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并行的检测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方法对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共计73559份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及血型),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统计各项检测的检出率;将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3项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检测的73559份标本中,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三项阳性同时核酸阳性的标本共407份(0.55%);单纯核酸阳性489份,检出率为0. 67%,经鉴别,HBV DNA阳性131份,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核酸检测阴性而酶免检测双试剂阳性的标本共有61份,其中HBsAg双阳性44份,抗-HCV双阳性17份,无HIV抗体/抗原双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对于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的检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核酸检测不能完全代替血清学检测,两者结果不一致,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输血传染病的防控是血液安全永恒主题,虽然ELISA(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随试剂升级不断提高,但由于方法局限,检测窗口期、免疫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可造成HIV、HCV、HBV漏检。为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NAT(核酸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的常规血液筛查[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悦  党进  周育娟  赵海兰  陈锦瑜 《甘肃医药》2023,(12):1084-1086+1090
目的:应用核酸与酶联免疫同步检测模式分析献血者归队情况,探讨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通过对2016~2021年我市献血者筛查结果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单反应性和单核酸反应性但重复检测为非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常规ELISA和核酸检测(NAT)单人份归队检测,对不同项目开展补充实验。结果:经过两轮归队检测,ELISA单反应性归队献血者83.7%(36/43)允许归队,单核酸反应性献血者44.4%(12/27)允许归队,其中HCV RNA和HIV RNA允许归队率100%,而HBV DNA允许归队率仅为21.0%(4/19)。结论:初步确定的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有利于维护献血队伍,但由于HBV基因变异比较多样和复杂,为减少OBI的输血感染风险,血站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更科学更严密的单核酸反应性归队策略,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吕蓉  盛琪琪  赵阳  刘忠 《安徽医学》2014,(5):572-575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介导扩增(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A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存在相当比例的ELASA(+)、NAT(-)结果,德国GFE核酸检测试剂HBV、HCV阳性检出率低于美国诺华的ID-TMA检测试剂。经TMA-NAT检测发现本地区2次ELASA血清学方法进行血液病毒筛查HBV的残余风险为万分之4.8。本次研究没有发现HCV和HIV的血清学漏检。诺华ID-NAT核酸检测试剂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诺华TIGRIS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方法选择中山市中心血站2011年1月—2016年12月检测标本274 644份作为研究对象,标本采集完成后常规血清分离完毕后,采用ELISA测定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TP等情况;排除ELI‐SA有反应性的标本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标本后,再做核酸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无偿献血者中的检测效果。结果 274 644份标本均完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CV检查中共有353份对两家试剂阳性,阳性率为0.13%。核酸检测结果显示:HBV异常142份,占0.05%,HCV异常3份0.001 2%及HIV1例,占0.000 4%;无偿献血者HBV检测异常率为0.13%、HCV异常率为0.002 7%,均低于ELISA异常率0.72%及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及核酸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测定中各有优缺点,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HBsAg阴性和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探讨抗-HBs和抗-HBc分布情况,分析潜在HBV感染的风险。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263 631份血液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ELISA检测无反应性或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混1核酸检测,将最终判定HBV DNA阳性的标本,再次进行罗氏核酸检测和化学发光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HBV DNA阳性中,1992年前后出生HBV(含HBsAg和HBV DNA)阳性献血者人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3,P<0.05);抗-HBs阳性组共16例,构成比为23.53%,低于抗-H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12,P<0.05);抗-HBs阳性合并抗-HBc阳性例数最多(11例),不同血清学模式构成比不同。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可检出为无抗-HBs或低抗-HBs水平的血液,最大程度降低了因输血传播HBV...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C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感染HC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CV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2种试剂均无反应判阴性,任1种试剂有反应标为结果待定。待定标本进行HCV确诊实验。阴性标本进行HCV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3 197人份,确认阳性151份,初次献血者阳性率高于再次献血者;酶免阴性标本中核酸检出2份阳性,经抗-HC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CV的总残余危险度为1/51 600。结论结合本地区献血者的特点和HCV流行情况,有必要增加NA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减少输血传播HCV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世界各国采供血机构都对献血者进行了严格的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测,在阻断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筛查工作中,HIV核酸检测(HIV nucleic acid test,HIV NAT)反应性是否可代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抗体确证试验作为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查方法的确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641份,比较其HIV NAT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判定的WB结果,并对HIV NAT反应性但WB不确定或阴性的献血者分析其CDC随访的WB检测结果.结果 641份标本中,219份(34.2%)HIV NAT结果为反应性,其中WB确证结果为阳性206份,WB不确定13份,WB阴性0份.对13份ELISA不合格HIV NAT反应性WB结果不确定的标本经北京市CDC随访成功7份,WB均转为阳性;其余6份HIV NAT和WB条带结果支持HIV早期感染,且依据2019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判定为WB阳性.因此219份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献血者均为HIV感染者.结论 对采用HIV ELISA双试剂和HIV核酸并行检测程序的采供血机构,对于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可考虑直接上报为HIV确证阳性;对于HIV NAT非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则送CDC参照临床诊断检测策略进行确证,可助于缩短HIV阳性献血者的确证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尝试评价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应用 Grifols 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 NAT 和 Procleix Ulitrio Assay HBV 、HCV 、HIV NAT 联检试剂,对72967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 、HCV 、HIV 联检,并对联检阳性标本做鉴别试验;同时对同批标本采用 ELISA 双试剂平行检测。结果 NAT 阳性检出率为0.63%(462/72967),ELISA 检测阴性标本的 NAT 阳性检出率0.16%(119/72624);单项核酸阳性标本的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4.3%(29/119)。结论贵阳地区核酸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 HBV ,NAT 用于血液筛查能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我国献血者、反复接受输血患者HPgV-2感染率,阐明HPgV-2对血液安全的可能影响。方法运用血清学、反转 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分别在1060份健康献血者、1402份HCV、500份HBV、570份反复接受输血者、248份血友病 患者共3780份血清标本中检测抗HPgV-2抗体和HPgV-2 RNA,对获得的HPgV-2 NS3片段和HPgV-2全基因组进行核酸序列 测定和分子进化分析。同时检测献血者、反复接受输血者和血友病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情况辅助作为实验结果。结果(1)感染HCV(RNA+/Ab+)的献血者中抗HPgV-2抗体阳性率为1.21%(17/1402),核酸阳性率 为0.36%(5/1402),而其他几组人群中几乎未检出HPgV-2 病毒,这提示HPgV-2 感染可能主要与HCV密切相关(χ2=13.78,P= 0.004);(2)5株HPgV-2病毒保守区域NS3区同源性达97.11%,与国外分离毒株比较,其同源性为96.53%,未发现明显变异株。 结论健康献血者中HPgV-2的感染率很低,HPgV-2主要和HCV共感染,反复接受输血患者和血友病患者没有发现HPgV-2感 染,提示HPgV-2经输血传播不常见,可能对血液安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传染病筛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在该院住院因手术或输血需要检测乙肝五项和抗HCV、HIV抗原抗体的500例患者血清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抗HCV、HIV抗原抗体,提取核酸定性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检测病毒载量确认最终结果.结果 检测出11例HB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不一致标本,未检出HCV和HI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不一致标本.2例HBsAg阳性HBV DNA定性阴性检测标本检测载量均小于20 IU/mL.9例HB-sAg阴性HBV DNA定性阳性样品中2例未检测到HBV DNA载量,6例标本检测到HBV DNA载量小于20 IU/mL,1例标本HBV DNA载量为23.6 IU/mL.结论 HBV、HCV、HIV病原体核酸检测有利于检测出窗口期和免疫状态异常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一种基于PCR与化学发光技术并行检测血液中HBV/HCV/HIV的试剂盒。方法:使用自制的磁珠及试剂提取病毒核酸,利用多重PCR、特异性探针及化学发光法检测目标病毒核酸的信息,评价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等。结果:本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好,能够同时检测出HBV、HCV和HIV的极限值分别为2.0、3.7和166.6 U/mL,对于可能产生干扰的10种病毒和2种细菌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有效期约12个月。在健康献血者10 422例酶免疫分析法合格标本中,筛查出HBV DNA核酸阳性标本12例和HCV RNA核酸阳性标本2例,与国家批准的血液筛查核酸试剂平行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试剂盒快速、准确、高灵敏、低成本,适用于基因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的检测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将经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样在加样仪上进行样本汇集,用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用核酸扩增仪对HBV、HCV、HIV做扩增检测。结果4382份经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样中,发现2份HBV DNA阳性(漏检率为4.65‰),未发现HCV和HIV RNA阳性。结论经二次ELISA法检测都合格的血液,并非绝对安全,还存在HBV漏检。因此,在献血员筛查中应尽快开展NAT技术以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京市性病门诊中生殖器疱疹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市性病门诊HSV阳性血液样本266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HIV抗体。结果:266份生殖器疱疹人群血液样本中HBV、HCV及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1.65%(31/266)、2.26%(6/266),1.13%(3/266)。结论:HSV/HBV混合感染率高于HSV/HCV混合感染率和HSV/HIV混合感染率。HSV/HBV双重感染在通过性接触途径而感染HSV者中多见,性病门诊中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群可易感HBV、HCV、HIV,尤其易感HBV,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经输血传播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TTIs)的主要病毒。近年来,由于引进的多种的预防措施,经输血传播感染这三大病毒的风险已逐步下降。这些措施包括选择无偿献血者作为捐助者,加强献血者的资格审查,每种血液筛查实验均用双试剂检测等。但是核酸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19.
血液检测方法对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济武  周航  林东  邓巍 《北京医学》2004,26(4):272-274
目的 探讨献血者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中试剂及检测方法的选择对输血风险残余度的影响.方法 对成品血液随机进行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抗体(抗-HCV)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 ,共9236份,同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中500份HBsAg阴性的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及进行HBV标志物其他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再检测结果不符率:抗HIV为0,抗HCV为0.37%,HBsAg为0.42%,有显著性差异(P<0.005);500份HBsAg阴性的标本中PCR测定HBV DNA阳性率为2.8%,HBV标志物其他四项指标(HBeAg、HBeAb、HBsAb、HBcAb)中阳性率为1%,HBV DNA定量在104~106cp/ml.结论 要有效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建立专门的试剂质量评估方法并提高试剂质量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成熟的检测技术(如PCR)尽快用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