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鼠宫颈病变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颈炎性刺激时大鼠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分别用25%苯酚胶浆和生理盐水构建宫颈炎模型和模型对照,造模前后分别对各组行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结果 ①对照组生理盐水刺激宫颁前后膀胱基础压、排尿前压、排尿压膀胱容积和顺应性无显著变化(P>0.05),在膀胱充盈期未见明显不稳定收缩.而苯酚胶浆对大鼠宫颈所造成的炎性刺激可以使膀胱基础压和排尿前压增加,膀胱容积和顺应性降低,排尿性收缩抑制,与刺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充盈期66.67%(16/24)的大鼠出现不稳定性收缩.②对照组与实验组刺激前各尿动力学指标结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刺激后两组间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宫颈在受到炎性刺激时可以引起膀胱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非细菌性炎性刺激大鼠前列腺对膀胱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在大鼠前列腺非细菌性炎性刺激时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6只,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分别用5%的甲醛和生理盐水0.1 ml刺激前列腺组织,2 min后行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结果①甲醛对大鼠前列腺所造成的非细菌性炎性刺激可以使膀胱基础压和排尿前压增加,膀胱容积和顺应性降低,排尿性收缩抑制,与刺激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膀胱充盈期70.83%(17/24)的大鼠出现不稳定性收缩.而对照组生理盐水刺激前后以上的尿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在膀胱充盈期仅16.67%(2/12)出现轻度不稳定收缩.②实验组与对照组刺激前各尿动力学指标结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刺激后两组间各结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前列腺在受到炎性刺激时可以引起膀胱功能的改变,其机制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性刺激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前列腺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ion of freund adjuvant,CFA)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症模型,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前列腺注射前后在清醒状态下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CFA实验组前列腺炎性刺激后,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显示膀胱基础压和排尿前压增加(P<0.05),膀胱容量降低(P<0.05).最大排尿压降低(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尿动力学参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性刺激能引起膀胱跨器官痛觉致敏,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痛综合征的排尿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穴对环磷酰胺诱导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尿动力学影响及传入神经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组(OAB组),辣椒辣素组和对照组。测量电针次髎穴前后排尿间期、基础膀胱压、膀胱最大充盈压和最大排尿压。[结果]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大鼠排尿间期明显缩短(P<0.01);与OAB组相比,辣椒辣素组排尿间期明显延长(P<0.05)。电针后,OAB组大鼠排尿间期比电针前明显延长(P<0.01),而辣椒辣素组及对照组与电针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均>0.05)。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大鼠基础膀胱压明显增加(P<0.01)。电针后,对照组基础膀胱压较电针前明显升高(P<0.01),而OAB组较电针前降低(P<0.05)。辣椒辣素组灌注后膀胱基础压下降(P<0.05),但电针后变化不明显(P>0.05)。电针前三组间的最大膀胱充盈压及最大排尿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每组电针前后二者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能抑制环磷酰胺诱导大鼠膀胱过度活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辣椒辣素敏感C纤维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理想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动物模型并评估脊髓及膀胱状态.方法 1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6只,实验组(T9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模型)1O只,记录每日实验组大鼠手法排尿量等情况以评估SCI后NB恢复情况,术后2周使用尿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膀胱内压以评估大鼠膀胱状态.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1d、5d、1Od、13d、14d时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术后16d实验组大鼠尿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一周内,大鼠手法辅助排尿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术后一周后,大鼠辅助排尿量逐渐减低并于两周时渐渐稳定.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在最大膀胱压、膀胱基础压、排尿阈、收缩间隔、膀胱容量、排尿效率的参数值分别为26.60士4.31 mmH2O、21.66±2.56 mmH2O;11.66士1.33 mmH2O、14.72士2.65 mmH2O;20.46±0.52 mmH2O、16.99±0.81 mmH2O;1.36士1.58 min、2.02±0.36 min;0.82士0.15 mL、2.20士0.24 mL;92.67%±1.97%、25.33%士4.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9水平脊髓全横断损伤制作的NB大鼠模型可操作性强,易量化、可重复,在正确积极的术后护理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使用术后SCI大鼠手法排尿量的变化判断脊髓恢复情况,并以尿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在膀胱连续灌注下的膀胱压力变化来评价其膀胱状态客观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膀胱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尿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 将40只雌性大鼠体 (200250) g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 (22只) , B组为实验组 (18只) .实验组经高糖高脂喂养四周后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3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 诱导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膀胱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4周后腹腔注射相同剂量枸橼酸缓冲液.2组均采用尾静脉测定大鼠血糖, 每周1次, 连续4周.12周时2组大鼠进行膀胱容量、膀胱压及漏尿点压测定, 连续记录3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实验组血糖明显升高, STZ建模成功率100%;尿动力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充盈期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膀胱压和漏尿点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STZ用于建立糖尿病大鼠膀胱模型成功率高, 其膀胱尿道功能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
蒙莉萍  陈珍 《海南医学》2010,21(18):142-14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的不同拔除时机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夹管1次,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先拔管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对照组夹管、膀胱充盈时松管,反复训练膀胱功能,待当日输液体剩500ml时拔管,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结果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膀胱疼痛综合征模型,从尿动力学与组织学层面评估模型的有效性,为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奠定动物学基础,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3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急性实验组、急性对照组、慢性实验组、慢性对照组,每组8只。急性实验组在第1天测完尿动力学数据后即刻行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第3天再次行尿动力学检查,之后处死大鼠,获取膀胱组织。慢性实验组第1天测量尿动力基线数据后,在第1、4、7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 mg/kg,第8天再次测量尿动力学数据后处死大鼠,得到膀胱组织。急性对照组与慢性对照组在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尿动力学测量时间点与对应的实验组一致。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评估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急性与慢性每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动力学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实验组给药后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减小(t=-2.961,P<0.05),组织学可看到严重的间质水肿、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黏膜水肿和黏膜下出血,部分尿路上皮缺失,符合急性膀胱炎表现。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方法对45例BPH伴糖尿病患者和96例单纯性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最大尿流率、膀胱感觉功能、膀胱顺应性、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及排尿后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膀胱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伴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更严重,应尽早联合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尿管拔除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102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实验组术后第4天夹闭尿管,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对照组术后第4天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尿管3~4 h放尿1次,第7~10天患者有尿意感后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结果:两组相比较,实验组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及早拔除尿管可以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P=0.005),而两组患者急性尿潴留需要再次插尿管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及早拔除尿管可减轻下尿路不适症状,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前不需要训练膀胱功能,直接拔除尿管,不增加尿潴留和再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1.
刘朝东  张明  龚旭 《重庆医学》2008,37(13):1400-1401
目的探讨麻醉对兔膀胱肌电检测影响,更进一步了解膀胱肌电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兔随机分为麻醉组和非麻醉组(每组10只),利用体表电极、膀胱直接电极、压力传感器,分别同步记录兔在贮尿和排尿期的体表膀胱肌电、体内膀胱平滑肌电和膀胱内压力信号,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差异比较。结果贮尿期,两组动物均未记录到明显的电信号;排尿期,麻醉组:体表肌电的平均振幅和频率与从膀胱壁记录到的均有明显相关(r=0.937 1和r=0.993 0,P<0.01),前者比后者的振幅明显下降(t=44.41,P<0.01),频率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非麻醉组:体表肌电的平均振幅和频率与从膀胱壁记录到的均有明显相关(r=0.974 1和r=0.993 0,P<0.01),振幅及频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和非麻醉组体表肌电之间的振幅存在明显差异(t=41.23,P<0.01)。结论清醒及麻醉状态下的体表膀胱肌电均反映了膀胱壁平滑肌的电活动及功能活动,但清醒状态下体表肌电受到其他肌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Dong DX  Xu ZS  Shi BK  Zhou ZL  Jiang XZ  Chen J  Wang H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723-1725
目的 建立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原性膀胱的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尿动力学评价。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15只,假手术组5只。将平头螺丝钉置入大鼠的L6-S1,节段椎间盘,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术后进行电子X线摄片和联合行为评分(CBS),并在术后4周对所有大鼠行耻骨上膀胱造瘘,造瘘后3d进行大鼠清醒状态的膀胱测压检查。结果 术后电子X线摄片证实螺丝钉置入L6-S1节段椎间盘;观察时间内手术组CBS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且在术后1周后,各组CBS评分基本保持不变;大鼠清醒状态的膀胱测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充盈期膀胱自发性收缩频率(t=4.425,P=0.000)、最大膀胱容量(t=5.141,P=0.002)较高,膀胱顺应性(t=2.891,P=0.011)较低,尿动力学检查证实大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原性膀胱模型建立成功。结论 应用螺丝钉置入椎间盘方法可获得可靠的大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原性膀胱的模型,可通过电子X线摄片、CBS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等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1)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予以左冠状动脉结扎组(FNS+MI组):(3)毁损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lesion,FNL)5d后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行左冠状动脉结扎组(FNL+FNS+MI组)。(4)假手术组(Sham组),开胸术后仅在LAD下穿线但不结扎,电极插入小脑顶核,但不予以刺激。各组又分开胸术后1、7、21d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微机大鼠心率变异性记录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性的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结果MI组与Sham组比较,频域分析指标-低频(low frequency,LF)、高频(high frequency,HF)、标准化的高频(normalized high frequency,HFnorm)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标准化的低频(normalized low frequency,LFnorm)与LF/HF比值升高(P〈0.01);非线性分析指标一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明显降低(P〈0.05或P〈0.01)。FNS+MI组与MI组比较,MI后各时间点HRV参数HF、LF、HFnorm、FD等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LFnorm、LF/HF降低(P〈0.01)。FNL+FNS+MI组与MI组比较,HRV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膀胱组织中三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的表达与大鼠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关系。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膀胱造瘘后,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盐水腹腔注射)、OAB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干预组(OAB组基础上加入ASIC3抑制剂阿米洛利),每组20只。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取3组大鼠的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ASIC3的表达。结果 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储尿期及排尿期未见明显不稳定收缩;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及干预组在储尿期可见不稳定收缩,即排尿间隔缩短( P<0.01),排尿次数增加( P<0.01)。干预组与OAB组相比,排尿间隔延长( P<0.05),排尿次数减少( P<0.05)。病理学检测提示:OAB组、干预组中大鼠膀胱黏膜破坏;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大鼠膀胱组织有ASIC3表达,主要分布于膀胱黏膜;RT-PCR及Western blot提示:OAB组中膀胱黏膜上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 P<0.01),加入ASIC3抑制剂后,干预组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低于OAB组( 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 P<0.01)。结论 大鼠膀胱组织有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 OAB大鼠膀胱组织 ASIC3基因及蛋白表达增高, ASIC抑制剂可抑制其表达,干预后,大鼠OAB症状减轻,说明膀胱组织ASIC3表达升高与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的建立及其尿动力学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大鼠下尿路梗阻引起逼尿肌不稳定 (DI)的模型。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会阴部尿道结扎 ,6周后耻骨上膀胱造瘘 ,行充盈性膀胱测压 ,观察容量、压力变化及DI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DI发生率 3 5 1% ,对照组无DI ,两组膀胱最大容量和最大压力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会阴部尿道结扎 ,膀胱造瘘 ,充盈性膀胱测压是建立大鼠下尿路梗阻引起DI模型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髓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大鼠采用脊髓横断法进行手术造模,再选取经评价符合模型标准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模型成功后各组予以相应干预,连续7 d。各组动物行尿流动力学评估后处死,取膀胱组织切片观察逼尿肌功能,取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测定髓内NGF和NT-3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上皮细胞结构破坏,逼尿肌肌纤维增生,有严重出血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完整膀胱上皮细胞增多,逼尿肌肌纤维增生程度减轻,出血改变减少。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降低(P<0.01),膀胱漏尿点压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增加(P<0.01),膀胱漏尿点压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和RT-PCR结果提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髓内NGF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1),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髓内NGF、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升高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NGF和NT-3蛋白及其mRNA含量,改善膀胱神经支配,提高受累膀胱储尿控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汤对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大鼠精液质量、生精细胞凋亡及凋亡因子Cyt-c、AIF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60 只雄性SD 大鼠中随机抽取45 只,经膀胱注射造成UU 感染动物模型,剩余15 只作为正常组.UU感染模型动物再随机分成模型组、阿奇霉素组(西药组)和知柏地黄汤组(中药组),于接种后第10 d予以模型组和正常组生理盐水灌胃,阿奇霉素组和知柏地黄汤治疗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干预21 d后处死动物,检测各组精子运动参数、生精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子质量明显降低,UU培养阳性率、生精细胞凋亡率及Cyt-c、AIF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精子质量提高,UU培养阳性率、细胞凋亡率、Cyt-c、AIF表达均降低(P<0.01,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改善精子质量较高(P<0.05,P<0.01),降低UU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柏地黄汤改善UU感染大鼠精子质量优于阿奇霉素,且与阿奇霉素抗UU感染作用相当,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凋亡因子Cyt-c、AIF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评价运用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儿童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2004~2018年因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术后复查:(1)VCUG,膀胱颈均被抬高,并已纠正漏斗状开放状态;(2)功能性尿道长度增加1.04 cm(P<0.001)、最大尿道闭合压升高11.69 cmH2O(P=0.001),最大尿道压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ICI-Q-SF评分,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P<0.05),其中11例(37.93%)患儿通过配合清洁间歇导尿(CIC)、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等能达到完全控尿,余患儿均存在CIC不规范问题;(4)出现并发症患者共7例(24.14%),其中2例(6.90%)为本术式直接并发症。 结论 在配合术后CIC、口服药物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是治疗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9.
王晓红  邵彬  黄礼群 《重庆医学》2012,41(25):2577-2580,2564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方法将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及高压氧结合电针组(结合电针组),每组20只。所有大鼠用Allen′s重物撞击法制造SCI模型,其中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在造模成功12h后每天接受高压氧治疗或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3、7、14d在乌拉坦麻醉下尿道置管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后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脊髓中及膀胱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各时间点上,高压氧组及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合电针组脊髓及膀胱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高于高压氧组(P<0.05);尿流动力学结果结合电针组显著优于高压氧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对SCI后大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很好改善大鼠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