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医院心电图室接收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均在造影前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168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126例无症状性(75.00%),ST段下移阵次为248次(65.78%);42例有症状性(25.00%),ST段下移阵次为129次(34.22%)。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明显快于有症状性患者,其ST段下移幅度明显大于有症状性患者,P0.05;06:00~12:00是无症状性患者发生缺血的高发时间段。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可反映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段及心率变化等情况,诊断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ST-T改变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68例(70.8%)发生缺血性ST-T改变。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11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245阵次(78.8%),有症状心肌缺血66阵次(21.2%)。无症状心肌缺血在6:00~12:00发生频率最高,00:00~6:00发生频率最低,两个时间段发生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率较快,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与诊治,从而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机制与诊断结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4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资料性分析,通过观察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从而体现其诊断的有效性及其价值。结果:通过临床检测发现,伴有心绞痛发生的患者占诊断人次27%,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51%。45例中有38例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其总阵次为318阵次,平均每1例发生6.75阵次。通过统计发现,病患在6:00~12:00时,发生阵次次数最多,高达286阵次,占了总阵次的51%,其次是0:00~6:00时,发生阵次有154阵次,占了总阵次的31%,下午4:00~晚上10:00发生74阵次,占总阵次15.1%。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有效性,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对于发现心肌缺血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且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Cohn分类均为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24 h心电图动态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分析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好发时间为6:00至11:00,观察组有症状、无症状ST段下移时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100次,无症状发作阵次为79次(79%),有症状发作阵次为21次(2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显著,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12):2586-2587
目的:观察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130例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共检出113例心肌缺血(占86.9%)。缺血性ST段改变429阵次,其中7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P<0.05)。在429阵次缺血性ST段改变中,发作时间在6:00~l1:00为181阵次(占42.2%);在11:00~l7:00的有59阵次(占13.80%);在17:00~23:00的有115阵次(占26.8%);在23:00~5:00有74阵次(占17.2%)。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指导冠心病患者SMI的预防和诊断,是临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老年冠心病16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及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二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共发现4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而Holter检查中则发现10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二组患者心肌缺血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olter诊断可知,ST段阵次改变次数为504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改变为35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阵次改变为152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生率(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作具有昼夜性规律,在6:00—12:00的时间段内发作频率最高,而在0:00—6:00时段内发作频率最低。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无症状心肌发生率高,症状不典型,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较低,采用Holter检测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缺血心肌患者的存在,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朴香梅  姜俊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22-122,127
目的记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病情况,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时ST段的发作阵次、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仅有轻微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发作以6:00~12:00最常见,次数最多;ST段有不同程度的下移。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检测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及发作时ST段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6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Coho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Ⅱ型为甲组,Ⅲ型为乙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听,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结果 .结果检测后,甲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6.47±12.64)次/min、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5.64±13.24)次/min、24小时平均心率为(74.52±13.56)次/min,相较于乙组,明显更低(P<0.05);6:00~11:00时间段,甲组患者的发作率为76.67%,乙组患者的发作率为83.3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250次心肌缺血,甲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0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6.00%,无症状占比14.00%;乙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5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0.00%,无症状占比20.00%.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属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14.
吕建峰  桑小银 《吉林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12导动态心电监测并记录结果。患者同时记录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对比分析缺血型ST段改变阵次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有ST段改变116例(93.5%),其中有症状者19例(16.4%),无症状者97例(83.6%)。ST段压低共556阵次,有症状152阵(27.3%),无症状404阵(72.7%)。结论:24 h12导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心肌缺血患者19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探究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特征表现。结果 198例心肌缺血患者共计检测出562阵次的ST段缺血性改变,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38阵次(42.3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24阵次(57.6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的ST段下降幅度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效果良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诊断,为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磊 《广州医药》2010,41(6):36-37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确诊冠心病60岁以上的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患者进行24小时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20例患者有480阵次心肌缺血发作,其中95例330阵次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多发,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树群 《中外医疗》2014,33(2):172-17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记录ST段压低阵数及心绞痛情况。结果98例冠心病患者中,24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7例(88.78%),其中13例(14.94%)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侧(85.06%)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最低为O~6点间,2个时段的sM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缺血型的ST段压低为240阵次,有症状的心肌缺血47阵次占19.33%,SMI的193阵次占80.67%。经统计学比较,有症状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ST段压低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降低幅度是1~3mm,SMI发作时心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比例大,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有效检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病例。且能够明确发病时间段,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发生规律。方法:采用CenturyHolterSeries2000分析系统对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心电图监测,嘱患者记录生活日志和胸痛发作时间,专业动态心电图医师佩戴并分析心率、ST段及T波等指标。结果:130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965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685阵次.占71%: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80阵次,占29%。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的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并积极抗缺血治疗,以减少心原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且这些患者造影前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2次间隔≥1min)的有82例,占总例数的71.3%,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3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9.9%,282/353)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0.1%,7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2.8%,149/282)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5/282)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23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81.9%,5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18.1%,SMI发生时心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oher对1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有缺血型sT段改变122例(91%),其中有症状者40例(30%),无症状者95例(70%)。ST段压低共589阵次,有症状178阵(31%),无症状411阵(69%)。结论Holter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种类、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