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AMI急诊PCI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经急诊介入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安全度过危险期,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水平的治疗和完善的护理能挽救患者生命,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诊PCI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6例急诊PCI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3例。观察组给予绿色通道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平均时间、到达心内导管室平均时间、开始PCI平均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诊停留平均时间、到达心内导管室平均时间、开始PCI平均时间均比较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6.12%、98.06%,均高于对照组的81.55%、77.67%(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绿色通道处理,可有效缩短急诊PCI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故此方案推广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3.
马列  贾绍斌  仇玉民  魏宁  沙勇 《重庆医学》2012,41(2):185-188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19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抽吸组(A组)和常规PCI组(B组),比较观察术中TIMI血流恢复情况、心肌染色(MBG)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结果抽吸组从Killip分级、临时起搏器和气囊反搏(IABP)的使用方面来看,病情明显较常规组严重,抽吸组TIMI 0-1、2级血流比例、MBG 0-1、2级比例较常规组低,30d内心源性死亡率、30d内再梗死率、30d内TVR、30d内MACE较B组有降低趋势;抽吸组TIMI 3级血流和MBG 3级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4.
贾晓刚  王东  左国兴  杜心平 《吉林医学》2009,30(15):1640-164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6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其中40例(A组)将0.36mm(0.014in)BMW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血栓抽吸导管,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直接置入支架;另外36例(B组)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5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50%比22.22%,2.50%比13.89%,P均〈0.05)平均随访3.3±1.5个月,随访率95.6%,两组患者5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全程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精心的全程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2.50%,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取得了显著治疗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得以提高,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李希玲  刘晓燕  康嵘  何玉梅 《吉林医学》2013,(29):6198-6199
目的:总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术并发症采取护理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术的并发症采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 C I术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重建血运.结果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是PCI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严密观察患者情况,术后仔细观察,精心护理,可提高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凌玮  王志  杨华志  王秀芝  杨波  王东方 《河北医学》2006,12(12):1218-1220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实行急诊PCI(≤12h)的患者61例,其中≥60岁的30例(老年组),<60岁的31例(中轻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心力衰竭及多支病变比例高于中轻组(分别为40%,6%和52%,23%,P均<0.05),老年组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中轻组[(63.86±16.7)m in(51.16±13.5)m in,P<0.05]。两组患者急诊PCI成功率分别为老年组97%,中轻组1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死亡老年组3例,中轻组0例,两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4个月至2年,老年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3例、猝死0例(共占30%);中轻组发生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例、猝死0例(总计10%),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成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老年组和中轻组无显著差异,虽然老年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中轻组,但仍证明急诊PCI对老年AM I患者梗死动脉的开通是安全有效的并有良好的近、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4),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则不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的变化,同时比较出血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2~3级比例为95.83%,与对照组的9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TMPG2~3级的比例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老年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参与群体,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7年1月份至2018年1月份。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40例患者为对照组,4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预后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费瑜  宋春莉  刁鸿英 《广东医学》2006,27(4):510-5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LP)水平的变化及急诊PCI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老年正常对照组、老年AⅧ患者及急诊PCI后即刻,6h,24h血清LP水平。结果 老年AMI患者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急诊PCI后即刻,6h,24h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PCI组。结论 LP参与了老年AMI患者的痛理过程,急诊PCI可影响老年AMI患者LP的变化,急诊PCI后给予相应治疗以降低LP水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卫红梅 《华夏医学》2012,25(6):906-908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危重,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1].近年来,在我国患病人数明显增加呈年轻化趋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液供应是再灌注治疗的终极目标[2].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是降低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的关键[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ner,乐普)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2例AMI患者均为ST段抬高性AMI(STEMI),42处罪犯病变,共置人48枚Partner支架。结果:42例介入治疗患者均获成功。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3~14(8±5)个月临床随访。1例手术后3天发生猝死;1例术后1周再梗,造影证实为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行血运重建术;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Partner支架在AMI急诊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危及生命的疾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已经被证实可使患者获益,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抗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1],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第三代抗血小板药物,目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是使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PCI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溶栓治疗.我科自2001年2月~2005年8月对56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 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周到、有效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结果: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 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1].由于PCI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为广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了宝贵的治疗机会并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开展了21例急诊PCI,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出现、住院时间缩短.现将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