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9月39卷第9期报道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徐凌等,为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认识并了解二者关系,对103例DVT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溶栓护理、健康教育及恢复期压力袜的辅助压力治疗等。结果:60例患肢水肿等症状消失,恢复期辅助压力治疗,下床活动后无肢体肿胀等深静脉返流症状出现。结论:溶栓护理、健康教育及辅助压力治疗的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探讨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9年7月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结论:妊娠产褥期、老年人内科疾患卧床及手术后卧床时间长是此病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合理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有效诊治方法。 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 116例 (12 6个肢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中的 4 8例采用深静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栓 抗凝法 ,6 8例采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栓治疗。结果:随访 1~ 13年 ,4 8例手术 (5 4个肢体 )病人中 ,痊愈 2 1例 (44 % ) ,改善 19例 (40 % ) ,减轻 8例(17% ) ;6 8例溶栓 (72个肢体 )治疗病人中 ,痊愈 2 7例 (40 % ) ,改善 31例 (46 % ) ,减轻 8例 (12 % ) ,恶化 2例 (3% )。结论:取栓术是恢复深静脉回流通畅、防止静脉栓子机化对瓣膜造成损害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尿激酶溶栓疗法可有效溶解血栓并防止血栓的蔓延及复发 ,并逐渐建立血管腔再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用尿激酶溶栓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5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临床治愈 18例 ,治愈率 72 % ;显效 5例 ,显效率 2 0 % ;有效 2例 ,有效率 8%。结论 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72%;显效5例,显效率20%,有效2例,有效率8%。结论 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溶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蒙秀林  张颖  马刚 《海南医学》2007,18(11):101-103
目的 探讨围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治预防措施及母婴预后.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10年来21例围生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包括1例继发肺动脉栓塞和2例昏迷患者经积极治疗治愈,1例并发足坏疽行截肢术,1例严重肺栓塞病情稳定出院;DVT患者再次妊娠3例,2例孕期经过顺利,1例继发另处的DVT,经治疗痊愈;结论 围产期DVT高发于产褥期,其可致严重并发症,急性期使用溶栓、抗凝,降低血粘滞度等积极治疗多可治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可减少并发症、远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至2008年我院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病例中,基本治愈者30例,有效者5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10~22 d,平均15 d.5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下肢DVT 54例。结果42例患者有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50例病人经彩色多普勒诊断,1例经手术治疗,余抗凝溶栓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导致DVT的危险因素很多,预防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治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6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 ,彩色多普勒及静脉造影确诊。其中男 2 8例、女 32例 ,年龄 14~ 75岁 ;左下肢 34例 ,右下肢 2 4例 ,双下肢 2例 ;手术后 2 0例 ;产后10例 ,外伤后长期卧床 5例 ,不明原因 2 5例 ;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 :≤ 7d 10例 ,7~ 15 d 15例、15 d~ 30 d 2 8例、30 d以上 7例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40例 ,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2 0例 ,所有患者均有患肢疼痛、肿胀 ,按之凹陷 ,直立或行走后加重 ,休息或抬高患肢可缓解 ,部分伴有浅静脉曲张。2 诊断及疗效标准依据 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病人60例,运用尿激酶(urokinase UK)等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15):2203-2204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对3年来5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占94.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左下肢(44.6%)。56例患者中,手术及创伤组患者31例,非手术及创伤组患者25例。非手术及创伤患者的WELLS平均分值低于手术及创伤患者。两组低、中危及高危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及创伤、卧床及引起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的慢性内科疾病。慢性疾病老年人可因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对基础疾病的诊断,影响DVT的早期临床评估,应进行有效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32 例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溶栓及抗凝治疗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0年7月~2005年7月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经总结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防治,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3例均为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晚期肿瘤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52~75岁,其中肺癌7例,直肠癌4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5例,胰腺癌1例,肝癌1例,卵巢癌1例。手术后2周  相似文献   

15.
ICU内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发病原因、监测方法、治疗及预后,为ICU内DVT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中心ICU 32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院ICU内DVT发病率为4.7%(32/681),本组中DVT发病率前三位病因分别为急性重症胰腺炎(46.9%,15/32)、多发伤(28.1%,9/32)、高血压脑出血(12.5%,14/32).常见危险因素为深静脉置管、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经抬高患肢,抗凝和溶栓治疗7~14天30例治愈,占93.8%(30/32).仅1例并发肺栓塞,占3.1%(1/32),无病例死亡.结论:ICU危重病人是DVT高发人群,病因多样.对高危病人应密切注意防治血管性并发症.D-二聚体、血小板变化、下肢及盆腔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是有效的监测手段.早发现、早期积极抗凝溶栓治疗是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16.
潘建芳 《浙江医学》2007,29(2):166-167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CT)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eombolism,PT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ns thromboembolism,VTE)的二种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恶性肿瘤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能及时正确诊断并治疗DVT,则可显著减少P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夏尔班 《新疆医学》1998,28(3):169-17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vein thrombosis)为当今血管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是产褥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常因误诊及治疗不当使病人遗留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溃疡等后遗症,影响工作和生活。本文报道1992~1996年收治的18例患者的诊治情况。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单侧肢体发病17例,双侧肢体发病1例,共19条肢体。年龄22~38岁,平均29.4岁。顺产15例(16条肢体),剖宫产3例(3条肢体)。左下肢13条肢体,右下肢6条肢体。肿胀19条肢体、浅静脉曲张13条肢体、足靴区色素沉着3条肢体。产后1周内发病11条肢体,2周内发病5条肢体、4周内发病3条肢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恶性肿瘤并发DVT的认识。方法:分析18例恶性肿瘤并发DVT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栓形成的部位、原发肿瘤的类型、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恶性肿瘤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15例(15/18,占83%),血管阻塞的程度平均为84%,原发肿瘤的第1位是肺癌,占39%;其次,是胃肠道癌,占28%。溶栓治疗后肿胀的肢体周径仅比治疗前缩小平均为1.8cm。结论:恶性肿瘤可能使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导致DVT;对无明显诱因的DVT患者,都应注意是否由于恶性肿瘤所致;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溶栓治疗的效果比非肿瘤引起的DVT明显差  相似文献   

19.
伊文杰 《中外医疗》2013,32(1):161+163-161,16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均再通,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通过手术前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减轻疼痛,减轻焦虑,保护患肢静脉回流良好,协助患者自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部分患者血栓脱落后并发肺栓塞 (PE)可致死亡 ,或造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长期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 ,术后并发DVT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因此提高对术后DVT和PE的认识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我科 1987年 2月— 2 0 0 2年 7月诊疗的术后DVT和PE 15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 12例 ,女 3例。年龄 4 1~ 80岁 ,平均 6 2岁 ,其中 >6 0岁 10例。发生于甲状腺癌术后 1例 ,胃癌术后 1例 ,升结肠癌术后 1例 ,横结肠癌术后 1例 ,回盲部癌术后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