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其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性,为以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每组各40例。介入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溶栓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介入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溶栓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诸如平均住院时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发生概率等相对于溶栓组患者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与溶栓治疗均是当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治疗方式,相对于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更为突出且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发生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罗莘 《当代医学》2013,(7):61-63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24例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且院前出现心脏骤停患者,随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各112例,介入组选择急诊介入治疗,溶栓组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心力衰竭、再次休克及诱发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溶栓组,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严重心律失常均为再通后引发。介入组成功抢救93(83.04%)例,失败19(16.96%)例,总有效率为83.04%;溶栓组成功抢救63(56.25%)例,失败49(43.75%)例,总有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运用紧急介入治疗,疗效优越,且并发症明显降低,比溶栓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两组均行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及心绞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85.9%;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94.4%,对照组83.1%。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及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波立维和针灸,疗程8周.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主要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心脏事件(MACE)(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和)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方法治疗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集96例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40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归为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评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经过治疗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休克、心力衰竭、诱发出血的概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4.64%(53/56),对照组本次治疗有效率为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联合方案对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作用,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80例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分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40例,并对其进行回访调查,回访年限为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且对其疼痛缓解率、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针对80例患者的5年内回访表明,1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6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57%;3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1%,药物组疼痛缓解率为65%;5年内对患者回访,介入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5%,药物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0%;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1.5%;药物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病率为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数据表明,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治疗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缓解了患者的疼痛,预防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01ml/k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用5~7天。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1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有6例出现皮下瘀斑,3例进展为AMI;而对照组有6例进展为AMI,均行冠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5 000 U脐周皮下注射,1次/12 h,疗程1周。治疗前后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量、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改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范建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81-4382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不能耐受硝酸酯类副作用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治疗组,除硝酸酯类药物以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选择同期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在内的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较好,尤其对硝酸酯类不耐受的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5000U脐周皮下注射,1次/12h,疗程1周。治疗前后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量、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改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肝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汤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发生率亦有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吉林医学》2011,32(25):5219-522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9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12 h后给予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 d。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6.6%,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48.9%,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降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390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溶栓治疗,治疗组对患者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8%,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治疗组的疗效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本次研究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65岁)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1);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缺血心电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田亚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43-3044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常规组25例。常规组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调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①心绞痛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②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维成  王勇  代斌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88-2889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急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典型心绞痛型达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心绞痛型的发病率可为30.2%,无症状型更是高达42%,而典型心绞痛型仅占20%。说明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患者中,非典型心绞痛型是一较明显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林晓强 《右江医学》2006,34(4):379-38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45,P<0.01),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 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除不应用硝酸酯类药外,继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口服,3次/d,连用2 周.结果 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有效缓解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59.6%,P< 0.05,以治疗组为优,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绮旎  刘龙 《吉林医学》2011,(20):4145-4146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5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0.9%NaCl溶液250 ml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心绞痛发作情况,检查心电图等指标。治疗2周后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疼痛程度、诱发因素、疼痛持续时间等。结果:舒血宁和硝酸酯类两药合用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明显高于两药单独使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血宁和硝酸酯类药物联合应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减少、疼痛程度减轻,疼痛时间明显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