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3):307-308,315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比较两种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院6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B组)、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产妇不同时间点(诱导前、插管后、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10min)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知晓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C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B组插管后HR、BP变化高于C组(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B组新生儿1min和2min Apgar评分高于C组(P<0.05),2min以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及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两种全麻方法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8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全麻诱导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入选者分成全凭静脉组(40例)和静吸复合组(44例)两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及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全凭静脉组患者T1时的SBP、DBP水平均比T0时低,静吸复合组患者在T1、T2时的SBP、DBP水平均比T0时低,且T1、T2、T3时的HR水平均比T0时高.T1、T2时刻全凭静脉组患者的HR水平明显低于静吸复合组.两组患者的BIS值在T1、T2、T3时刻均比T0时刻低,静吸复合组患者在T2、T3时刻的BIS值均低于全凭静脉组.静吸复合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凭静脉组,而pH值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剖宫产术中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应激反应方面的控制效果较为突出,而静吸复合麻醉在麻醉深度的控制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诱导排尿方式在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约有近80%-90%的术后患者,由于术后刀口疼痛、不习惯卧位小便、同房间有其他异性陪床以及麻醉药物对膀胱逼尿肌的影响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有的甚至会出现尿潴留,从而影响了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进而影响了从尿量这一因素对病情进行动态的反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护理人员常用让患者听水声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导排尿,然而,传统的制造水声的办法需要准备两个盛水的容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治疗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7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块清除治疗,对照组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块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3±0.35)h,患者住院时间(11.05±1.05)d。对照组手术时间(2.81±1.01)h,患者术中出血(186.25±11.74)mL,住院时间(21.40±5.18)d,通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优11例,良1例;对照组病患优4例,良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块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患者治疗时间短,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再出血的概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在临床在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两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按照盲选方式在本院2016年3月至11月行剖宫产患者中选择90例,均分为观察组45例,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而对照组45例,则按照常规方式实施连续硬膜外麻。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50.14±1.84)s,对照组为(184.57±1.58)s,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Bromage评分上,观察组为(2.45±1.03),对照组为(1.24±1.02),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仅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为14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剖宫产术患者实施麻醉,具备麻醉起效快,安全有效,并能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减少及减轻第二次剖宫产病人的粘连、痛苦及医生的操作难度。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行二次剖宫产的73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手术操作总时间、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失血量、粘连等进行比较。结果:腹壁纵切口的53例有4例腹腔粘连,且粘连较轻、手术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短;腹壁横切口20例有7例腹腔粘连、粘连较重、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第二次剖宫产比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粘连发生率高,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操作时间长、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减少及减轻第二次剖宫产病人的粘连、痛苦及医生的操作难度。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行二次剖宫产的73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手术操作总时间、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失血量、粘连等进行比较。结果:腹壁纵切口的53例有4例腹腔粘连,且粘连较轻、手术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短;腹壁横切口20例有7例腹腔粘连、粘连较重、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第二次剖宫产比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粘连发生率高,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操作时间长、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的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72例剖宫产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单纯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麻醉起效时间、病人的麻醉不良反应及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产妇有明显不适及牵拉反应等为麻醉效果差,相反无明显不适为麻醉效果良好)综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麻醉作用起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麻醉不良反应的产妇有2例,占5.6%,明显比对照组的22.2%(P0.05)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达到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效果明显,在蛛网膜下腔用药效果不满意时可以硬膜外补救给药,没有单纯硬膜外麻醉骶丛阻滞欠佳及局麻药用量过大的缺点,可以减少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推广非常值得。  相似文献   

10.
张贤 《中外医疗》2016,(12):43-45
目的: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0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的相关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为(45.2±9.4)min,比对照组(73.4±10.1)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为(445.1±120.9)mL,比对照组(859.8±159.3)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周,观察组产妇发生不良比例为9.0%,而对照组为38.9%,可见,观察组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相比宫腔填纱术对于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更好,手术过程中安全,出血量少,并且术后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一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 min、术毕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苏醒时间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短(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SpO2、PE TCO2、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5min时SBP、DBP、HR、PE TCO2比较气腹前明显升高,SpO2较气腹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 TCO2升高和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腹腔镜手术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分析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而分析组采用气管插管下全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前后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对于麻醉肌松程度和疼痛情况也进行比对。结果相较于分析组,观察组的肌松程度较低,但疼痛指数高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值P0.05,均为有意义的统计学数据;治疗前后的HR、ECG、SpO2、SBP和DBP指标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下全麻醉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来讲各有优点和特点,均可以纳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法在悬吊式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与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小儿斜视手术两种不同麻醉方式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寻找小儿斜视手术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 择期小儿斜视矫正术 6 0例 ,随机分成氯胺酮静脉点滴组 (A组 ,n=30 )和芬太尼 +非去极化肌松剂 +氨氟醚麻醉组 (B组 ,n=30 )。比较 BP、HR、SPO2 、IOP的变化 ,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及术中与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牵拉眼球组织时 ,A组的生命体征比麻醉前显著下降 (P<0 .0 5 ) ,B组虽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IOP的改变 A组牵拉眼球时显著升高 (P<0 .0 5 ) ,而 B组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P<0 .0 5 ) ;眼心反射的发生率 A组为 13.3% ,而 B组未发生 ,不良反应 A组为 5例 ,多于 B组 2例。结论 芬太尼 +非去极化肌松剂 +氨氟醚麻醉组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点滴组。  相似文献   

15.
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一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72例需行剖宫产术产妇分别实行CSEA和硬膜外麻醉(EA),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的血压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手术牵拉时心率减慢较明显,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SEA综合了脊麻以及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对剖官产者做好术前准备,完善术中各项监测和麻醉处理,CSEA麻醉是安全、平稳、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0.75%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和3%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足月初产妇74例随机双盲分成两组:A组36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g,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剖宫产术,B组38例以3%氯普鲁卡因为硬膜外麻醉的局麻药,使用硬膜外麻醉阻滞行剖宫产术。结果:两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运动阻滞时间快,最高阻滞平面相比基本相似;两组的运动阻滞到达BromageI级和III级的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肌松效果,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A、B两组产妇发生低血压各2例,A组产妇发生心动过缓2例,B组有3例;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1、5min评分均为10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75%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与3%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相似,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150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后正中切扩,观察组给予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复发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治疗肛裂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愈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而且对患者肛门外形影响比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应用在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循环参数和对血糖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糖尿病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与B两组,每组有患者的数量为100例。A组患者采取全麻,B组患者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将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的时候与手术结束的时候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情况进行记录。在手术前半小时,手术中0min、30min、60min对患者的血糖(P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组手术开始与手术结束时患者的SBP、DBP、HR水平均比B组要高,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PG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也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220.752,P0.000);A组的PG水平上升的很显著,B组患者是相对平稳的(F=12.566,P=0.001);两组患者的PG变化趋势为不平衡的(F=38.254,P0.000)。结论在糖尿病腹部手术的患者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患者的循环参数与血糖水平能够保持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为(7.3±1.5)min,明显快于硬膜外组(12.0±1.4)min,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为优者分别为78.1%、71.9%,腰-硬联合组患者平均麻药用量仅为硬膜外组的一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椎间盘摘除术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阻滞完全、麻药用量少,适合临床进一步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