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患者,施行可控性膀胱造瘘术,观察患者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控尿效果良好,随访1年,肾积水减轻,膀胱容量减小,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检查正常,每日自行插管1~2小时1次,尿量500~700ml,膀胱造影显示膀胱容量较术前减小明显。结论可控膀胱造瘘术治疗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的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手术方法简单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后逆行造影(RP)+膀胱造影,其中行静脉尿路造影(IVU)22例,CT检查16例。30例患者行一期输尿管膀胱吻合术24例;先行肾造瘘,二期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例,因肾重度积水,功能严重受损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结果B超、CT和IVU均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伴肾积水,RP+膀胱造影既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伴肾积水,又排除输尿管末端机械性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28例行输尿管裁剪加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疗效满意。结论B超是诊断该病的主要筛选手段,逆行尿路造影是该病的主要确诊手段。输尿管裁剪加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也称原发性巨输尿管和先天性输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现将两院经手术证实的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收集两院1987~1992年间经手术证实先在性巨输尿管症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6~35岁。其中4例因反复尿路感染而做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证实。另外3例无尿路症状,因其它疾病或外伤,做B超声检查发现肾及输尿管积水扩张,后经肾逆行及静脉肾盂排泄造影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本病。6例为单侧性(其中4例为左侧,2例为右侧),仅1例先天性聋哑男性为双侧巨输管症。X线表现静脉肾盂排泄造影,发现1例双侧肾盂肾盏积水扩张,…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瓣膜是输尿管壁先天性畸形,极为罕见,瓣膜可造成尿路梗阻影响肾功能,临床上无特征性,易被误诊,术前诊断困难,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4岁,反复左腰区疼痛14年,在外院长期按腰肌劳损治疗,最后 B 超体检发现左肾积水,转我院进一步诊治,病人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否认外伤、结核及尿排石史。入院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腹平片未见阳性结石,排泄性尿路造影:左肾轮廓明显扩大,肾盂、肾盏扩张呈云团状,皮质变薄,示左肾重度积水,左输尿管未显影,右上尿路显影正常。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儿先天性畸形中以泌尿生殖器官畸形较多见。泌尿与生殖系在功能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但在胚胎发生和解剖学上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肾脏和生殖腺都来自间介中胚层。因此,二者畸形的发生可同时合并。但束状痛,巨输尿管,重复膀胱及尿道下裂、隐睾症等单一出现比较常见。我科经治1例多部位复杂的泌尿男生殖器官畸形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男性患儿6岁,足月顺产,母孕期无感染性疾病史,染色体46xy。以先天性尿道下裂合并双侧隐睾收住院。体检患儿腹部隆起,腹肌薄弱呈“梨状”,双肾区均可触及拳头大小包块,无压痛;阴茎下曲,尿道外口位于阴囊部,阴囊发育差,腹股沟未触及睾丸,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正常;IVU 提示右肾巨大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左肾输尿管未显影,膀胱显影位于盆腔右上方。B超提示双肾巨大积水,左输尿管极度扩张,盆腔显示左右相邻两个囊性包裹(考虑重复膀胱);腹腔内未探及睾丸存在。 根据术前检查第一期手术先行右肾探查。发现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而行右肾盂输尿管成形,向下探查输尿管与膀胱相通。五个月后第二期手术探查左肾呈囊块状,肾实质菲薄近於透明状、输尿管扩张直径达3cm,管壁亦菲薄,达盆腔与右侧囊腔相通,囊壁增厚,内有混浊尿液230ml,向该囊腔内注入美兰,右侧膀胱及尿道不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肾发育畸形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尿管异位开口的部位与其合并肾发育畸形不同类型,提高对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肾发育畸形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肾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儿童33例,成人5例,均为女性.术前通过各项辅助检查,明确榆尿管异位开口和患肾发育情况,确定手术方式.结果 本组病例明确输尿管异位开口侧异位肾28例,输尿管异位开口并双侧重复肾5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侧肾发育不良并肾积水3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侧重复肾并上肾多发结石及重度积水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侧重复肾并上肾盂重度积水1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因肾发育不良行肾切除25例(异住肾切除22例),重复肾切除4例,输尿管膀胱再植9例,其中异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例,重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结论 输尿管异住开口合并肾发育畸形术前诊断应确定输尿管异住开口侧肾脏位置,畸形和发育不良等问题,而最终确定其手术方式,避免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返流性肾病(Reflux nephropathy)系指尿逆流所致的肾脏损害。先天性者多由于输尿管膀胱连结部的功能性梗阻及返流,为小儿慢性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广为国外学者关注。在国内由于认识不足,诊断方法不力,发现病例尚少,以肾性尿崩症形式表现者更属罕见。现将放射性核素肾动态γ照像发现的一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潮敏  蔡盈  曹永胜  范登信  张殷 《安徽医学》2012,33(3):277-279
目的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53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例均行B超、IVP检查,35例另行MRU、VCUG检查,确诊52例,29例为重复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扩张;18例为重复肾重度积水,其中4例积水伴感染;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1例为发育型重复肾伴下肾积水,定位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误诊为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47例行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1例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1例行下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4例为重复肾轻度积水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48例术后恢复良好,行双输尿管整形膀胱再植术的病例因患侧重复肾反复感染一年后行重复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输尿管扩张的诊断,MRU要优于超声和IVP。重复肾积水多由输尿管远端梗阻所致,重复肾发育不良及重复肾重度积水的治疗以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3岁,B超检查提示右侧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和扩张积水,其下端向膀胱内膨出,呈囊肿样。经大剂量造影剂排泄性尿路造影,重复肾、输尿管均未显影。膀胱镜检查:右侧输尿管口上方有一个3cm×4cm囊性肿块,未见开口。笔者采用自制输尿  相似文献   

10.
1993年 6月~ 1 999年 6月我院应用尿道膀胱镜经膀胱电灼术治疗后尿道瓣膜症 ,术后效果良好 ,症状显著改善 ,复查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后尿道梗阻明显减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6岁。症状均为排尿困难 ,尿线细 ,滴沥 ,膀胱尿潴留。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不同程度积水 ,输尿管扩张明显 ,以中、下段为著。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可见膀胱扩张外形不规则 ,边缘呈锯齿状改变 ,膀胱颈扩张 ,后尿道延长 ,出现输尿管返流及扩张 ,造影剂中断或突然变细。B超显示双肾积水 ,输尿管扩张 ,膀胱膨胀。尿检查…  相似文献   

11.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11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中左侧7例,右侧3例,双侧1例。其中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8例,先行肾造瘘,择期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1例,因肾重度积水,功能严重受损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结果 9例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手术远期疗效均满意。结论 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同位素肾图检查则有助于了解双肾功能并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外科治疗目的是:解除功能性梗阻,保留患肾功能;控制反复的尿路感染。输尿管裁剪加抗逆流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目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简介患者 ,女性 ,2 3岁 .因反复腰部疼痛 6年而入院 ,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查体 :体温正常 ,全腹软 ,腹部可触及一较大囊性包块 ,边界不清 ,有波动感 ,无压痛。初步诊断 :腹部包块性质待查。患者先后 2次B超检查 ,第 1次报告腹部巨大囊性包块 ,第 2次报告 :①右肾体积小 ,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全程扩张 (考虑先天性巨输尿管 ?) ;②腹部巨大囊性包块 (卵巢囊肿 )。声像图表现 :右肾大小 4.5cm× 2 .5cm ,重度积水 ,实质变薄 ,右输尿管全程扩张 ,以中下段明显 ,内径达 5 .0cm ,并迂曲延伸至膀胱后方 ,但未见有缺口与膀胱相通 (见图 1) ,…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博  池红井  刘晓丽 《河北医学》2009,15(5):628-62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右侧腰背部间歇性疼痛4年,加重20d入院。查体:右下腹部可扪及囊性包块,范围自右侧肋弓下缘至髂嵴水平,界线不清,可活动,无明显压痛。腹部B超示右侧肾区无肾脏回声,右侧输尿管全程扩张,直径约8cm。强化CT示右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伴肾盂输尿管旁囊性病变,左肾未见异常,考虑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伴巨输尿管畸形。逆行肾盂造影示:右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病变沿右侧输尿管直达膀胱内,膀胱充盈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 12例输尿管囊肿病人均采用输尿管囊肿切除、输尿管移植术,留置D-J管作支撑引流.结果 1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症状消失,随访10例,B超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未见输尿管囊肿复发、输尿管口狭窄及返流发生.结论 输尿管囊肿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主要是囊肿引起末端输尿管狭窄梗阻,导致肾输尿管扩张、积水及继发感染所致.膀胱镜检查在本症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输尿管囊肿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感染、梗阻及返流,以维持正常排尿,保护肾功能.对于输尿管囊肿合并梗阻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岁.患者因左侧腰痛来本院就诊.采用东芝SSA-35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3.5MHz.超声检查所见:左肾增大14.0 cm×6.0 cm,失去正常形态,肾盂、肾盏扩张积水,左侧输尿管明显扩张至膀胱壁段,上段内径3.11 cm,中段内径2.45 cm.超声诊断:左侧先天性巨输尿管,左肾积水.经X线尿路造影及手术均证实为先天性左侧巨输尿管症.  相似文献   

16.
胡先国  李江 《中外医疗》2010,29(9):70-70
泌尿系结石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泌尿系结石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尿石症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尿石症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对肾功能损害较大,尤以下尿路长期梗阻及孤立肾梗阻时,对全身影响更为严重,故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疾病。我院分别于 1991年和 1993年收治 2例同胞兄弟患肾性尿崩症并发尿路扩张病人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男 ;2 8岁。1991年 10月入院。患者因腰痛 4年 ,体检发现双肾 ,双输尿管积水 2个月。拟“双侧巨输尿管并双肾积水”转入我院。患者自幼有烦渴 ,多饮 ,多尿。每日饮水多达16 L,尿量 14L。其外祖母 ,一个舅舅亦有“多饮 ,多尿”史。体检 :Bp:16 /9.3k Pa,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正常 ,血生化正常。尿比重 1.0 0 2 ,尿渗透压 :411.6 8k Pa/kg。排泄性和逆行性尿路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巨输尿管症患者临床资料。左侧24例,右侧12例,双侧2例。B超34例,IVU27例,膀胱镜13例,逆行造影8例,MRU9例,膀胱尿道造影(MCUG)14例及尿流动力学检查8例。【结果】梗阻性24例,非梗阻非返流性11例,返流性3例。单侧输尿管剪裁/折叠、膀胱再植25例,双输尿管裁剪整型、膀胱再植2例,患肾、输尿管全切6例;输尿管扩张、置双J管5例,其中3例效果满意,2例1年后因肾功能损害加重行患侧输尿管裁剪、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2~16年,效果良好。【结论】巨输尿管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逆行造影、MCUG、MRU等影像学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输尿管裁剪整形、膀胱再植术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病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44例输尿管裁剪、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中,39例术侧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明显减轻;14例肾、输尿管切除者,对侧肾功能均正常;球囊扩张2例,1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例保守治疗者,5例肾积水无明显变化。结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主要病因是输尿管壁胶原组织增生伴结构不良,肌束与胶原纤维间比例失调和输尿管末端缺乏神经丛分布或神经结构异常。输尿管裁剪整形加抗逆流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5例积水无功能肾切除术后输尿管残端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选择,为罕见病例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汇总分析5例积水无功能肾切除术后输尿管残端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查阅文献进行分析讨沦。结果:结合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输尿管残端综合征,行手术侧残端输尿管全程切除术,术后随访6-18月患者疗效满意。结论:积水无功能肾切除术前需充分评估输尿管情况,尽量彻底切除输尿管。切除残余输尿管是治疗输尿管残端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