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低温等离子消融组(L组,n=50);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组(H组,n=30)。L组采用颈脊神经后内侧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肌筋膜松解,H组采用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联合肌筋膜松解。记录患者术前(T0)及术后1周(T1)、4周(T2)、12周(T3)、24周(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部活动障碍评分(ROM评分)、术后疼痛缓解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ROM评分均较T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L组相比,H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组各时点的ROM评分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颈神经后支脉冲射频(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联合中医手法整复对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患者的疗效及对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89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试验组(44例)和试验组(45例)。药物试验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颈神经后支PRF联合中医手法整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每日头痛指数、血液流变学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药物试验组(72.73%)(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ROM评分、每日头痛指数、PSQI评分、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药物试验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QOL评分显著高于药物试验组(P<0.05)。结论颈神经后支PRF联合中医手法整复对CEH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其颈部血流动力学、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8)
目的:报道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PRFT)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效果。方法: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17例阵发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3例慢性丛集性头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CCH),患者于CT引导下行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记录疗效和副作用。结果:15例(88%)ECH和1例(33%)CCH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平均5.5(1~30)天疼痛完全缓解,2例(12%)ECH、2例(67%)CCH患者疼痛无缓解。平均随访时间为27(12~45)月。入组所有患者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本研究表明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蝶腭神经节在难治性ECH患者可迅速、有效、安全促进丛集期的缓解,有望成为保守治疗无效时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4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6年起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因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48例,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颈源性头痛诊断依据为1988年2月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选择我院疼痛门诊中颈椎病病人并发头痛者为研究对象。病人总数48例,男25例,女23例。病史1个月~12年,平均3年,年龄40~57岁,平均49岁。所有病例均局限于一侧颈枕痛或枕顶痛,同时伴有酸、胀不适感。其中疼痛放射至前额、眼眶者10例。治疗后随访半年~2年,平均10个月。治疗方法采用前侧入路穿刺法(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 相似文献
5.
阻滞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旁阻滞联合手法复位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n=20例;B,n=20例),A组接受颈2椎旁阻滞治疗,B组接受手法复位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轻、中度头痛天数、剧烈头痛的发作次数及服药剂量。结果:A组接受治疗后1—2个月、3—4个月,患者的每月轻、中度头痛天数、剧烈头痛发作次数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的剂量分别为:2.5±1.1d、1.0±0.30次、200±50mg/d和7.6±3.5d、1.6±0.4次、860±80mg/d均较治疗前2个月明显减少,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B组治疗后1—2个月、3—4个月的数据分别为:2.3±1.0d、1.2±0.45次、300±75mg/d和3.7±2.3d、1.0±0.33次、350±100mg/d,较治疗前2个月明显减少,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B组治疗后3—4个月,患者每月头痛天数、剧烈头痛发作次数及口服NSAID的剂量均较A组:7.6±3.5d、1.6±0.4次和860±80mg/d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位颈椎旁阻滞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高位颈椎旁阻滞,但其远期疗效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加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加肌松药,操作安全,患者易接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正>1983年Sjaastad等介绍了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syndrome,CeH),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颈源性头痛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到1990年,术语"颈源性头痛"已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所承认并认定颈源性头痛为继发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非遗传性、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疼痛可分布于患侧颈、枕、顶、颞和额部,间歇性或连续性发作。可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12)
目前头痛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头痛可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丧失生活信心。头痛的病因复杂,其中颈源性头痛在头痛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得到不断提高,但神经阻滞疗法仍占主导地位。本文回顾最近几年有关颈源性头痛的国内外文献,综述颈源性头痛的最新研究进展,希冀为临床工作上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海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4):20-21
<正>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的原因非常复杂,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部骨骼、肌肉、神经等原因引起的头痛症状。笔者自2002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比观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8)
目的:观察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治疗阴部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5例阴部神经痛的病人,CT引导下在患侧坐骨棘或坐骨结节水平阴部神经走行处给予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记录病人治疗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抑郁量表评分(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 <0.001),术后3个月有效率可达88.6%,术后各时间点生活质量(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01),抑郁量表(PHQ-9)评分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P <0.001),且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对阴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9)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骨关节炎病人120例,每组60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6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病人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膝关节损伤及骨关节炎调查问卷(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KOOS)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病人57例(95%),对照组病人56例(93.3%)完成随访。两组病人治疗前VAS分值(P=0.57)和KOOS分值(P=0.90)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V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 <0.05),KOOS分值均高于治疗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疼痛方面,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t=-4.95, P=0.00)、12个月(t=-5.7, P=0.00) 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方面,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t=8.30, P=0.00)和12个月(t=12.36, P=0.00)KOO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射频术治疗膝骨关节炎长期效果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可以显著减轻病人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B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生活质量评分(life quality score)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总不良反应情况;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β-内啡肽、ACTH及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比较A、B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vs. 86.67%, X~2=4.356, P=0.037);而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 13.33%, X~2=0.131, P=0.71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表达水平,ACTH及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1),而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下调、β-内啡肽上调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HPA)轴功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疼痛科诊治的CEH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采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质量(quality of sleep,QS)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和Q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改善CEH,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目前临床仍旧缺乏针对顽固性跟痛症的治疗方案。我们研究在超声引导下腓肠肌脉冲射频治疗(UG-PRF)能否安全有效地缓解跟痛症。方法:这项研究比较UG-PRF组与假手术组治疗100例跟痛症病人。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足部健康状态问卷量表(FHSQ-疼痛评分)和"第一步"疼痛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上测量(VAS-"第一步"疼痛)。次要评价指标包括:FHSQ-足部功能和足部健康评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来进行评估。分别在治疗后的第3和6个月评估相关结果。结果:随访中,两组比较,UG-PRF组在3或6个月时,具有更高的FHSQ-疼痛评分[分别比假手术组增加了20.0(P<0.0001)和17.9(P=0.001)],且具有更低的VAS-"第一步"疼痛评分[分别为26.1(P<0.0001)和14.3(P=0.01)]。术后第3和第6个月时,UG-PRF组比假手术组,有更高的FHSQ足功能评分和足部健康评分(P<0.05)。且假手术组的SF-36得分为10.8(P=0.042)和10.4(P=0.044),均低于UG-PRF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没有观察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腓肠肌脉冲射频治疗(UG-PRF)能够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跟痛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3)
目的:本研究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50例,年龄60~8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普瑞巴林150mg;脉冲射频组,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2次,每次150 mg,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 3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3个月内镇痛药曲马多及普瑞巴林的用量和服药持续时间。用发生PHN的例数/总病例数评定3组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低于普瑞巴林组(P<0.01)及射频组(P<0.01)。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药量小(P<0.05)且服药时间短(P<0.01),辅助镇痛药曲马多每日用量小(P<0.01),服药时间短(P<0.01)。与普瑞巴林组及射频组相比,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PHN的发生率为3.92%。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并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