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某院中成药注射剂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0例应用中成药注射剂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50例,加强临床药师干预)和对照组(750例,未进行临床药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中成药注射剂的用药不合理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加强临床药师干预后,医院中成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率(30%)明显低于未干预前(57.6%).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未单独给药、溶剂选择不当、超适应证给药、溶剂用量不足以及给药剂量超标等方面.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7%)明显低于对照组(6.9%),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有利于规范中成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用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干预前与干预后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处方不合格率、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抗菌药费用、患者不良反应等基本指标。结果经药学干预的实验组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药学干预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药品费用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85.00%,明显高于及时干预的31.25%的接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够有效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记录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的药学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由于2014年药师没有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2014年临床的不合理用药率为49.3%。2015年药师进行了药学干预后,2015年的不合理用药率仅为15.4%,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的干预,不仅可以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几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还可以为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合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为观察组,对比药学干预方式与常规用药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为7.00%(7/100),低于对照组的13.00%(13/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4/100),对照组为9.00%(9/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引入药学干预模式,能够降低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间的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处方4000张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2月)、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2月),各2000张,对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不良反应分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临床用药干预实施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5.9%,且干预后中重度反应反应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制度规范、医师培训及与用药指导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实施药物干预,提高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利用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分级。  相似文献   

6.
李燕 《求医问药》2014,(16):136-137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不进行药学干预。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进行药学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处方用药的合理率为95.56%,而未接受药学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其处方用药的合理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处方用药的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处方用药的合理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率,预防患者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时而引起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保证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别对药学干预前后3个月的152例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药品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观察药学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6.7%,干预前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药学干预时于保证用药合理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注射用中成药引发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2042例采用注射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中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分析ADR的临床特点,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析A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42例患者中有53例发生ADR,发生率为2.60%;不同中成药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以≤7岁的患儿为主,占33.96%;多发生于输液后1d内,占73.59%;累及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及皮肤损害为主,分别占30.19%、26.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滴速过快(OR=0.83,P<0.05)、溶媒使用不当(OR=0.52,P<0.05)是A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注射前未冲管(OR=0.28,P<0.05)是AD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不同种类的注射用中成药均可引发ADR,临床应加大重视,合理调整注射滴速及选择适宜溶媒,注射前严格冲管,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讨论实施药学干预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抽取的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研究资料180份为对照组,未开展药学干预;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抽取的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研究资料180份为观察组,开展药学干预。针对两组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药学干预的影响。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在药学干预后,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发生明显转变,用药合理从62.2%提升到了91.7%;住院费用从2504.61±314.49元降低到了1859.09±259.68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针对患者的治疗,抗生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药物,对此开展药学干预后,能够指导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的耐药性,将用药合理率提升,减少患者的抗生素花费,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中,将药学干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与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90例,将未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将进行药学干预的患者归入观察组,每组各45例。分析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3±1.67)d、处方不合格率为6.7%、抗菌药使用率为26.7%、不良反应率为2.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能够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叶芳  马玉琴 《大家健康》2017,(12):183-184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医院营养类药物管理.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6月(药学干预前、A组)、2017年1~6月(药学干预后、B组)使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出院患者病历492、387份,比较药学干预前后两组病例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合理应用及药品费用情况.结果:药学干预后,B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比例、药品费用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大大促进了我院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素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应用抗生素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加强药学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比较2组处方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生素用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处方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抗生素治疗患者加强药学干预可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缩短用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尧  潘永辉 《中外医疗》2014,33(1):96-96,98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该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未进行用药干预前的用药记录。与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用药记录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药学干预后,该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下降2.01d,处方不合格率下降56.3%,抗菌药使用率下降30.2%,药品费用平均降低3777.6元,抗菌药费用平均降低2185.4元,患者不良反应降低6.5%;及时干预医师接受率为53.6%,延迟干预医师接受率为94.7%。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药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干预,可提高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12例患者(共2840份医嘱),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药学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比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2.75%与对照组9.51%相比显著较低(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3%与对照组8.59%相比也较低(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减少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了解合并用药的老年人药学服务需求,制定全面的药学服务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其中以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便秘或者腹泻等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3.33%、29.63%和14.8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统计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未遵医嘱治疗、药物自身药理学作用、医嘱不清楚构成比均比较高,分别为29.63%、25.93%、14.81%、14.81%.结论:老年人合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喹诺酮类药物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70例。参照组70例患者不进行药学干预,研究组70例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耐药率、不合理用药率、医生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准则的知晓率以及处方用药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耐药率、处方用药率以及不合理用药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医生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准则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用药安全进行保证,使得耐药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合理性的干预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1年—2013年用药干预采取常规药学服务模式的1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2014年—2016年用药干预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100份病历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服药依从性、药品差错事件、合理服药时间.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品差错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与合理服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者用药中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延长合理服药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合理用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作用,以及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临床药师合理用药干预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合理用药干预之后,儿童与老年人的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抗感染药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了明显下降,使用中药注射剂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了明显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通过临床用药的合理干预之后,能够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提升医院的治疗水平,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前后的病例各700例进行比较,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结果 干预后的注射剂的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现象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应采取充分的干预措施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对促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22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使用未采用药学干预(未干预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喹诺酮处方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干预组),比较两组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联合干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少,相比未干预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采用药学干预和系统化处方评估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