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莉  赵岩  吴丽香  王芸 《中外医疗》2013,(34):169-170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方法 选取2009年3-6月期间该院所收治的102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患者,对这些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且总结归纳出护理过程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结果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为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和医院不安全因素,其比例分别为15.69%、13.73%和1.96%.结论 由于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护理人员自身以及医院这3大类,所以要想切实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应重点做好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这3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总结护理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医院三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以患者自身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居多。医院应加强防范,完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水平,从而减少不安全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02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安全隐患.结果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占15.69%,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3.73%,院方不安全因素占1.96%.结论 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3方面,提高护理质量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加强医患沟通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方法选取80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护理人员经验缺乏、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质量下降及患者自身对病情的轻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自身情绪不稳等因素均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护理水平及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是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及同期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结论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一定要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02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安全隐患。结果: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15.69%,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3.73%,院方不安全因素1.96%。结论: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院方、护理人员自身和患者三方面,提高护理质量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加强医患沟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就"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 "进行探讨.方法:据我院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80例(2015年~2016年)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患者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再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得出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专业性、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及其他因素三大方面,并针对这三方面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使患者自身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例92份,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 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医疗事故为31例,患者不安全因素为19(61.29%)例,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为9(29.03%)例,医院不安全因素为3(9.68%)例。结论增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构建具有特色的护理体系,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可能来自于护理人员、患者或其他方面,应认真分析总结并进行合理防范。结论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强化护患沟通,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及管理,尽量消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观察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 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6例出现护理风险事件(5.00%),患者投诉10例(8.33%).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患者对护理要求高、病房环境不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等,应从护理人员、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防范处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关系护理质量,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医生的工作态度都会引发护理风险.所以,医院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张芸华  ;徐娟娟 《吉林医学》2014,(21):4780-4781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避免心血管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60例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此对10位参与了这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医院、患者自身、医护人员,其中医院的护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是护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护理专业知识。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针对性防范对策进行探讨。方法盲选我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所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到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既存在有护理人员因素又涉及到患者自身因素。结论为有效保障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效果,需要对护理中潜在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那些不安全因素会发生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的6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内容以病历资料分析,患者问卷调查以及护理士问卷调查等,将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整体。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有,病历书写不规范、护理操作不规范、患者医用费用纠纷、患者不遵循医嘱治疗等,总结不安全因素为护士、患者及病历书写等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会时刻影响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利益与健康。因此要找出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才能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爱春  陈雪艳 《求医问药》2014,(3X):252-252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分析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护理人员因素与患者自身的因素。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我们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护患沟通,这对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归纳总结其具体护理情况。结果: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要的就是对治疗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和患者的沟通,重视护理记录的整理和跟踪,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归纳总结其具体护理情况。结果: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要的就是对治疗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和患者的沟通,重视护理记录的整理和跟踪,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结合实际经验与相关研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分析护理期间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做整理。结果:由医院相关责任部分形成的安全因素出现6例,护理工作不当导致的不安全因素达35例,由患者本身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达14例,文章对减少不安全因素提出策略建议,以期改变现状,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提升医院相关部门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患者沟通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抽选出98例作为观察与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分析显示,在心血管内科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护理人员的原因,占50%;其次为护理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最后为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赢得患者的满意。  相似文献   

19.
梁秀萍 《中外医疗》2012,31(31):182-183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该院近3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剖析,归纳出相关的防范对策。结果护理人员、患者及医院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三个不安全因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明确岗位职责、健全规章制度,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记录,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改善病房环境、强化安全管理,对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和总结性方式,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出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三方面,科室应根据具体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防范护理不安全因素,降低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