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主要的伴随症状之一,疼痛是癌症患者首先需要要解决的问题,爆发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性疼痛,因其发病突然、疼痛感强烈,而且经常在原有的基础疼痛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发生,治疗效果又并不理想,对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作息以及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困扰。护理人员对于癌痛的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癌症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运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寻求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癌症患者控制癌痛,减少爆发痛的发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无痛化生存。当今随着癌症病例的不断增长,癌痛日益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医护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癌性爆发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针对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爆发性疼痛的36例癌症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爆发性疼痛的64例癌症患者为对照组.对影响癌症患者发生癌性爆发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症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对疼痛评估、活动情况、止疼药物认识情况是其发生癌性爆发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心理状态差、依从性不好、对疼痛评估不到位、活动不恰当、止疼药物认识存在错误的癌症患者,需建立癌症患者癌性爆发痛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纠正患者对止疼药物的不正确认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癌症患者癌性爆发痛发生,减轻其疼痛.  相似文献   

3.
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爆发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例晚期恶性肿瘤爆发痛的患者,通过对疼痛的评估、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副作用的护理及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大大减轻了癌性爆发痛的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肿瘤科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管理现状,为癌性爆发痛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医护人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管理状况问卷对213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于癌性爆发痛知晓状况较好,但在癌性爆发痛评估状况、处理状况、参与管理状况及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培训,制定规范化的癌性爆发痛管理流程,促进有效的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疼痛是癌症病人经常遭受的痛苦体验,癌症爆发痛(breakthroμgh cancer pain, BTcP)是其中特殊类型的疼痛,是在基础疼痛控制充分稳定的基础上出现的短暂疼痛加剧现象,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爆发痛的管理是癌痛控制中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传统治疗以口服阿片类药物为主,但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性与典型爆发痛控制要求不相符,疗效备受争议。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微创介入技术及新型速效阿片类药物(rapid-onset opioids, ROOs)的应用将更好控制爆发痛,造福癌痛病人。  相似文献   

6.
郝素娟  李惠玲  田利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94-1796
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BTP)[1]是在基础疼痛控制相对稳定和药量充足的前提下,自发的或有相关的可知或不可知的触发因素引起的短暂疼痛加重。在癌性疼痛中"爆发痛"是一个重要特点,它是一种突发性酷痛,常呈烧灼样或电击样,发作时令患者痛不欲生,发作原因复杂,对患者造成巨大心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并分析中晚期癌症患者发生癌性爆发痛(BTcP)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疼痛规范化管理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20年2月1日收治的12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影响中晚期癌症疼痛者出现爆发痛的因素。结果:本组存在癌性爆发痛56例,发生率为46.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晚期癌症患者发生癌性爆发痛的相关因素有不良反应、依从性、白细胞计数、镇痛药物认识、焦虑、TNM分期、抑郁、疼痛评估、生活质量、活动情况(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镇痛药物认识、疼痛评估、焦虑、生活质量、抑郁是导致中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爆发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癌症患者发生BTcP的影响因素复杂,因其发病突然、疼痛感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建立癌症患者BTcP动态评估机制,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纠正其对镇痛药物的措施认知,降低癌症患者BTcP发生率,实现无痛化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性爆发痛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需求,为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癌性爆发痛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癌痛爆发痛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其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总结、归纳。结果:围绕癌性爆发痛患者共提炼5个主题,依次为生活质量差、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对疼痛管理的期望目标高、认为人性化护理不足、对病房环境要求高。其中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包括4个次级主题,为生理影响大、负性情绪多、经济负担重、社交能力降低。结论:癌性爆发痛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负担重,其对疾病相关知识、人性化护理服务、心理社会、病房环境等方面需求量大。护理人员应加强重视,以提高癌性爆发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其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安渡  高金贵  张志强  边庆虎 《临床荟萃》2008,23(14):1022-1023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疼痛可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疼痛过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颇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多为对症治疗[1]。笔者应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的方法对糖尿病下肢痛性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均分需增羟考酮剂量和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羟考酮剂量治疗癌症爆发痛的患者满意度、疼痛缓解率和毒副反应.方法:以羟考酮为主要癌痛治疗方案,对比经过即释吗啡解滴定后均分需增加羟考酮剂量组(B组)和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羟考酮剂量组(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爆发痛次数、睡眠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两组患者与基线相比,疼痛均得到控制,疼痛改善情况相当.A组患者夜间爆发痛次数减少(P<0.01)的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滴定后需增加羟考酮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爆发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离照散药灸对癌性疼痛合并腹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癌性疼痛合并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离照散药灸治疗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爆发痛发生次数、腹围变化等。结果:护理干预2周后,两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爆发痛发作次数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腹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合并腹水患者提供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离照散药灸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癌性疼痛,减轻癌性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爆发性癌痛发作次数,缩小腹围。  相似文献   

12.
李之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88-1690
晚期癌症患者中50%以上有疼痛,癌痛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能使目前大多数癌痛患者疼痛得到缓解。阿片类止疼药是治疗癌性疼痛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羟考酮、美沙酮、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度冷丁)和曲马多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肿瘤医院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的知识及管理现状,为医院开展癌性爆发痛管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39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及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认知及管理状况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得分为(8.09±2.29)分,不同学历、职称及是否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护士,其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爆发痛管理中,护理人员对爆发痛的知晓率为85.14%,在对爆发痛的评估、处理、参与管理及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较多不足。结论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对患者的癌性爆发痛管理现状不理想,提示医院有必要对护理人员开展癌性爆发痛培训,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癌性爆发痛相关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其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截肢后疼痛是截肢术后病人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残肢痛、幻肢痛和幻肢觉。残端神经瘤形成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外周发病机制,针对痛性神经瘤进行毁损治疗简单易行。旨在研究超声引导下残端神经瘤毁损治疗截肢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短期与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截肢后残肢痛和/或幻肢痛的病人共53例,其中36例病人最终纳入分析。治疗前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截肢位置、病程、残肢痛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是否伴有幻肢痛。在末次治疗后随访至12个月,记录末次治疗后2周、6月和12月后残肢痛的NRS评分、残肢爆发痛发作次数、幻肢痛的变化,并观察治疗的并发症。结果:共36例病人,治疗后残肢痛NRS评分和幻肢痛均较治疗前缓解,爆发痛的发作次数降低。在术后2周时有效率86.1%,术后6月和12月时有效率均为77.8%。所有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截肢后疼痛的病人,可以用超声技术寻找是否有残端神经瘤;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注射毁损痛性神经瘤能有效缓解截肢病人的残端疼痛和幻肢痛(随访12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全程干预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止痛;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止痛;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进行止痛;观察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治疗进行止痛。干预4周后,比较4组焦虑、抑郁评分及即时镇痛效果、24 h NRS最高值。结果干预后4组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34,P<0.001;F=4.762,P=0.003)。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分别发生爆发痛14、15、16、14例次。爆发痛发生10 min后,对照组0例次得到缓解,观察1组5例次得到缓解,疼痛缓解率为33.3%,观察2组8例次得到缓解,疼痛缓解率50.0%,观察3组9例次得到缓解,疼痛缓解率64.3%;爆发痛发生60 min后,所有患者得到缓解。干预后4组的24 h NRS最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86,P<0.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全程干预癌性疼痛,能够减轻癌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爆发痛镇痛效果,降低24 h NRS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肿瘤引起的癌性疼痛在许多肿瘤病人中普遍存在,而且目前对各种肿瘤疾病引起的癌性疼痛很难进行有效的治疗控制。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癌性疼痛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但是其作用机制却不明确。因此相应的癌痛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中医药治疗癌痛具有重要的意义,癌痛动物模型是研究癌痛的基础,能够模拟临床癌痛的症状和体征,为研究癌性疼痛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癌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单一的模型不能完全复制全面的癌性疼痛情况,因此需要各种具有临床针对性的理想癌痛动物模型。目前对于癌痛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很多癌痛动物模型已成功建立。本文对目前常见的癌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各种癌痛模型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分别进行论述,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QCC活动在肿瘤患者癌痛爆发原因分析与改善效果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C小组,对癌症爆发痛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要因,设定目标值,制定改善对策,PDCA循环。比较QCC活动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患者的癌痛爆发率由活动前的54.4%降为30.3%(P0.05),患者的癌痛知识认知率由24.5%提升至80.5%,提高了医护癌痛治疗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QCC活动对肿瘤患者的癌痛爆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对策,降低了患者的癌痛爆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癌痛知识认知率,减轻了癌症患者因疼痛带来的痛苦,以达到WHO对癌痛管理标准,即癌症疼痛的患者应当达到无痛,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骨癌痛是指恶性肿瘤在骨转移部位引起的程度剧烈的慢性疼痛状态,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独特的癌性爆发痛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本文结合领域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骨癌痛发生机制及应急用药进展,以期为骨癌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居家癌性疼痛管理模式在癌痛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院内信息随访平台并运用于临床。选取59例患者为对照组,55例患者为观察组。由以护士为主导的随访团队对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对观察组以信息平台为依托,结合电话随访进行癌性疼痛随访管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基础疼痛评分和24 h内爆发痛次数、服药依从性、随访工作落实情况。结果 观察组基础疼痛评分、24 h内爆发痛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有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团队工作落实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居家癌性疼痛管理模式能更好地落实随访工作,从而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保证癌性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上约24%~30%的癌症患者经历中重度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法可缓解多数癌痛,但难治性癌痛依然很棘手。难治性癌痛系指按照指南或规范化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的疼痛,常见于骨转移、爆发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内脏疼痛等。临床上,口服吗啡每天超过300 mg为大剂量,超过600 mg为超大剂量。本文报道一例难治性癌痛患者应用超大剂量吗啡经静脉自控镇痛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