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术治疗严重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7例37眼.结果:术后网膜复位31眼(84%),部分复位4眼(11%),未复位2眼(5%),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中充分剥膜,切除增生膜,进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合理应用眼内填充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再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32例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激光封孔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剥膜、视网膜切开取视网膜下机化膜及增殖条索、松解僵硬的视网膜、利用眼内填充物促使视网膜复位、定期取出硅油等术式观察治疗结果.结果:32例再手术者全部解剖复位,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选择硅油注入术者,取油后3例再脱离.结论:玻璃体切割或常规术后引起玻璃体增殖膜是引起再脱离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促使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为增进患者的视力,减少致盲率,对视网膜脱离术后再脱离应认真对待,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脉络膜脱离复位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20例(20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临床资料,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尽快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放脉络膜上腔积液,硅油填充或膨胀性气体填充,全部联合巩膜扣带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手术复位率为100%(20/20),20只眼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为0.1至0.3,其中16例术后视力≥0.12。结论:对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脉络脱离复位术,有利于减少PVR的发生和提高手术复位率,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2):13-13,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8例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或术后联合气体填压。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外伤性黄斑裂孔封闭及视力结果。结果:7只眼(87.5%)达到解剖复位,所有眼(100%)的黄斑裂孔均得到有效封闭。5只眼(62.5%)术后视力提高,3只眼(37.5%)无明显变化。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填压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保证有效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未见周围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范围对于黄斑裂孔的封闭和视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巩膜外填压治疗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巩膜外填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43眼)因各种原因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注入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患者进行巩膜外填压,术中引流或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巩膜外填压的疗效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3眼中,39眼视网膜脱离在下方,4眼为颞上或颞侧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复位41眼,2眼因PVR严重术中视网膜不能复位而改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注入术。术后视力手动2眼,指数4眼,0.01为3眼,0.02-0.05为19眼,0.05-0.1为7眼,0.1-0.5为10眼。平均随访10个月,3眼视网膜脱离再次复发而行玻璃体手术。结论巩膜外填压对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PVR严重的复发眼宜行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8.
李雪冰 《当代医学》2010,16(2):101-101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0例54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加压、环扎、放液等手段治疗。结果一次手术治愈率91.2%,总治愈率93,7%,术后增进视力94.5%。未愈原因:视网膜巨大裂孔、玻璃膜体增殖膜形成。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巩膜冷凝、环扎外加压手术治疗获得视网膜复位,改善视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避免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9.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眼内注气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治愈6例,好转2例,失败3例,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复发。手术失败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地切除视网膜前膜及玻璃体周边部的增殖条索。手术成功率的高低与PVR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扎带,玻璃体注气C3Fe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身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需另外的巩膜切口引流脉络膜下腔的液体,术后随访2~16个月,12只眼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未诱发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提示玻璃体手术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时是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眼内注气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治愈6例,好转2例,失败3例,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复发。手术失败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地切除视网膜前膜及玻璃体周边部的增殖条索。手术成功率的高低与PVR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赵昕  李敏  罗毅  白海琴 《广西医学》2004,26(11):1635-163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onopathy ,PVR)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价值。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治疗PVRC2 级以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2 0例 2 0眼 ,并与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 2 0例 2 0眼进行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除组一次手术治愈率 90 % (18 2 0 )较巩膜环扎外加压组6 0 % (12 2 0 )高 (P <0 0 5 ) ,玻璃体切除组术后 6月脱盲 (视力≥ 0 0 5 )率 85 % (17 2 0 )优于巩膜环扎外加压组 4 5 % (9 2 0 ) (P <0 0 1)。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严重PVR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一次手术治愈率高 ,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93年1月~1996年7月对单一后段玻璃体切割术与后段玻璃体切割加预防性巩膜环扎术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4例94只眼,男84例,女10例,年龄3~60岁。眼球挫伤、穿通伤致玻璃体积血34只眼,外伤性玻璃体混浊20只眼,球内异物28只眼,外伤性眼内炎12只眼。行单一后段玻璃体切割术51只眼,行后段玻璃体切割加预防性巩膜环扎术43只眼。术后采用眼底镜和B超确珍视网膜是否脱离。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经本人同意后行二次手术。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巩膜扣带术,研究组予以玻璃体切割术,对比两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两组视网膜初次复位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黄斑前膜、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复视、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相较于巩膜扣带术,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具有更高复位率,且复视、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01例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行玻璃体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探讨:(1)对视网膜嵌顿部是否一定行视网膜切开;(2) 在玻璃体切割眼是否还需要进行巩膜环扎术和外加压术. 方法:资料分为视网膜切开组和视网膜未切开组,比较两组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和视力改善情况,并分别在两组内比较行扣带术与未行扣带术病例的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结果:视网膜切开组的解剖复位率(85.2%)和最终复位率(59.0%)均高于视网膜未切开组;行巩膜扣带术的病例在视网膜切开组的最终复位率(83.3%)明显高于无扣带组.结论:开放性角巩膜破裂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需要行玻璃体手术时,应考虑视网膜切开松解嵌顿并联合巩膜扣带术,以比较彻底地松解缩短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6例各种原因玻璃体切割途径硅油填充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病例使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26例中共成功复位视网膜24例,手术成功率92.31%,2例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展致手术失败,术后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影响手术成功主要因素为PV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漏斗状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漏斗状视网膜脱离18例、18眼 ,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 ,14眼填充硅油 ,4眼填充C3 F8。结果 :18眼中视力增进 13眼 ,占72 .2 % ,不变 4眼 ,占 2 2 .2 % ,下降 1眼 ,占 5 .6 %。硅油填充 14眼 ,C3 F8填充 3眼视网膜均一次复位成功。C3 F8填充 1眼术后复发网脱 ,行二次手术 ,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 ,术后 4眼暂时性眼压升高。 1眼持续高眼压 ,2个月取出硅油 ,视神经萎缩。结论 :漏斗状视网膜脱离会致视功能严重损害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黄朝晖  李敏 《微创医学》2009,4(6):650-65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4例44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借助广视野系统进行玻璃体切除,并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冷凝视网膜裂孔,术前予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术后实施正确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一次手术复位36眼(占86.4%),最终复位42眼(占95.5%),2眼因病人不愿做二次手术而放弃治疗。盲目率从术前84.1%(37/44)下降到术后6个月的27.3%(12/44)(χ^2=28.781,P=0.000)。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疗效确切,护理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弱视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弱视眼视网膜脱离患者18例(18眼),分析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观察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视网膜脱离PVR分级均为C3级以上,且均为多个裂孔,术中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并行巩膜外环扎术。术后患眼视力提高不明显,取油后5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结论:弱视眼视网膜脱离一般发现较晚,PVR严重,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助手照明四切口双手操作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53例需行双手操作法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行助手照明下四切口双手操作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随访6-16月,平均13.2月,对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53例患者中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51例(96.2%),未复位2例(3.8%);53例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例(1.9%),术中玻璃体出血8例(15%);53例术中均未发生巩膜切口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的51例中6例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2%),但均与巩膜切口无关。结论:助手照明四切口双手操作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且具有较多术中操作优势,故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