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于每晚灌肠前先用开塞露排便,再用注射器接吸痰管(代肛管)方法,灌肠后不断改变体位,观察其疗效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于每晚灌肠前先用开塞露排便,再用注射器接吸痰管(代肛管)方法,灌肠后不断改变体位,观察其疗效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理想高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无并发症的患者40倒,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比较改良保留灌肠法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根据灌肠后的便意感,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灌肠10min后的脉率,灌肠的依从性等评价指标,两组灌肠效果比较,经过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较传统的保留灌肠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改进后的灌肠方法治疗,并查看患者在结肠镜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灌肠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后的灌肠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灌肠后药液保留的时间,并查看两组患者结肠镜下直肠黏膜损伤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在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经过结肠镜观察后,观察组患者的直肠粘膜损伤情况也有所改善,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改进后的灌肠方法治疗,有利于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现直肠黏膜损伤的概率,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银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935-936
目的探讨慢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灌肠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改进后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并进行护理观察,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药物保留灌肠法,使药物在结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有利于肠黏膜吸收药液,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法无特殊禁忌证,用物为一次性,取材方便,减少消毒环节,预防交叉感染。灌肠护理整个系统衔接紧密,无药液外溢,患者无便意,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的改进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用改进的中药直肠滴入法5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保留灌肠法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能延长中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法药物对肠壁刺激小,保留时间长,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2%,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灌肠起效快,同时可延长药物在肠腔的保留时间,从而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在对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较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小,结合合理的护理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途径治疗仪重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药物在肠道的保留时间及疗效.方法 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结肠途径治疗仪进行灌肠治疗,对照组按传统保留灌肠方法 进行治疗,两组所用灌肠中药相同.每日1次,连续14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2.5%.结论 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志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55-1257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效果确切,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改进灌肠方法治疗肠道疾病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肠道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肠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吸痰管,插管深度20~22 cm,50m l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并抬高臀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途径治疗仪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及疗效。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结肠途经治疗仪进行灌肠治疗,对照组按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所用灌肠中药相同。每日一次,连续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别为94.1%和72.5%。结论: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治疗组采用双腔球囊乳胶管,用灌肠吊筒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气防止药液外溢,来进行保留灌肠,并进行腹部按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扩张肠壁,加快药物吸附速度,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保留灌肠法改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池姜  唐娅  曾小群 《当代医学》2010,16(15):76-77
目的探讨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结果延长实验组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灌肠法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16.
王风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18-3419
目的: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80例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全面的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灌肠护理、肛周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艳 《铁道医学》2014,(10):1207-1209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方法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为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15 d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回顾性比较两组平均每次灌肠液保留时间、平均每次灌肠液外溢例数及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每次灌肠液保留时间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次灌肠液外溢例数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基础上,改进灌肠液量及灌肠液温度、肛管插入深度,并采取先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能明显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减少灌肠液外溢,从而提高保留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药物保留灌肠方法对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具体疗效及护理的针对性措施,选择合理的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措施.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药物保留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日常的普通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在生活、心理和灌肠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灌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康复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措施,有利于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