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发生晕针、晕血病例共计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分析发现晕针、晕血的原因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患者的体质因素、患者采血时的体位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结果:对46例患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在几分钟内恢复正常,没有发生严重后果。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和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使患者痛苦减轻,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门诊静脉采血晕针综合征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本院接受门诊静脉采血的90例抽血晕针综合征患者,根据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疼痛因素及当时的环境因素等均可造成门诊患者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综合征。结论医疗机构或护理人员应充分熟悉晕血症发生的可能原因,通过了解晕血症患者的身心状况、创造舒适的采血环境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血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以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晕针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莉 《包头医学》2015,39(1):49-50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采血患者中58例晕针晕血,采血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回顾要点:采血前护理干预、采血中护理干预、采血后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血前、中、后护理干预,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门诊采血服务质量.结论:采血前护理干预,可避免已知晕针晕血患者的再次发生;采血中护理干预,减轻采血中患者晕针晕血的症状;采血后护理干预避免晕针晕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邓萍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96-597
目的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止体检采血患者发生晕血、晕针及并发症,对体检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以及探讨认识领悟疗法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采血前对患者进行晕血、晕针的原因分析,针对性地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转移注意力、解释、鼓励、暗示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26例以往有晕血、晕针史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晕厥,11例患者虽略有不适,但无需做任何特殊处理便可顺利完成采血。结论对有晕血晕针史的采血患者要进行临床分析,针对其晕血、晕针的原因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避免晕针晕血及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安全完成采血,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邓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96-597
目的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止体检采血患者发生晕血、晕针及并发症,对体检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以及探讨认识领悟疗法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采血前对患者进行晕血、晕针的原因分析,针对性地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转移注意力、解释、鼓励、暗示等心理支持对晕血、晕针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26例以往有晕血、晕针史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晕厥,11例患者虽略有不适,但无需做任何特殊处理便可顺利完成采血。结论对有晕血晕针史的采血患者要进行临床分析,针对其晕血、晕针的原因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避免晕针晕血及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安全完成采血,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体检静脉采血对象共计1000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当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38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0.76%;而对照组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122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2.44%。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采血者给予全面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晕血、晕针率,有助于确保采取过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钟靖 《基层医学论坛》2022,(21):136-138
目的 评价优化门诊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120例研究者,均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其中6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优化门诊护理(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晕血晕针发生率、采血依从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晕针晕血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采血依从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的各项满意度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优化门诊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晕血晕针的风险,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采血依从率,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时患者出现晕血晕针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晕血晕针患者17例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晕血晕针症状减轻5例,消失12例。结论:及时准确的护理干预对采血时晕血晕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门诊患者采集静脉血,是门诊各项检查中最常见的方法,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刺所引起,患者在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出现晕针的现象时有发生.晕针发病急骤,原因也较复杂,正确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统计我院门诊2005年1月~2009年1月共发生静脉采血晕针患者360例,经积极地对症处理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毛琦  郑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61-163
目的 探讨体检者(学生)体检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 将2012年1月~2012年11月于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采血发生晕针的60例学生患者作为晕针组,选取同期每周一门诊采集的生化血液标本的学生患者共计6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将两组年龄、性别、直立性低血压史、空腹与否、心脏病史、采血时体位、童年注射恐惧经历以及采血时出现的不良情绪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学生的年龄、童年注射恐惧经历以及采血时出现的不良情绪等与晕针现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采血时出现不良情绪(β=0.929,S.E.=0.301,Wald=12.382,P<0.05,OR=2.32)为学生晕针出现的独立预测因素.晕针组有44例采用抱头扶持法进行再次采血,均取得成功,无晕针现象出现,晕针有效预防率为100%.结论 学生采血时出现晕针现象同不良情绪呈显著相关性,而抱头扶持法能够有效地预防学生采血时晕针的发生,值得在实际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采血晕针晕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248例需要进行采血操作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各12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采血操作,观察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采血,比较2组患者晕针晕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察组出现晕针晕血的患者仅有2例,而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晕针晕血的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门诊静脉采血因人流量大且时间较集中,一般采取坐姿采血,由于检查的患者项目的特殊性,多数为甲亢及肿瘤检查的空腹血标本采集,因此晕血的患例时有发生.作者针对我院近半年来核医学门诊采血患者晕血发病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几点晕血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研究对象平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常规采血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针对晕针原因做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晕针发生率。结果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的晕针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静脉采血时针对晕针原因做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晕针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缘由分析和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本院进行静脉采血的1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以往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用并发症护理干预以后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好,晕针出现次数降低。结论对门诊采血患者进行指定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晕针出现次数以及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诊采血后发生晕厥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两年间在我院门诊采血后晕厥的采血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晕厥采血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分析采血者发生采血后晕厥的主要因素。结果在70例发生晕厥的采血者中,有35例采血者因为精神层面的因素而引发的晕厥,其占比为50%;有21例采血者是因为空腹抽血而引发的晕厥,其占比为30%;其中有8例采血者是因为晕针、晕血以及穿刺疼痛而引发的晕厥,其占比为11.43%;其余6例采血者的晕厥主要是因为睡眠不足以及过度疲劳而引发的晕厥,其占比为8.57%。所有采血者在护理之后均无异样出院。结论首先应当强化对采血者的护理关注度,对采血者是否有晕血晕针史进行询问,强化对采血者的心理帮助、采血的正确体位,尽最大可能性降低采血后晕厥的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晕针相关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现象的体检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静脉采血未发生晕针的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体检者童年注射恐惧史、采血时不良情绪均与晕针的发生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性预测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时体检者的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并且采用抱头扶持法等预防性措施可防止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而护理人员进行静脉采血时,常因穿刺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病人出现晕血、晕针、局部麻木、淤血、皮下血肿、烧灼样疼痛、局部血管壁变硬增厚,甚至出现静脉炎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受检者接受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晕血的原因,密切观察发生的症状与体征,及时有效地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保证体检安全,维持批量体检现场秩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全方位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静脉采血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操作,实验组采血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8.0%(28/100),其中疼痛12例,皮下淤血9例,晕血、晕针7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9.0%(39/100),其中疼痛17例,皮下淤血12例,晕血、晕针10例。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采血者中开始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体现出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尹凤林 《吉林医学》2011,(4):762-763
目的:探讨集体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晕针现象,为今后集体采血中少出现或不出现晕针提供对策。方法:分析新生体检静脉采血时晕针者,对当时健康情况及相关的诱发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2008年晕针发生率依次为0.46%、0.26%、0.16%,呈逐年下降趋势,女生晕针率为0.34%,比男生(0.28%)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晕针率主要诱发因素均为心理因素(57.15%、60.0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前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及相应措施,对减少晕针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