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营养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以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1例、腹泻2例、肺部感染2例、深静脉导管感染3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胃肠外科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92例,将全部患者分成两个组别进行研究: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患者的情况要好,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手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患者的营养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3.
翟明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456-245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护理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9±4)h比(28±6)h;(32.2±2.1)h比(57.2±3.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0%(17/20)比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肠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肠胃功能,并显著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规范化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手术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关住院指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食管癌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相关住院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英  冯娟 《吉林医学》2010,(26):4502-4502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护理方法。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63例,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1例。结果:EN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短于PN组,住院时间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日。在进行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时,还要在营养管、管饲过程的护理和胃肠道观察、营养监测方面做好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及合理护理。方法从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中筛选出1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经鼻胃管、空肠管造瘘补充肠内营养,并配合积极地合理护理,观察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这160例患者在胃肠外科手术后,在肠内营养支持和合理护理后,并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感染,也较一般场外营养明显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可得:术后8天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铁蛋白较术后1天有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天的Ig G、Ig A、Ig M较术后1天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和合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积极恢复,有利于减少甚至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缓解患者术后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的时间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326例,根据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术后6-8h肠内营养组和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后肠内营养对照组.术中均将鼻胃管置入空肠上段或屈氏韧带下方15cm,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组在术后6-8小时予以肠内营养,对照组于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予以肠内营养,患者能正常地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对不同时间给予肠内营养病人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5.1±15.6小时明显优于对照组74.2±21.6小时;住院费用试验组45450±1076元,对照组52320±1178元;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实验组7.8±2.9天,对照组9.3±3.1天.结论实验组的比对照组的数据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以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指标水平为评价指标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护理满意度高,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蛋白质和血红蛋白指标高,营养不良发生率低,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营养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64例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各32例,营养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内,术后24小时予以肠内营养,维持7-10天,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对照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后7日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肺部及术野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 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组为(48±4)小时,对照组为(72±6)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6,P<0.05);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重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体重的维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同时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以辅助治疗,对比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体内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8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经过对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前后的体内营养指标情况比较,经治疗后,患者的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等营养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胃肠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效果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及相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内营养结合相应个性化护理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进行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营养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韩露  张颖  张蒙 《中国乡村医生》2023,(31):114-116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0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水平、胃肠道耐受情况以及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皮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脂肪厚度大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不耐受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肌力及意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减少胃肠道不耐受情况,提升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关胃肠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预后营养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肠胃功能的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6例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及传统肠内营养,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并就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术后(8.3±2.3)d显著低于对照组(10.4±2.7)d,且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71%显著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帮助患者快速改善身体条件,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且能够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生理盐水灌肠、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及全身抚触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分别为(4.25±1.18)天、(5.12±1.39)天及(8.56±2.04)天,对照组分别为(2.09±0.98)天、(11.25±1.68)天及(14.21±3.58)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出生后第3天和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温生理盐水灌肠、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及全身抚触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黄疸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多系统康复情况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组)和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干预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营养状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各项营养状态指标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多系统康复情况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更为明显,患者术后的康复状态更佳.  相似文献   

20.
刘宇 《中国民康医学》2014,(13):121-12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1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个性化护理组)106例和对照组90例(传统肠内营养及常规护理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39.6±5.6)h,术后住院时间为(12.2±4.3)d,并发症发生率为3.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