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时麻醉方式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5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癌根治术,研究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镇痛效果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血气指标相比较,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1.76%(6/51),对照组为29.41%(15/51),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中不同的麻醉与镇痛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与PCEA能够将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机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罗宇  李军 《浙江医学》2018,(20):2278-2280,2298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原发性肝癌部分肝切除患者院内感染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原发性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与静脉镇痛组(I组),每组43例。E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I组采用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T1)、24h(T2)、48h(T3)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h患者自控镇痛(PCA)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术后24h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经过不同的镇痛方式,E组患者T1、T2、T3的VAS评分及48hPCA次数和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E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9.30%(4/43),I组为27.91%(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I组;E组患者手术后24h的血清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以缓解原发性肝癌部分肝切除术后疼痛症状,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9组、F组两组,所有患者术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S组舒芬太尼加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加罗哌卡因.记录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后的效果,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两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但VAS评分F组明显高于S组,病人对PCEA综合满意度评分S组明显好于F组(P<0.05).同时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F组副反应多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副反应少,是一种很好的术后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方式与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4月老年手术患者24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120例。实验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共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11例,感染率为9.2%;对照组共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5例,感染率为4.2%,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麻醉方式的不同和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相关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感染率要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9组、F组两组,所有患者术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S组舒芬太尼加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加罗哌卡因.记录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后的效果,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两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但VAS评分F组明显高于S组,病人对PCEA综合满意度评分S组明显好于F组(P<0.05).同时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F组副反应多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副反应少,是一种很好的术后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肺叶切除术后两种镇痛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胸部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 I~Ⅱ级、开胸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术后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全麻诱导前T5-6间隙硬膜外置管,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术后罗哌卡因及芬太尼硬膜外镇痛(PEA).所有患者均记录气管导管及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4,24,48 h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感染、肺不张)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时间(0.7±0.2)h早于A组(2.1±0.4) h,P<0.01;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2.7±0.6)d明显早于A组(4.3±0.7)d,P<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均小于A组(P<0.05),而镇静评分两组无差异.术后B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A组17.5%,P<0.05,特别是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有明显差异(2.5%与12.5%,P<0.01).结论: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并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病人硬膜外白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ASN-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S组、F组两组,所有患者术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S组舒芬太尼加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加罗哌卡因.记录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后的效果、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两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但VAS评分F组明显高于S组,病人对PCEA综合满意度评分S组明显好于F组(P<0.05).同时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F组副反应多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副反应少,是一种很好的术后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曾军  罗远国  李洪  眭维国  张旭  王东  胡春林  马艳 《重庆医学》2011,40(32):3249-3251
目的 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对肾移植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60例,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完成手术,术后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A组,n=20)、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n=20)和间断肌注镇痛组(C组,n=20).3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24、48、72 h抽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尿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术后行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将同期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传统方法镇痛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镇痛效果;采用布氏舒适评分法(BCS)评定舒适程度;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镇痛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镇痛方法组(P<0.05).但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尿潴留发生率高于传统镇痛方法(P<0.05).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VR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镇痛方法组,BCS评级和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镇痛组(P<0.05).结论 术后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不影响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镇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开胸术患者围术期皮质醇(Cor)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且自控静脉镇痛者22例(为A组),使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且自控硬膜外镇痛者为22例(B组)。比较两组麻醉前30 min(T1)、切皮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时的Cor及IL-8应激指标的变化,并比较术后12 h、术后24 h VAS评分。结果与T1比较,两组T3、T4及T5时Cor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T4、T5时血浆Cor水平均升高明显,P 0.05;与T1时比较,两组各时间点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与B组比较,A组T2、T3、T4及T5时IL-8水平明显升高,P 0.05;A组VAS评分在12 h、24 h时均明显高于B组,P 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开胸术患者围术期能明显降低血清应激因子Cor及IL-8水平,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麻醉师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入院后麻醉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胃癌手术。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结束后1、4、8、12h及24h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7.8±1.3)分、(7.1±0.9)分、(6.3±1.5)分、(5.2±0.4)分及(3.2±0.1)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P<0.05)。术后12 h,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仅为5.00%(1例);对照组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35.00%(7例),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21,P=0.018)。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配合,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40例,年龄70~90岁,采用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20例,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20例,术后不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于麻醉开始前、术毕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经中心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硬膜外镇痛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2分.镇痛组患者血浆多巴胺在术后6 h和24 h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应时段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在术后24 h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应时段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显著减少老年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含量,能显著减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对预防下尿路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需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术后采用PCEA镇痛,静脉镇痛组术后采用PCIA镇痛,平均镇痛时间48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硬膜外镇痛组膀胱疼痛评分(2.7±0.9),静脉镇痛组(2.7±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发生膀胱痉挛3例(10.0%)低于静脉镇痛组8例(26.7%)(P<0.05).且术后呼吸抑制、嗜睡发生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采用PCEA镇痛,可有效预防膀胱痉挛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中重度疼痛比例及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比例及平均G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普外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并增加了患者的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宗逵 《中外医疗》2016,(31):68-69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腰硬联合麻醉(CSEA)剖宫产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患者行轨道式穿刺,对照组35例,患者行传统要硬穿刺.两组患者术后均自控镇痛,观察患者疼痛情况、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0~4 h VAS评分(1.3±0.4)分,4~8 h VAS评分(2.4±0.8)分,8~12 h VAS评分(3.3±0.5)分,12~24 h VAS评分(1.5±0.4)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传统方式或轨道式穿刺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自控镇痛均安全有效,临床可依据手术需要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临床麻醉手术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并行硬膜外镇痛的患者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3例患者术后给予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43例患者术后给予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运动阻滞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Bromage评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行手术患者于术后给予0.2%罗哌卡因符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可取的显著的镇痛效果,且运动阻滞作用较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分别联合术后镇痛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对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2组患者均给予乳腺癌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且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且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两组均于多个时间点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入室时相比,两组诱导气管插管后、切皮后5min、拔管前等时刻MAP、HR均明显升高(P <0.05),而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切皮后5min、拔管前等时刻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4h、24h、48h等时间上,观察组血清皮质醇、CRP水平及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术后4h、24h等时间上,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及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有助于维持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别在手术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浓度。结果:A组PT、APTT、TT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B组TT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变化,而PT、APTT在术后24 h及术后72 h比术前明显延长(P〈0.05);A组和B组的FIB均在术后24 h及术后72 h明显升高,但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相比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舒芬太尼不同给药途径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54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例出现尿潴留,1例出现头晕;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为胃癌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上腹部手术有无超前镇痛的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法,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KAT组)20例,手术前15 min静脉给予氯胺酮0.3 mg·kg~(-1),继之持续静脉输注氯胺酮3 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前15min;对照组(NS组)20例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患者术后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麻醉恢复室和术后3、6、12、24、48 h随访PCEA用量、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及患者有无精神异常。结果KAT组术后3和6hPCEA用量显著少于N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NS组,其余各时点无显著差异,两组未有精神异常发生。结论 术中静脉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能提高术后早期PCEA镇痛质量及减少阿片类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