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升降散,为清代医家杨栗山所制,载于《伤寒温病条辩》一书中,方由生大黄,蝉蜕,白僵蚕,姜黄四位药组成,用药虽简,但组方严谨,本文讲述笔者运用此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肾炎,泌尿路感染等疾病,随证化裁,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7岁,2000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晨起时发现一侧鼻孔出血,少顷,另一侧也开始出血。下午来诊时鼻孔中仍填塞有棉花,全身无其它不适,唯觉口苦。舌质略红,苔微黄薄,脉小数。患者自十二、三岁起,每年春夏之交时发生鼻衄时为单侧鼻孔出血,有时为双侧鼻孔出血,每次衄血时多采用仰头或平卧,以冷敷,卫生纸或脱脂棉堵塞鼻孔等办法应急。每次衄血时持续  相似文献   

3.
郁证,是由于情志拂郁,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其主要的病机是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所谓“郁”者乃滞而不通之意.正如《丹溪心法·六郁》中所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寿世保元·郁证》中亦指出“夫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六郁之病见矣.”  相似文献   

4.
5.
升降散一方 ,出自清代杨粟山著《伤寒温病条辨》一书。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黄酒、蜂蜜组成 ,本方为治温病而设。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 ,临床将该方用于治疗鼻渊、牙痛、带状疱疹、湿毒疮等多种疾病 ,收效满意。现将治验 4例之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例 1 鼻渊 ,女 ,2 0岁 ,患者半年来经常头痛 ,鼻流黄涕 ,在当地曾先后服用大量抗生素、激素及输液治疗无效。病情日渐加重 ,邀余诊治。前额及眉棱骨疼痛 ,鼻流黄浊涕 ,着凉鼻塞加重。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系外邪袭肺 ,风盛热炽 ,浊邪壅塞郁闭肺窍。治拟疏风清热 ,轻清宣肺、通络开…  相似文献   

6.
升降散具有升清降浊、平疫祛邪、解毒散结之功,对内科诸多疾病有疗效,笔者以咳嗽变异性哮喘、肠易激综合症、原发性高血压为例阐述了其具体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粟山治疗温病的名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笔者以此方治疗内科杂病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1咳嗽赵某,女,46岁,1998年5月就诊.1个月前因外感致咳嗽,虽经中西药物治疗,咳嗽不愈并转剧,呈刺激性干咳,喉痒,咳甚时胸闷、憋气,舌边尖红赤有芒刺,苔薄白,脉弦微数.西医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重.  相似文献   

8.
升降散出自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方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蜂蜜组成。功能辛凉宣泄、升清降浊、清热解毒、逐秽祛邪、表里双解,凉血荡涤。笔者取其宣泄、降浊,解毒、凉血,斡旋升降气机之功,用治过敏性紫癜,肺心病、心衰,面瘫、收到卓效。  相似文献   

9.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该方由僵蚕、蝉衣、大黄、姜黄四味组成,具有通里达表、升清降浊、祛风镇惊、行气活血之功。笔者临床运用此方略事出入,疗治小儿乳蛾、热惊、手足口病、痄腮等疾,取效颇捷。现举案三则,介绍如下。1 乳蛾 李某,男,5岁。1988年9月5日诊。 患儿4天前因发热恶寒、咽痛,去某卫生院诊治,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予以复方新诺明口服,肌注青霉素治疗3日,热仍不退,而来我院就诊。诊见发热微恶寒,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微咳痰少,口渴引饮,口臭腹胀,溲黄便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查体:T39℃,咽充血,两侧扁桃体Ⅱ°肿  相似文献   

10.
“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栗山为治疗四时温病所创。其组方配伍寒温并用,升、降、散三法并施,可升清阳降浊阴,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既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四时温病,亦可辨证治疗内伤杂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血液病、水肿等。随着应用、研究的更广泛、深入,将来有望在某些疑难病证等方面显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升降散为清代名医杨玉衡所创,为治疫专方,本方原主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笔者在将其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感冒,急性扁桃腺炎(乳蛾)、等麻疹、风疹、小儿夜啼等取得较好疗效。1感冒感冒虽有寒热之别,然而由于小儿为稚阳之体,易于化热,故其感冒为热多于寒,纵有寒象亦以寒包热郁居多,临床上用本方加味效尚可。彭某,女,3岁。患儿间歇性发热,伴咳嗽半月,流浊涕,纳差,大便干,小便黄,每于午后则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体查:咽微红,扁桃体Ⅰ°肿大,心,肺(-)血象:WBC6400/mm3N:30%L:68%M:2%…  相似文献   

12.
升降散治高热惊厥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近年的门、急诊中运用升降散为主治疗多种病因引起的高热惊厥,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郁证辨治     
郁证是肝气郁结、心情不舒畅、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的统称。大多属于神经官能症范畴。由于心情不舒、气机郁滞,会引起血瘀、痰湿、郁火伤阴诸症。病程有新久,证候不一样,辨治方法应有区别。简介如下: 一、病因病机 凡人志有未酬、欲有未遂,每多心情抑郁、消极悲观、忧愁苦恼。初起气闷不畅,饮食不香,谓之肝气犯胃;进而思虑太过则伤睥,饮食减少,以致心脾两虚;久则肝郁化火,阴血受伤;或者肝气郁滞、血行不畅,而成郁热瘀阻。或有痰湿壅滞,闷胀不舒者。亦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     
正升降散载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药组成:白僵蚕(酒炒)6克,全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川大黄(生)12克。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该方具有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的功能;辨证要点以咽红、口干、便秘、尿黄、脉数者为宜;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方中僵蚕、蝉蜕祛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杨栗山称僵蚕、蝉蜕  相似文献   

15.
气病之治疗主要在于对气的升降出入进行调节,"四逆散"与"升降散"乃调理气机名方,为后世所多用,且临床效验较多。"四逆散"与"升降散"之病机均有"郁"证,其病机属性相同,但是其致病程度与表现不同。两首名方虽然为后世所多用且有相同病机,然而暂无学者进行两方的归类比较,今作者拟从文献及古书籍中对两方进行整理综述,该文从方剂的来源、方解、病机属性以及临床应用与后世发挥扩展,欲将两方对气机调节、治疗气病之异同探讨两方异同之处,为临床的辨证选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组成,其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能顿消杂气之流毒,故名"升降散",具有宣泄三焦郁热、行气解散、升清降浊之功.  相似文献   

17.
魏宇澜 《医学综述》2012,18(13):2096-2098
升降散组成首载于明代医家龚廷贤《万病回春》,后为清代医家杨栗山命名,载于《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中,列为治疗"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经后世医家潜心研究,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系统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外感邪热、火热内郁,举凡外邪束表、里有郁热或湿热内蕴者,均可随证加减化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外伤引起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在农村发病率高,临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在外敷药的启示下,用"消肿止痛散"外敷药治疗软组织损伤收到满意疗效。根据药物的双向作用,配用不同的辅料治疗炎症痈肿疮毒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 郁证,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所谓郁,滞而不通之义也。祖国医学对郁证的记述颇多。《内经》中早有关于情志变化引起人体气机失调可出现多种病证的论述。如《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故凡人情绪不宁,心志不舒,精神不爽,气郁不伸者均可导致气滞、血滞、痰结、食积、热郁、食郁等“六滞”。气机郁滞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乃至脏腑不和,引起种种病症,均属郁证范畴,临床以妇女尤为多见。朱丹溪说:“病之属郁者常八九”;王安道指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故前人有  相似文献   

20.
郁证为情志怫郁,气机不畅所致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中的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属于本证范畴。古人有气、血、痰、火、食、湿六郁之说,其治方有逍遥、越鞠、归脾、半夏厚朴、甘麦大枣汤等,如用之对症均可收效。
  余师从家父,乃当地一名老中医,曾以善治脾胃、肝胆等疾病名重一时,在近五十多年临床医疗中,对于郁证之调治悟出一得心应手之参术解郁汤,余得以家传,故临床治郁也多用此方,辨证加减,遵法施治,无有不效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