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微生物检验水平,促进医院感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发挥其在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来源的标本,采用不同采集方法和采集时间,选择高质量的培养基,应用新的检测技术,开展对临床标本主要病原菌菌谱的变迁及耐药分析,结果: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助于寻找耐药菌传播途径,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结论:提高医院微生物检验水平对促进医院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浅谈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交流沟通经验。结果:实施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策略后,临床对于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为90%,高于交流前的30%;临床医生对于检验结果判读的失误率为2%,较交流前的18%降低(P0.05)。结论:加强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不仅能够使临床医生更好的判读检验结果,而且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面临的新问题,对检验以快速检出病原菌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周绮红 《华夏医学》2015,28(2):71-74
目的:分析我院抗生素使用和临床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12月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和病原菌耐药监测结果。结果:抗生素使用前7名中头孢类使用最多占57%,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使用率最高,DDDS占第一,头孢他啶日均费用最高,DDC88.23。结论: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是直接关系临床医生能否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患者采集标本质量的高低与否,也关系到培养物病原菌的检出阳性率。随着新发现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临床实验室检查病原菌的作用日渐重要,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治疗疾病的诊断依据。我院近3年来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结果为临床医生应用抗生素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经微生物检验的病原菌特征。方法 9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均接受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完成相关操作,记录其病原菌检验结果,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90份尿液样本经试验室检验后共检出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高达78.89%(71株),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仅为21.11%(19株),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明确病原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2002年一年内各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细菌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CK-3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鉴定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分离病原菌118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50株,占29.6%;革兰阴性杆菌833株,占70.4%。主要致病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与国内三级医院基本相似。结论:临床医生应和实验室人员经常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抑制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结果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资料。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泌尿系统感染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微生物检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检验,对2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使用微生物方式检验泌尿系统患者的病原菌结果比较准确,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结果较为准确,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检测时间,同时方法简单,可靠安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使临床医生了解我院细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性趋势,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种来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微生物室从住院及门诊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微生物进行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364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共分离364株大肠埃希氏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82株。其中对观察组的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对照组菌株不采取任何处理方案。并且总结微生物检验是如何合理地应用在临床抗生素以及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微生物检验能够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控制医院感染、监测病原菌以及预测传播途径,微生物检测还能够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便是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以及应用微生物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将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实验室先进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分析结果的精确度。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特别是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微生物标本采集不够规范: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如无菌操作、盛放容器、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的量等一系列问题,多数医院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其结果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使病原菌检测率低或检测的未必是致病菌,不仅不能提供病院信息,反而会误导临床医生。例如怀疑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通常采集的是清晨中段尿,要求患者采集前清洗尿道口,并取中段尿于无菌小瓶内。如果采集随机尿、不清洗尿道口或标本未放于无菌容器内等都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再如败血症或或菌血症没有特异性临床诊断指标,必须依赖血培养。大部分患者血中细菌数很低,特别是在早期或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如何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对能否检出病原菌至关重要。如应严格掌握抽血时间,在高寒热战期,抗生素使用前或下次用药前;采血量要求至少10ml,且需双份标本;使用专门的血培养瓶等。  相似文献   

1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hpilia SMA)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条件致病菌,在获得性感染中的分离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在创伤、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呼吸机等患者中以及在ICU中历经抢救处于病程相持阶段的危重患者,在治疗上是十分棘手的病原菌,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我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80株SMA对常用13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供临床用药选择作依据。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微生物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有微生物领域的技能,包括传统的微生物诊断方法及出现的新方法,熟悉感染性疾病诊断试验的科学基础,与临床良好的沟通技能,具备结合试验结果与临床信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并能为临床提出进一步的检验建议。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领导一个临床实验室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实验室管理、新方法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临床和微生物检验的密切联系,加强临床微生物专业知识的更新,以此提高临床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简阳市人民医院临床标本送检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全院共送病原微生物检测标本11 353份,检出病原微生物2263株,阳性率为19.93%。多重耐药菌539株,占检出菌株的23.82%。结论微生物实验室与医院感染监测部门适时对病原微生物耐药情况做出总结分析,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院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有效降低病原菌的医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人负担,现就我院2004年临床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作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从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2004年全年收到的临床送检3200份标本中分离、鉴定得到的病原菌。2.仪器及材料VITEK-2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由梅里埃公司生产,分离用培养基和药敏MH培养基也均为梅里埃公司生产。3.鉴定及药敏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使用梅里埃公司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药敏,部分采用KB法进行药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1-2004年临床细菌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耐药分析;所有病原菌株均以传统方法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NCCLS)判断结果。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86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占70.72%(611/864),革兰阳性细菌占29.28%(253/864);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应重视医院感染,规范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的治疗非常重要,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微生物检验前质量控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和治疗结果。结果:药敏试验后,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方法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47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送检样品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检验,贺菌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原菌的检出率,(P0.05),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积累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临床中志贺菌为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余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也存在感染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风险,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早期检验,早期治疗,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谭滢  程多智  孙竞  杨宏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769-2771
目的调查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探讨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应用WHONET5软件对本院微生物室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检出的3612例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内感染仍以条件致病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较高,占检出病原菌的56.3%,其中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属的ESBLs阳性率分别为24.3%和50.8%;革兰阳性菌的检出占37.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20.4%和67.8%;真菌检出率为6.3%。从标本种类分析,主要以下呼吸道、外科感染及泌尿系感染为主,大多数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结论由于临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不断变迁且其耐药性逐渐上升,我们应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由于临床上广泛使用抗生素和病人自行滥用抗生素 ,使病原菌的种类发生了很大改变 ,许多条件致病菌成为病原菌 ,并且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我们对 1994年 5月~1999年 5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 396株病原菌及常用抗生素耐药谱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  396株病原菌均来自我院住院、门诊病人送检标本 ,按卫生部《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2 药敏培养基和抗生素纸片 培养基选用 WHO推荐的Muee L er- Hinton琼脂。药敏纸片 15种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1.3 药敏方法及敏感度判断标准 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