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川崎病患儿78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予以治疗。经治疗后,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情况以及冠脉病变发生情况等,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值具有满意的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情况良好,且冠脉病变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川崎病患儿视作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6)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n=16)予以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发热、颈淋巴结消散、黏膜充血及手足肿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冠状动脉扩张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对川崎病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既可减低患儿的冠状动脉扩张率,又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展帆  胡湘 《中外医疗》2016,(4):120-12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04年1月-2015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99例川崎病患儿根据IVIG的时间分为A组(1~5 d,n=22﹚、B组(5~10 d,n=48)、C组(>10 d,n=29),比较各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血CRP、血沉及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发病5-10 d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时患儿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追加丙种球蛋白,剂量为2 g/(kg·d),其余治疗方案同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甲强龙,5 mg/(kg·d),每日1次,口服。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泼尼松片口服。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以及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患儿应用适量激素治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迅速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中,采用不同剂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81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其注射剂量为1g/kg,而对照组患儿注射剂量则为2g/kg。针对两组采用不用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后其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外周血液指标及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等临床综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显著缓解,外周血液指标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P<0.05),但就症状消退时间及外周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就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运用大剂量与小剂量进行治疗后其区别无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阿司匹林用量根据患儿退热情况决定,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总结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是治疗川崎病的经典药物,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定波 《中外医疗》2012,31(22):84-85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和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恢复率、新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恢复情况和新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和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恢复情况。方法 :对 1 0 4例川崎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其热程、冠状动脉病变及恢复情况。结果 :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 ,热程缩短 ;且单剂单次给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结论 :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早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同炳 《现代医学》2004,32(3):178-179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4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n =2 8)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 4 0 0mg·kg-1·d-1) ,对照组 (n =2 0 )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远期未发现冠状动脉扩张病例。结论 利用丙种球蛋白抗感染和抑制单核细胞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减少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可有效控制川崎病发展 ,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将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儿均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丙种球蛋白1 g/(kg·d)静脉输注,使用1~2 d(若热不退用2 d);研究组给予丙种球蛋白2 g/(kg·d)静脉输注,使用1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53,P<0.05);而2组患儿的黏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手足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8、1.552、0.719,均P>0.05)。2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小板计数(PLT)等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2组间上述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7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有13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发生率(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43)。研究组有1例患儿在静滴丙种球蛋白后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畏寒、恶心,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后缓解并最终消失,所有患儿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对于川崎病,丙种球蛋白2 g/(kg·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 g/(kg·d),且并发症少,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联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川崎病患儿11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发热、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四肢肿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冠状动脉受损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热、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四肢肿胀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冠状动脉受损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2.07%)低于对照组(32.76%)(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减轻冠状动脉损伤,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cTnⅠ水平,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组和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cTn 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川崎病患儿治疗前血清cTnⅠ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CAL组明显高于NCAL组.结论 血清cTn Ⅰ既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也可作为观察川崎病患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判定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选取24例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冠脉病变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其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时间、黏膜充血时间以及颈部淋巴结消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尤以大剂量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骆文康 《当代医学》2012,18(11):136-13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对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 68例川畸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TnⅠ的浓度。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扩张总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63.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TnⅠ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Ⅰ浓度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川畸病能够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对患儿的心肌功能有改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讨论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于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和冠脉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发病后6~9 d应用)和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以及退热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停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丙种球蛋白情况均明显优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川崎病患儿来说,在发病后的6~9 d给予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最为明显,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89例患儿分为两组 ,对照组 (n =5 9)给予阿斯匹林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治疗组 (n =30 )除上述常规治疗外 ,于病程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40 0mg/ (kg·d) ,于 2小时~ 3小时内静脉输入 ,疗程 4天~ 5天。结果 :总热程对照组为 14.8天± 6 .9天 ,治疗组为 10 .9天±2 .7天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对照组为 2 6 .0 % ,治疗组为 4.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中冠状动脉损害可见多发性扩张和巨大动脉瘤 ,治疗组均为轻度扩张。结论 :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确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并缩短热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相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 g/kg)静脉注射,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400 mg/kg)。对比两组患儿BNP及炎症指标水平、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BN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黏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手足硬肿等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2,P=0.014);观察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并发症发生率(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1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小儿川崎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及BNP水平,缩短症状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朱燕  金德华 《海南医学》2008,19(2):101-102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十年住院的8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川崎病近5年发病率是前5年发病率的1.83倍(53/29),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下降,5岁以下患儿占90.2%(74/82),出现再发3例,有3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型川崎病.而且非典型川崎病9例,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后有效的降低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型川崎病使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有明显疗效.结论 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利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中的作用,加强对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治.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对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型川崎病应用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5例川崎病患儿,总结观察护理经验。方法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组)3例;常规治疗(常规组)2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使体温迅速降低,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在使用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滴速是护理的关键,其次针对疾病特点实施科学护理,才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研究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川崎病的患儿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每天给予用量为2g/kg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患儿每天给予用量为400mg/kg丙种球蛋白,两组均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及血沉(ESR)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00%,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CRP、PLT、ESR的下降速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大大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降低患儿CRP、PLT、ESR水平,能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