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5)
目的:报道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0例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脉冲射频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内疼痛数字评分、辅助药物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例(35%)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3例(65%)患者疗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均出现面部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弱。脉冲射频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虽然穿刺更准确、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有效率较低,有待开展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改进脉冲射频技术以提高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1 .介绍药物治疗无效是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损毁神经的经皮操作可能引起感觉缺失、感觉迟钝等副作用。传统的射频治疗是保守治疗失败时最有效的介入技术之一。脉冲射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脊髓疼痛的方法。本项研究报告了在我院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的最初 5位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高危患者的长期疗效 ,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报导。2 .患者与方法选择进行射频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必须是经过长时间的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无法耐受的副作用的顽固性患者 ,接受过其它介入治疗或不能接受有创手术操作。患者知情同意后 ,给予镇静药物 ,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0℃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42℃标准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行50℃脉冲射频治疗,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标准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改行50℃脉冲射频治疗后N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面部有轻度麻木感,但短期内(平均2.1月)即可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50℃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是42℃标准脉冲射频无效时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射频电压与术后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2例(无效组)及同期随机选取脉冲射频效果满意的患者22例(有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射频电压、局部电阻、刺激电压等数据,并且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有效组射频电压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面部麻木患者明显多于无效组(P<0.01).结论 脉冲射频电压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半月神经节标准电压和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术后6月有效率标准电压组(41%)明显低于高电压组(69%)(P=0.037);术后1年有效率标准电压组降至19%,显著低于高电压组(69%)(P=0.000)。两组脉冲射频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安全有效,这种非毁损的技术将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又一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4,行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和对照组(n=56,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 d、3 d、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数字评分(NRS)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见效较快.治疗后随访1年两组疗效相当,研究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用于高龄、体弱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科室于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58例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疼痛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9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机体神经肽水平、生活质量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3、4周,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P、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可改善患者体内的神经肽水平,迅速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1):44-44,46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螺旋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PRF)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半月神经节PRF治疗的经典TN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BNI疼痛分级,记录围术期并发症;通过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长期疗效。结果:PRF治疗经典TN的初始有效率为85.12%;患者术后1、6、12、48、96、120个月的无痛生存率分别为85.12%、82.62%、78.98%、70.47%、63.98%、61.08%;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PRF治疗经典TN,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用于高龄、合并症多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RF组,单纯采用75℃连续射频进行治疗,N=45)和联合射频组(采用42℃脉冲射频和75℃连续射频进行治疗,CRF+PRF组,N=45),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d、3d、7d、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质量评分(QOL)、麻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两种方法治疗的有效率均达100%(P>0.05);治疗后7d联合射频组的VAS显著低于CRF组(P<0.05),但治疗后2年联合射频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年联合射频组的麻木发生率和麻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可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尽管短期疗效超过了连续射频,但长期疗效低于连续射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射频。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11)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确诊PHN病人4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A组,n=20)与脉冲射频术组(B组,n=20),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点:术前、治疗后3天、10天、1月、2月、3月的治疗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病人并发症(气胸、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药费、化验检查费、住院总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简化麦吉尔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P <0.05),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 IL-1β均低于治疗前(P <0.05);IL-8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射频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药费明显高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低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结论: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缓解PHN病人临床症状,相关疼痛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射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3)
目的:本研究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50例,年龄60~8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普瑞巴林150mg;脉冲射频组,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2次,每次150 mg,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 3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3个月内镇痛药曲马多及普瑞巴林的用量和服药持续时间。用发生PHN的例数/总病例数评定3组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低于普瑞巴林组(P<0.01)及射频组(P<0.01)。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药量小(P<0.05)且服药时间短(P<0.01),辅助镇痛药曲马多每日用量小(P<0.01),服药时间短(P<0.01)。与普瑞巴林组及射频组相比,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PHN的发生率为3.92%。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并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阿霉素与庆大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0.2%、0.5%阿霉素及庆大霉素行外周神经阻滞。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1周、2周、1月、2月、3月时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0.2%阿霉素组除治疗后第1天外其余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其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均明显下降。0.5%阿霉素组在治疗后1天、2周、1月、2月、3月时的NRS值明显低于0.2%阿霉素组,治疗后1月、2月时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0.5%阿霉素组有效率明显高于0.2%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组。结论:0.5%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庆大霉素可用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进行经翼腭窝(A组)或经卵圆孔(B组)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ores,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PSS)进行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临床疗效、副作用和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经翼腭窝组少于卵圆孔组(P<0.05)。结论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具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和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并发症较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8)
目的:观察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治疗阴部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5例阴部神经痛的病人,CT引导下在患侧坐骨棘或坐骨结节水平阴部神经走行处给予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记录病人治疗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抑郁量表评分(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 <0.001),术后3个月有效率可达88.6%,术后各时间点生活质量(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01),抑郁量表(PHQ-9)评分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P <0.001),且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对阴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936例临床分析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1936例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分别进行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侧入路或前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改良。对45例半月神经节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528例,良好336例,无疗效72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97例,1年内复发122例,复发率为11.1%,2年内复发274例,复发率为24.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根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显微外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叉的神经痛的病因与手术选择的关系。方法:对60例病人借助手术显微镜详细观察三叉神经根部的情况,并确定所适应的手术方式。结果:60例中,50例有明确病因,包括血管压迫30例,蛛网膜粘连15例,神经根变性3例,神经根脂胆瘤2例。均进行了外科治疗;实施神经根减压术39例,感觉根切断11例。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是术中准确判定病因,并依此选择相应的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