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侠 《中外医疗》2008,27(18):123-124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护理.结果 采用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的患儿脑水肿及高颅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高压氧对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赵芳芳 《求医问药》2014,(17):138-138
目的 :探讨分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2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其脑部缺血、缺氧的症状,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200例患儿。结果:通过治疗护理,本组200例HIE患儿,治愈率达85%。结论: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HIE患儿重在预防,早期治疗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同时疗程要足够。  相似文献   

4.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小儿智力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是医学领域的新进展 ,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国内外愈来愈受到重视。它可提高患儿的血氧含量和氧分压 ,逆转缺氧的病理过程 ,增加氧在脑中的弥散距离 ,挽救梗塞边缘濒死的缺血细胞 ,使正常的脑组织血管收缩 ,增加缺氧部位的脑血流。故高压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措施 ,患儿父母对高压氧疗法也都采取积极的态度。我院儿科自 1997~ 1999年对 2 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除…  相似文献   

5.
黄电芳 《当代医学》2011,17(21):118-1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护理分析与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共245例,根据病情分为中度组与重度组,全部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并按照临床表现与诊断结果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治疗前后全部患儿检查SOD活性和MDA水平,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中度组患儿总有效率达93.87%,重度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复杂严重,给予其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干预,对保证临床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寻找减少其并发症的方法 . 方法 将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入院的10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55例实施新生儿抚触、按摩,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疗程,而且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P< 0.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昱 《吉林医学》2015,(5):972-973
目的:对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80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试验组常规护理后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患儿的基础临床体征及疗效情况差异。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常规护理下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效率为96%;对照组新生患儿仅用常规护理治疗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比常规护理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惠娟 《吉林医学》2012,33(33):733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儿分别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均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头围、身长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DI评分以及MDI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手段控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值得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痛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惠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选取实施护理干预的47例HIE患儿为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的44例HIE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轻度HIE患儿经治疗均痊愈;但中重度HIE患儿治愈率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缺氧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丰富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治疗HIE患儿113例,以我院同期顺产新生儿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多种临床因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1)纳入患儿113例,其中男要4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观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患儿的病情程度对患儿进行分组(中度组、重度组),针对性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措施。分别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SOD活性以及MDA水平,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度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7%,重度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相比中度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但并未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观察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病情,表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 ,已越来越受到儿科医师的重视。我们对 1993~ 1998年住院确诊的 4 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纳洛酮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3年 1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 96例 ,诊断及分度参考韩玉昆等的新生儿HIE临床诊断根据和分度方法[1] 。随机选4 8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胎龄、日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993年 1月~ 1995年 11月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治疗的3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的3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脑水肿短时间内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降低.结论 高压氧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脑水肿症状,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共8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只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对比2组患儿6个月和12个月的PDI和MDI指数,观察组患儿的PDI指数和MDI指数在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儿,2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能够帮助新生儿在智力和运动能力上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愈159例,好转35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谢筠 《吉林医学》2013,34(2):22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32例,均为足月新生儿且在出生48 h之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以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改善患儿血液流通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翠玲 《吉林医学》2014,(22):5046-504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共1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高压氧下治疗时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儿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儿2岁时身高及体重发育情况;2岁时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2岁时体重及身高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18.0%,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此类患儿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住院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判定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高压氧治疗的成功率为98%,疗效显著、安全,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成功与否,护理是关键,必须严格遵守和高度重视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技术管理,以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