癌的发病风险较无肠息肉史者高10余倍,RR为10.79,95%可信限为3.802~30.605.结论肠息肉史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肠息肉史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息肉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粘膜,以直肠和结肠多见,是公认的癌前状态,尽早地诊治息肉是防止癌变的最佳良策。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4年9月,经内镜微波治疗肠息肉37例,49个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近来不知怎么回事,老是拉肚子,每天2~3次稀便,还伴有腹痛,稍微吃一点生冷食物,就会出现黏液血便。我因为忙,—直未抽出时间去医院做正规检查,就自己买点“氟哌酸”。可1个月过去了,病情并没有好转,我不得不去医院就诊。检查后,被确诊为肠息肉。我想问问,肠息肉是否需要切除呢?  相似文献   

17.
王润华 《家庭医学》2005,(16):40-40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之分。而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二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把二相混淆。表面看来二外表形态都是肠粘膜向大肠腔内隆起,然而二皆饶有兴趣不是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大肠息肉是上皮来源隆起于肠黏膜表面的肿物,除家族性息肉或者镜下估计恶变、病变累计黏膜下肌层者,肠息肉均应在镜下摘除[1-3].目前,结肠镜下摘除息肉术已成为治病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4,5].特别是全结肠各段均有息肉患者,无法外科手术治疗,镜下治疗为目前理想的方法.但一次切除多部位息肉容易发生穿孔或者出血等并发症.我科2004-2008年为21例结肠多部位息肉患者,分段、分2~3次摘除息肉,疗效确切,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健康必读》2005,(8):33-33
一名14岁的花季少女被怪病缠身,胃肠道中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息肉,好似胃肠道长了许多“小肉疙瘩”,更罕见的是,女孩一家有三口人都患上这种病。记从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获悉,该院收治了一名黑斑息肉综合征的患。该病在我国发病率仅有一百三十万分之一,全球报道总数才300例。  相似文献   

20.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但二者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混淆。虽然二者表面看来都是肠黏膜向大肠腔内隆起。前者是黏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黏膜局限性增殖突出肠腔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的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危险性很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就会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