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腹腔内注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术毕时腹腔内注射0.5%罗哌卡因30mL,对照组则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其术后3、6、12、24h的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凶腹腔内注射可较好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腹腔内喷洒与切口浸润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5月 ?2018年5月收治的142例宫颈癌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79例,对照组手术结束后给予罗 哌卡因切口浸润,研究组手术结束后给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与腹腔内喷洒。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NRS) 评分、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及12h,研究组静态、动态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pge2、sp、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术后12h,两组pge2、sp水平均上升,β-ep水平均下 降,研究组变化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罗哌卡因腹腔内喷洒与切口浸润可明显减轻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调节疼痛介质的表达,镇痛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联合用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手术前、后用长效局麻药联合氯诺昔康及地塞米松进行多模式预先镇痛能否提供更优越的镇痛效果。方法LC患者60例,随机分成A(术前用药组)、B(术后用药组)、C组(术前术后用药组),每组20例。由1名对用药不知晓的麻醉科医生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术后各时点的总疼痛程度、切口痛、内脏痛及肩部痛的疼痛评分,以及第1次应用麻醉性止痛剂的时间、剂量和使用总量。并于手术前、术后2 h抽取外周静脉血,测血糖、皮质醇浓度。结果(1)术后总疼痛程度评分,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VAS显著低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4、8 h的VAS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C组和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组在24 h内均能发挥良好的切口镇痛效果,在术后2、4、12 h较B组能更好地缓解内脏痛(P〈0.05),C组VAS评分在术后1、12、24 h显著低于A组(P〈0.01),A、B组在各个时间点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糖浓度:A、B组在局麻术后2 h增高(P〈0.05),显著高于C组(P〈0.05);(4)皮质醇血浆浓度B组在术后2 h即有升高(P〈0.01),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术前术后联合用药多模式预先镇痛能较术前单独或术后联合用药止痛模式提供更完善的镇痛,对机体疼痛应激反应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内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外一科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 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以电针预干预处理,B组患者术后缝合前予以罗哌卡因腹腔内注射,C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予以电针预干预处理、术后缝合前予以罗哌卡因腹腔内注射。观察3组患者术后12h、24h内脏痛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24h内镇痛补救次数,比较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C组患者术后12h、24h内脏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 组、B组(P<0.05)。C组患者术后24h内镇痛补救次数显著少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A 组、B组(P<0.05)。C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B组(P<0.05)。结论 电针预处理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可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内脏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缩短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7):2396-2399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择期扁桃体切除术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患儿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患儿接受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后6、12、24h时,检测血清中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及应激介质。结果:手术后6h,两组患儿血清中β-EP、SP、BK、TNF-α、MCP-1、IL-4、IL-10、F-Cor、NE、AT-II、G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12、24h,对照组患儿血清中β-EP、SP、BK的含量较手术后6h时显著升高,联合组患儿血清中β-EP、SP、BK的含量与手术后6h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中TNF-α、MCP-1、IL-4、IL-10、F-Cor、NE、AT-II、GH的含量较手术后6h时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患儿血清中TNF-α、MCP-1、IL-4、IL-10、F-Cor、NE、AT-II、GH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减轻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及炎症应激反应的作用较单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更为持久且确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57-60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对减轻术后疼痛的应用。方法 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盘锦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患者96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做任何止痛处理,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注射液于切口下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的疼痛情况、下床活动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6、12、24h 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3±1.0)分、(3.5±1.2)分、(3.0±1.5)分,对照组在术后6、12、24 h 的疼痛评分分别为(5.2±1.1)分、(6.3±2.1)分、(6.0±1.8)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7±2.3)h、排气时间(10.7±2.1)h,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1.3±2.1)h、排气时间(12.7±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中出现胃肠功能障碍3 例,联合止痛药物治疗2 例,对照组中出现胃肠功能障碍10 例,联合止痛药物治疗9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罗哌卡因在切口下局部麻醉可以减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及切口内注入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 80例胆囊腹腔镜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前先向胆囊表面喷0.5%罗哌卡因6 mL,术毕再向胆囊床及肝膈间隙喷洒12 mL.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注入相同药液4 mL;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术中胆-心反射发生情况,术后0、2、6、12和24h行VSA评分,记录术后患者右上腹、右肩背疼痛及腹壁切口疼痛、镇静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反射.结果 术中实验组无胆-心反射发生,对照组发生8例(20%).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右上腹、右肩背疼痛及腹壁切口疼痛VAS评分,在术后12 h内各个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而12-24 h时VA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恶心、呕吐、瘙痒和眩晕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腹腔及切口喷洒罗哌卡因对防止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及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瑞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均分为3组.罗哌组(A组):缝合切口前向胆囊床喷洒及切口局部浸润0.5%罗哌卡因;多瑞吉组(B组):入手术室时胸前贴多瑞吉贴膜;联合组(C组):入手术室时胸前贴多瑞吉,缝合切口前向胆囊床喷洒及切口局部浸润0.5%罗哌卡因.术中3组均采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进行VAS评分、Ramsay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瘙痒、眩晕、呼吸抑制等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A组术后6 h内、B组术后6~48 h内镇痛效果满意,C组在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满意;呼吸影响:3组病例均未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相似.瘙痒、眩晕发生率B、C组略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瑞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体重44.5~91 kg,随机分成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组(FR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 min和术后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FR组切皮前采用0.5%罗哌卡因于切口周围、皮下、肌肉、腹膜浸润麻醉(剑突下10 ml,脐上和右腹部切口分别浸润5 ml),F组则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2、6、12及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哌替啶的使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组术后2、6、12及24 h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F组(P<0.01);与F组比较,FR组哌替啶使用例数减少(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多模式镇痛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切除术腹腔内注入罗哌卡因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14岁行阑尾切除术的小儿4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喉罩或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于关腹前腹腔内注入0.25%罗哌卡因1.5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回病房后0h、0.5h、1h、3h、6h、12h、18h和24h的客观疼痛评分(OPS)和家长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需要用镇痛药地佐辛例数和使用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在0.5h、1h、3h、6h、12h的OPS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使用地佐辛总量和总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切口血肿和感染、腹部感染、术后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小儿阑尾切除术后应用0.25%罗哌卡因1.5mg/kg腹腔内注药行术后镇痛有效、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常为轻到中度疼痛,目前国内外已有局麻药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腹腔骨应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安慰剂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60名择期行LC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以0.5%罗哌卡因逐层浸润各切口并喷洒腹腔。B组方法同A组,时间为手术结束时。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3、6、24hVAS评分。3、6、24h腹腔内和切口疼痛VRS评分。结果:A、B组术后6h内VAS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h切口和腹腔疼痛VRS评分A、B组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差异,术后6h A组腹腔内疼痛V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腹腔内喷洒可明显降低腹腔镜手术后早期VAS评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有与术后给药对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术前腹腔内浸润在减轻腹腔内疼痛方面可能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分别实施全屏静脉麻醉、全屏静脉麻醉+罗哌卡因局麻,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不同麻醉时间点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38±2.39vs22.32±3.1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罗哌卡因局部麻醉,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胆囊术后喷注对于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手术结束前胆囊窝注入0.298%磺酸罗哌卡因20mL,切口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未作处理。术后记录24h内4点视觉模拟评分法f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结果:术后24h内,观察组患者镇痛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可以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疼痛,经济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行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择期拟行肩关节手术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对照组予0.375%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1 mL,观察组予0.375%罗哌卡因20 mL+5 m...  相似文献   

17.
秦薇  马颖琳  浦明  董土产 《当代医学》2009,15(15):109-110
目的考察胆囊窝内注入罗哌卡因与甲强龙混合液用于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G)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LC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药为1%罗哌卡因10ml+甲强龙40mE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对照组为生理盐水20ml,在胆囊切除后分别注入胆囊窝。采用VAS评分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4、8、12、24h静息时腹腔内、肩部和切口疼痛,以及咳嗽时的疼痛程度。在术后24h观察恶心、呕吐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4、8h静息时的切口痛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4、8、12h静息时腹腔内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呕吐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53.4%)。结论胆囊窝内注入罗哌卡因配伍甲强龙混合液可显著降低LG术后疼痛,对术后恶心呕吐也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11-11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0例,当产妇宫颈扩张≥4 cm,且变薄50%时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予硬膜外0.125%罗哌卡因,总体积为15 mL,B组(n=30)予硬膜外0.125%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4 mg,总体积15 mL。在首次要求止痛时,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10 mL 0.125%罗哌卡因,每小时用8 mL 0.125%罗哌卡因进一步镇痛。主要观察指标是硬膜外镇痛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阻滞前和阻滞后15 min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使用罗哌卡因总量、Apgar评分、脐静脉pH值、产妇满意度和副作用。结果 B组的平均镇痛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罗哌卡因总需求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前相比,阻滞后A组和B组的VAS均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0平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最高感觉阻滞平均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最高感觉阻滞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无运动阻滞发生率。两组在血流动力学、疼痛评分、新生儿结局、产妇满意度和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在治疗分娩疼痛时延长硬膜外镇痛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母婴不良反应有限。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属含单一异构体S-罗哌卡因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它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小、小剂量应用具有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以及高清除率等特点。近年来已被推荐用作为硬膜外连续输注术后镇痛的局麻药嘲。笔者将罗哌卡因与曲马多联合用于上腹部胆囊切除手术术后镇痛,观察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口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对腰椎间盘切除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以0.25%的罗哌卡因+肾上腺素在切口皮下、肌层等逐层浸润麻醉;B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以0.9%生理盐+肾上腺素在切口皮下、肌层等逐层浸润麻醉;C组患者不作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分别观察记录术后2、4、6、8、12 h患者安静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术后12、24 h内要求额外给予镇痛药的人数、患者睡眠质量的满意认可度及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术后6、8、12 h时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内A组病人要求使用额外镇痛药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满意认可度明显好于B、C组(P>0.05)。A、B、C 3组病人手术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无明显差异,未有伤口感染病例的发生。结论:切口局部逐层注射罗哌卡因用于腰椎间盘手术,患者术后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较满意的睡眠质量,并能显著降低患者使用额外镇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